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古代文化知识及试题

必修一古代文化知识及试题

必修一古代文化知识及试题本资料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全面。

本资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参考了十余份类似的资料,取其有补充自己资料缺少的内容,力争做到“全面”。

2.实用性强。

本资料除了古代文化知识以外,在后面还配有配套试题,使学习效果更佳。

3.制作精细。

本资料在制作过程中,力争使知识细化,同时,对于重点知识,有的字体加粗,有的字体下加了下划线。

4.视觉效果好。

本资料从字体,字形,字号,字符间距,对齐方式,行距都做了用心设置。

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三传:是对《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3.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4.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例句:晋侯.、秦伯.围郑⋯⋯。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5.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6.寡人:古代诸侯(君主)的谦称,寡德之人。

例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8.行李:出使的人。

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 行李” 。

例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9.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二.《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战国策》: 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

西汉刘向整理编写。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依次编写,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

分为12 策,33 卷,共497 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3.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例句: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4.竖子:对人的蔑称。

例句: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除此之外还有“ 童仆” 和“小孩”的意思。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例句: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6.筑:竹制的乐器。

例句: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7.七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羽,声调激愤。

例句: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8.中庶子:官名。

战国时期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例句: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9.陛:殿前的台阶。

例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10.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

例句: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例句:而秦法⋯⋯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12.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视傲慢对方的姿态。

例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13.太子:古代储君称谓。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例如: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14.足下:常用于平辈之间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

例句: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15.邑:泛指一般城镇。

大曰都,小曰邑。

旧指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荆轲刺秦王》中“ 邑万家” 中的“邑”取封地的意思。

例句: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三.《鸿门宴》《史记》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 篇,包括本纪12 篇,世家30 篇,列传70 篇,书8 篇,表10 篇,共526500 多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史记》是作为正史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与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称为“史学双璧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代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

3.司马迁: (公元前145 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4.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

5.沛公: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号称“沛公” 。

例句:沛.公.军霸上。

6.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7.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例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8.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例句: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9.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例句: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10.季父:叔父。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11.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2.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浅陋,卑微。

例句:鲰.生.说我曰:⋯⋯。

13.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

例句: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14.河:特指黄河。

例句: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江,特指长江。

15.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亚,次。

例句:亚.父.者,范增也。

16.跽:跪直身子。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例句:项王按剑而跽.曰⋯⋯17.参乘:亦作“ 骖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例句: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8.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例句: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19.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例句: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20.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 小子” ,这里指项羽。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21.玉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 玦” 与“ 决” 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例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2.都尉:武官名。

战国开始设置。

低于将军的军官。

赵国将军下依次为国尉、都尉,秦与汉初,每郡有郡. 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景帝改名为都尉西汉有掌管人员也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及与武事无关,掌皇帝所乘车辆的奉车都尉,掌副车之马者称驸马都尉,掌乐府的协律都尉等。

例如: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23.尹: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

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4.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即是就室内而言。

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

例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侍。

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文中重要常识)1.汉字的起源。

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 世纪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甲骨文” 。

“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样子。

2.汉字的形体。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 甲骨文(商代后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② 金文(商代后期和西周,铸造在青铜器上)→③大篆(西周晚期,也叫籀zhòu 文)→ ④ 小篆(秦国—秦朝)→⑤隶书(战国—两汉)→⑥草书(汉代)→⑦行书(东汉晚期)→⑧楷书(汉魏—南北朝—现在,也叫正楷、真书)“甲金篆隶草行楷”简称为“汉字七体”。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3.汉字的构成。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

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奇妙的对联》(文中重要常识)一.概念。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

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

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