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盖板涵施工方案

盖板涵施工方案

盖板涵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2)1、设计概述 (2)2、主要工程量 (2)3、现场情况 (3)二、施工部署 (4)三、进度计划 (6)1、总体思路 (6)2、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6)四、资源配置计划 (6)1、主要施工机械投入计划 (6)2、劳动力计划 (7)3、模板配置计划 (7)五、施工方案 (7)1、施工工艺 (7)2、施工注意事项 (13)六、雨季施工措施 (15)七、进度保证措施 (15)八、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5)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述本工程共设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2座,长约59延米。

涵洞基础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150KPa, 根据FCR/GTST/SZJS/400061《关于北线道路四标K10+395~K10+380段软基喷粉桩处理的变更申请》及FCR/GTST/SZJS/400062《关于对北线道路四标K10+314盖板涵处理的变更申请》的要求,盖板涵基础采用换填片石进行处理。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采用C30混凝土预制盖板,HRB335钢筋、HRB400钢筋。

涵身、洞口主要材料:盖板涵台帽C30混凝土、帽石及台身采用C25混凝土,基础采用C35混凝土,洞口八字墙、边沟跌水井与洞口铺砌与隔水墙采用M10浆砌片石。

盖板涵典型结构设计见下图。

2、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表该两处盖板涵均紧邻现有村道,基坑开挖会影响村道通行,危及行车安全及基坑安全,因此必须将现有村道进行改道。

但由于该处地理环境受限,改道起点及终点处还是与盖板涵的基坑开挖有少许影响。

具体情况如下图:盖板涵与村道位置关系图二、施工部署1、由于该两处盖板涵位置特殊,需一座一座整体施工,拟计划先施工K10+395处盖板涵,这样方便整个工程的通行。

2、施工用电通过从搅拌站处敷设电缆至K10+350处,在该处设置配电柜,方便照明、砼振捣、模板加工、钢筋焊接等,施工用水就近接入自来水管引至现场。

3、由于目前处于旱季,涵洞施工前不做改沟处理,将沟渠封堵后配备两台15KW 抽水机(200立方/h )作为备用,满足沟渠正常排水。

4、由于盖板涵处淤泥厚度较深,平面位置受限,不能放坡大开挖,只能根据现场情况局部放陡坡,大部分垂直开挖。

为防止出现基坑失稳造成基坑安全事故或道路塌陷事故,我部将采用二次开挖的方式进行基坑开挖,第一次开挖至涵基础底标高处+0.5m 标高处,并将有条件放坡的位置按1:1放坡(除开挖平台外),没有条件放坡的位置需打设钢板桩防护。

第二次开挖从+0.5m 标高开挖至持力层,并采用开挖一段换填一段的方式施工。

5、基坑内按照涵洞的排水方向设置坑内排水系统,在下右侧设置集水坑集中排水。

6、两座涵洞工期共2个月,计划2015年12月30日完成。

7、现场各区域布置如《盖板涵施工平面布置图》。

K10+395盖板涵K10+314盖板涵现有村道改道后村道北线道路四标段道路三、进度计划1、总体思路把四标生产通道作为前提条件,结合现场盖板涵与道路、村道的关系,根据盖板涵施工工艺要求,编制该进度计划。

2、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K10+314涵基坑开挖:2015年11月1日~2015年11月10日;K10+314涵级配碎石垫层及C35基础浇筑:2015年11月11日~2015年11月14日;K10+314涵台身浇筑:2015年11月16日~2015年11月22日;K10+314涵台帽浇筑:2015年11月23日~2015年11月28日;K10+314涵附属结构施工:2015年11月23日~2015年11月30日;K10+395涵基坑开挖:2015年11月23日~2015年12月3日;K10+395涵级配碎石垫层及C35基础浇筑:2015年12月14日~2015年12月8日;K10+395涵台身浇筑:2015年12月10日~2015年12月16日;K10+395涵台帽浇筑:2015年12月17日~2015年12月22日;K10+395涵附属结构施工:2015年12月17日~2015年12月24日;盖板涵盖板安装及台背回填:2015年12月27日~2015年12月30日;四、资源配置计划1、主要施工机械投入计划主要施工机械投入计划表2劳动力计划表31、施工工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的主要工序为:测量放样→基础开挖→基底处理→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基础混凝土浇筑→涵身混凝土浇筑→台帽浇筑→进出口附属设施施工→钢筋砼盖板安装及缝处理→铺设防水层→台背回填→上部路基回填。

1.1基坑开挖及支护该处基坑由于紧靠村道、鱼塘,且淤泥深度达到4.5m左右,因此基坑开挖需在平面上考虑村道及鱼塘对它的限制。

我部拟分两次对基坑进行开挖,第一次开挖至涵洞底标高处,在靠村道及鱼塘侧、平面位置不足以放坡且淤泥深度大于2m的部分设置钢板桩,辆端头采用1:1坡度放坡开挖。

第二次开挖采用边开边换填的方式进行开挖,开挖长度3m左右换填一次,直至换填全部完成。

开挖出来的淤泥运输至业主指定地点。

第一层开挖采用短壁挖机开挖,红岩车运输,挖运同时进行,从水沟上游开挖至下游,并在需要放坡位置将边坡修整平顺。

第二层开挖前,需采用液压振动锤打设钢板桩,钢板桩采用型钢+钢板+链接型钢的方式。

型钢采用I20a工字钢,间距1.5m左右,在工字钢外侧打设厚1.6cm钢板,内侧每1.5m高焊接一道I20a工字钢横梁。

打设钢板桩前用液压锤及工字钢先探明基坑换填厚度,如基坑换填深度大于2.0m,则需要打设钢板桩,如小于2.0m则不打钢板桩。

如K10+314段,淤泥深度超过3.0m,则两侧均设钢板桩。

钢板桩打设、边坡放坡修整完成及排水设施完成后,可采用长臂挖掘机开挖第二层,开挖第二层时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开挖,开挖3~5m左右换填一次。

开挖尺寸如下图所示。

换填采用大块石回填,回填料要求大小混装,换填时才能基本密实,换填完成平整后,挖掘机在上面行走几遍,压实换填层。

1.2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换填完成平整、碾压后,测量组放线,标识出级配碎石垫层的范围,顶标高,然后采用挖掘机回填级配碎石,并人工配合找平。

1.3钢筋的制作和安装1.3.1钢筋制作前应根据设计图纸作好下料计划,钢筋采用集中制作。

其焊条类型及其规格和技术性能均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接头质量均须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主筋连接采用搭接焊。

1.3.2钢筋加工质量标准钢筋加工允许偏差按已放出的桥涵中心线位置确定框构详细的几何尺寸位置,弹好墨线,绑扎底板下梗肋及竖墙部分钢筋,底板上下层钢筋之间绑扎定位支撑钢筋,以保证上下层钢筋的间距。

钢筋与底板之间及钢筋与模板之间都要绑扎保护层垫块,内、外模侧采用同标号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其间距小于1.0m。

绑扎钢筋时靠外两行每个交叉点均绑扎,中间可以采取梅花型绑扎,但副筋间距在30cm以上的不得采用跳扣绑扎,钢筋绑扎采用20#铅丝绑扎。

墙体钢筋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按要求间距绑扎支撑,钢筋与侧模之间的保护层按上述方法绑扎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顶板及上梗肋的钢筋绑扎方法同底板钢筋绑扎。

钢筋弯制、焊接、绑扎,必须按照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办理。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1.4.1模板材料:模板采用0.6×1.5m钢模板,台帽小面积区域及边角处采用胶合板,模板衔接处采用石蜡和宽胶带进行贴缝处理,立模前应涂上脱模剂。

1.4.2模板的施工顺序:侧墙模板内外同时安装,两侧墙同时安装。

台帽1.4.3模板的加固原理:两侧墙之间采用钢管+顶托对撑,内外墙采用拉杆对拉,外墙面采用钢管架+顶托+方木垫撑在基坑侧墙或钢板桩上。

台帽模板采用对拉即可。

1.4.4模板施工模板安装前需对已损坏的钢模板板进行校正、补洞、表面打磨等,保证浇筑后砼表面顺直、光滑。

侧墙模板安装从下至上安装,边安装边加固、对拉,对拉系统采用“3”型扣+双排Φ50钢管加固,双排钢管竖向间距0.75m,横向间距0.6m,模板间用“U”型塘侧砼强度达到75%后方可拆模,拆模必须遵循后安先拆的顺序,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拆除模板后,及时清除砼表面残浆,并将模板涂油并堆码整齐,使用时稳吊、轻放,模板若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修补。

模板的安装质量标准见下表:模板安装允许偏差1.5.1原材料要求施工中采用自拌混凝土时采用强制搅拌机,为确保混凝土质量,在准备浇注混凝土前作好试配拌合的一切准备工作,设计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并按如下要求选定原材料:①水泥采用42.5级水泥,并在每批水泥进场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交货复印件,说明水泥的生产厂家,水泥的品种、标号、出厂日期与数量,连同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

并对每批水泥进场后按规范要求重新取样复核,检验水泥的胶砂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主要指标的可靠性。

②细骨料选取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砂,在选定料场时,对砂的级配和砂中的杂质含量进行试验确定,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③粗骨料选取密实、坚硬的碎石,在选定料场和在每批(不宜超过400m3)材料进场时对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杂质含量和压碎值等指标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规范和实际要求,拟选取粒径≯4cm。

④拌合用水采用当地自来水。

1.5.2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按现行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范》的规定,通过试配确定。

试配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批准后将按同一配合比进行施工。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试验室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取样试验后提供,并确定每立方的用水量、水泥用量、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①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且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②宜采用中砂;③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应小于80mm,也不得大于140mm;④水灰比不大于0.6,水泥用量不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用量。

1.5.3混凝土浇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采用就地浇筑工艺,全箱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底板内壁以上30cm,第二次浇筑剩余部分。

两次浇筑接缝处需做凿毛处理。

①在模板、钢筋施工完成后,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模板的竖直度表面平整度及棱角线型的检查,保证模板竖直,表面平整及接缝严密、棱角分明;②每次施工前均测定粗骨料的含水率,并根据不同的含水率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

③在施工中严格电子计量,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每盘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不少于2min。

④浇注混凝土时,应及时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捣固。

振捣完毕后,需缓慢、匀速地边振边上提,不宜提升过快,即快插慢拔,以防振动中心产生空虚或不均匀。

其振动时间可以从下列现象判断:振动时混凝土不再有显著的沉落,不再出现大量的气泡,混凝土表面均匀、平整并已泛浆。

振动时间不可过短或过长,过短混凝土捣固不实,过长混凝土可能产生离析现象,一般为20-30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