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儿视唱练耳训练

少儿视唱练耳训练

****
选择课程的过程
****
一个是思想上认识到必要性。

很多家长都觉得反正没想过让孩子走音乐专业道路,学一门乐器,提高点音乐修养,长大了能通过乐器表达自己就行。

这个观念本身没有错,但是这里却有一个误区。

学一门乐器并不等于音乐修养就很高。

想通过学乐器来提高音乐修养的,乐器必须掌握到一定程度,一知半解地弹几首曲子这种程度对提高音乐修养的帮助非常有限。

所以,既然要学乐器,作为孩子家长就应该帮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从身边朋友的例子认识到视唱练耳的必要性,也查了很多资料,更加印证我的认识。

并不是说不提前学视唱练耳就学不好琴,学琴过程老师也会穿插教乐理知识。

但是通过系统规范的学习视唱练耳,提前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可以让孩子学琴更轻松,更不容易让孩子因为对所学东西一知半解练习枯燥而失去兴趣。

据统计,国内60%的孩子学琴都是在起步的第一年内就放弃了。

比如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钢琴之前会想,买回来会不会学段时间不肯学了就浪费。

想想孩子为什么不肯学呢?是不是有办
法避免呢?
第二个考察的因素是课程本身的特色。

我对孩子学兴趣班的原则是,孩子的成长就那么几年,他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家长的时间也同样宝贵,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更是,所以既然要花时间,就一定要找品质有保证的课程。

所以我多个地方试听,跟老师聊课程的设计,考察教材。

市场上有很多音乐启蒙课程不叫视唱练耳,但内容跟市场练耳有点类似,严肃点的普及乐理知识,轻松点的做音乐游戏。

这跟我的选择标准都有偏差。

在小孩1-3岁比较低幼的时候,可能做音乐游戏更适合,他的理解能力有限,知识普及比较难接受,音乐游戏可以让他们乐在其中。

知识性强的课程,对7、8岁那些比较“懂事”一些的孩子可能还能接受,比如为了考音基去上的音基课程。

那么对中间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就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融合了。

这就是我筛选课程的重点。

先了解了课程体系,非常完整,从初级到高高级,2年之内学完,教法也是我了解到目前国内先进的。

开发这个教法的老师网上有很多她的视频,我找来看,看得出她本身各
方面能力、素质都一流。

从她的博客也看得出她一直在潜心研究。

教材也提前买来翻读,设计得很合理,也同样融合趣味和知识。

亲身试听时,有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就是我要的。

小孩在课堂上的表现出乎我意料,参与得非常好,兴奋极了。

一堂课下来,四五个知识点,没有一句话来解释概念,孩子自己感觉像在玩,但却完全掌握了知识点。

作为大人都觉得上课内容特别丰满、有趣。

三是考察老师。

开发课程的老师很棒,不等于用她教材和教法的老师也有同样水准。

所以一定要试听,跟老师直接沟通。

考察老师一方面是她的音乐专业素质和授课水平,一方面是她的上课风格和亲和力。

试听过其他老师的一堂课,看得出老师的音乐专业水平应该挺高的,但是整节课学生们都面无表情,为啥,因为老师除了批评纠错很少有肯定的语言,纠错也正常,但他还用经常出现刻薄的语言。

这种老师直接pass。

最后还有老师对孩子的耐心、爱心。

4、5岁的小朋友难免调皮,没有耐心的老师可能很难驾驭。

不是对没当妈妈的人有偏见,但是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本身是妈妈的老师,她自己带过孩子,更
加懂得孩子的特点,对孩子会多一
层天然的爱心,会更包容。

所以,选择的过程比较漫长。

目前看来还算满意,希望能够顺利
完成整个课程。

昨天孩子的视唱练耳老师开公开
课,在我家附近,就过去捧了场。

跟我上次试听的内容有些不同。

有一个环节被孩子们感动了。

老师
弹了一段轻柔的音乐,问小朋友们
听起来像什么天气,有的说有点冷
(今天确实有点冷),有的说像云
朵飘过来了,还有一个说像什么,
孩子们的心灵特别敏锐,想象力特
别丰富——老师弹的是小雨飘过来
了,春雨滋润大地。

我觉得这种方
式去引导小孩子欣赏音乐特别好,
听是欣赏音乐的一个层次,用语言
把音乐传递给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又是更进一个层次的欣赏了。

还有一个环节让两个小朋友用钢琴
的各一端代表大象和小鸟对话,然
后老师问听懂对方跟你说什么了
吗。

给孩子传递一个概念,音乐是
种语言。

不过孩子们也相当幽默,
说这是秘密,家长们都笑了。

教材很简单,一页没有几字,配几
**** 第一课音的上
****
高音比小朋友整个过程必须很
最后教了一首歌,把
教材包括一张
****
音的长短,单位拍
第二课的内容比第一节音的长短,很形象地用老鼠
我也学到一个新名字,
最后学一首歌,短晚上按照老师建议,回

50分钟的
小朋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