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纳斯儿童行为问卷

康纳斯儿童行为问卷


三、标准化测验法
含义 心理测验法是指确定一系列问题或项目,让被测者按 照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对项目进行反应,然后根据被测 者在一定人群中的相对位置或与常模相比较的位置, 鉴别其心理特征、心理发展水平或行为表现。
幼儿心理或行为测验的量表很多,包括3种测试 对象:幼儿本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幼儿园 或学校老师,即采用间接或直接两种方式。
二、诊断性评估
主要针对筛查结果,怀疑有问题的儿童、需要疾病 诊断的儿童以及需要干预的儿童进行进一步详细的 检查。 常用方法包括: Gesell发育量表(4周~3岁),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2个月~30个月), Wechsler学前及初学儿童智能测验量表(4~6.5岁 ) Standford-Binet能力量表, Mccarthy儿童能力量表等。
使用已经成型的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目的匹配:及测量的目的与所选量表的测试目 标相匹配。 2. 年龄匹配:即所选测试工具的适用年龄范围与 当前要研究和测试幼儿年龄相匹配。 3. 严格按照量表设计的指导语、标准测试程序和 方法、结果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来进行,而不可 以随意地的做出改变。 4. 对结果的适用一定要慎重。 5. 对测试结果要保密。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包括“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两个分量表。 ● 内容一般包括一般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两个方面。其 中行为问题又包括两大类: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简 称为“A行为”;神经症性行为,简称“N行为”。 ● 两种问卷评分均分为三级: “0”分:指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1”分:指有时有,或每周不到一次 “2”分:指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至少每周一次
1、Gesell发育量表
● 该量表以正常行为模式为标准来鉴定观察到的行 为模式,即测得的成熟龄;与实际生理年龄相比算 出比值,其结果成为发育商(DQ),而不是智商 。 ● 正常婴幼儿在这4个方面的发育进度是平行的,异 常婴幼儿往往参差不齐,相差显著。可以分别测得 它们的发育商数DQ,DQ在75分一下,表明有发育 落后,每一方面的发育商数都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幼儿园老师的角度,利用访谈法对儿童的行为或心理 状况进行评估,其访谈对象主要有3个方面的人员: ● 幼儿本人 ● 幼儿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 幼儿园的任课老师或保育员等 进行访谈时的注意事项: 1.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 2. 客观地收集信息。 3. 访谈中的于6~18岁儿童,分为家长评定版和教师评定版 ,约5分钟完成。康纳斯儿童行为问卷-教师评定量表, 用于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估。 ● 表中每个项目以4个等级计分,其中”0“表示完全没 有此种行为表现,”1“表示有一点此行为表现,”2“ 表示此方面的行为表现比较明显,”3“表示此方面的 行为表现非常明显。 ● 通过所得分数对幼儿的行为是否正常进行评估。这一 量表设计攻击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多动和社 会合作性行为等5个方面的问题。
第四节 常用婴幼儿心理评估问卷
一、儿童气质评估问卷 二、婴幼儿情绪和行为评估
一、儿童气质评估问卷
根据Thomas和Chess儿童气质理论涉及的儿童气质 问卷: ●《NYLS儿童气质问卷》(适用于3~7岁) ●《小婴儿气质问卷》(适用于1~4个月) ●《婴儿气质问卷》(适用于5~11个月) ●《幼儿气质问卷》(适用于1~3岁) ●《儿童气质问卷》(适用于3~7岁)
在使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时要注意: ● 如果要在学前儿童当中进行测试和修订,应对问卷 项目进行必要的增删,对计分标准也进行一定的研究 和调整; ● 不要盲目地把以前有关研究或测试的数据拿来作为 鉴别标准,因为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及表现形式与 文化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不能盲目地借用别人的测 试结果。
3、发育和智力测验注意事项 (1)对测试者和环境的要求:慎重进行检查,并检查 过程和诊断须完整记录;测试须忠于指导语;测试人 员态度和蔼;测验环境须安静、整洁、无干扰;对结 果的解释应考虑被试者的健康、情绪等影响因素;记 录现场的行为表现;测试应由专业人员评定;控制使 用发育和智力测验,其测验内容保密。 (2)被试的要求:要求被试儿童吃好睡好、精神好; 测试时儿童的座位舒适;家长陪同时需事先声明不可 干扰测试,WPPSI在测试中原则上不需家长和老师在 场。
2、Wechsler学前及初学儿童智能测验量表 (WPPSI) (2)结果判断: ● 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指标称智力商数,简称 智商(IQ),并规定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 智商的平均值均为100. ● 除了判读IQ的总分外,还应判断言语智商和操 作智力是否均衡发展,应对智力的结构进行分 析,找出强点和弱点,分析各分量表得分结构 。
2、社会性情绪发展年龄阶段问卷: ●将婴幼儿从6~60个月之间分为8个阶段,按每半 岁划分年龄段。 ●这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按年龄评估婴幼儿社会 情绪发展状况的筛查工具,由家长完成。 ●此问卷可用来检测婴幼儿在自我调控、依从性、 沟通、适应、自主性、情感和人际互动方面的发展 状况。 ●10~15分钟完成。
2、Wechsler学前及初学儿童智能测验量表 (WPPSI) (1)量表简介: ● Wechsler智力量表是较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 包括成人、儿童和学龄前期3个年龄版本。学龄 前期版本即WPPSI,是学龄儿童Wechsler智力量 表向小年龄儿童的扩延,适用于4~6.5岁。 ● WPPSI包含10个分测验,其中5个分测验组成言 语量表,分别是常识、词汇、计算、类同、理解 ;另5个分测验组成操作量表,分别是动物房、 图片填充、迷宫、几何图案、木块图案。
3、Achenbach幼儿行为量表:适用于1.5~5岁学龄前 儿童,由家长完成。含99 个项目,一共7个因子:情 绪反应性,焦虑抑郁,躯体主诉,退缩,注意问题, 攻击,睡眠问题。耗时10~20分钟。此外,还有4~16 岁版本。 4、心理社会问题筛查——儿科症状检查表:适用于 4~15岁儿童,有家长完成,约5分钟。“从不”、“ 有时”、”经常“分别计0、1、2分,总分之和超过22 分,可疑有心理问题。
Gesell发育量表包括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4个 能区,适用于4周至42个月的儿童,耗时约60分钟。 ● 运动能又可分为粗动作和细动作。 ● 应物能指的是对外界刺激物分析综合以顺应新情境的能 力。 ● 言语能可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言语是 在环境中从别人那里学到并受到强化,和动作能、应物能 一 样,也有其一定的发展顺序。 ● 应人能是小儿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具体包括周 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环境不同而有很 大的变化。
二、婴幼儿情绪和行为评估
1、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评估表: ●适用于12~36个月婴幼儿的社会性情绪评估,由家长 完成。 ●该评估表分为行为问题、能力两大部分,是由于社会 性情绪的初步筛查。行为问题包括外化行为、内化行 为、失调行为、适应不良和非典型性行为。 ●能力是指包括注意力、依从性、掌控动机、亲社会性 、共情、模仿/玩耍和亲社会关系的社会情绪能力。
含义
行为观察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记录被观察对象的行 为表现,如记录某一儿童在睡眠、饮食、游戏、完 成学习任务等方面的行为过程及特点。 使用行为观察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需要对所观察的行为有一个范围的界定,必要时 还要对要观察的行为下操作定义。 2. 注意记录行为出现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 3. 关注行为的质量和表现深度。 4. 对于行为表现的背景条件要有详细的记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第九章 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的评估
本章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方法 婴幼儿发育评估和学前儿童智力测验 常用婴幼儿评估问卷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评估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目的及意义 三、学前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目的 正确了解儿童在其当前生活的生态环境下的心理行为 表现。一方面是评估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是 从群体儿童中鉴别出有行为问题和心理发展障碍的儿 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教育、早期干预、早期 治疗。
二、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目的及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意义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探索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有利于心理学诊断。 ●检验早期教育、干预、治疗效果的手段。 ●重要的科学研究手段。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 父母问卷总分的最高分为62分,教师问卷总分 的最高分为52分。 ● 根据原量表及我国试测情况,父母问卷以13分 为临界值,教师问卷以9分为临界值。凡等于或 大于此值者,被评为有行为问题。有行为问题者 ,如“A行为”总分大于“N行为”总分,则归 为“A行为”;反之,则归为“N行为”;评分 相等者则为“M行为”。
一、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含义
含义: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主要是针对0~6岁儿童心理现象的客 观描述或心理行为的客观评定与估测。 评估方法: ●根据评估形式: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 ●按评估精确性:筛查性评估、诊断性评估 ●按设计的心理领域:情绪行为评估、智力测试和人格 测验等
二、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目的及意义
三、学前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原则
1. 发展教育性原则 2. 综合性原则 3. 客观性原则 4. 保密性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方法
一、访谈法 二、行为观察法 三、标准化测验法
一、访谈法
含义 访谈法是指访谈者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 交谈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其为学前 儿童心理健康行为评价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基本心理 评估法。 ● 一种信息的收集技术 ● 一种有效的心理疏导技术 在实施访谈法之前应该做的工作: ● 在访谈之前需要先拟定访谈提纲,即拟定需要交 流的问题。 ● 要认真分析被访谈的对象及其特点,能够根据访 谈对象的特点进行有效访谈。
常用筛查工具包括: Brazelton新生儿行为量表 丹佛发育筛查(DDST) 绘人实验 入学能力50项测验 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