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国内外环境监测仪器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环境监测仪器门类齐全,已成系列化, 正朝着高精密、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国内环境监测仪器还有好多空白,许多产品还存在技 术问题,稳定性、可靠性难以满足要求,处于低档次 、单功能、低价位的不利局面。
环境监测基本上处于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阶段,采 样仪器以手动、半自动为主。
机物蒸馏水
二、实验用试剂与试液
试剂种类 无机试剂、有机试剂、基准试剂、仪器分
析试剂、特效试剂
试剂的使用
根据实际需要 妥善保存 注意保存时间 按规定注明配制日期及配制人员 试剂的规格:一级、二级、三级 高纯试剂:用多个“9”表示
三、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空气中如含有固体、液体的气溶胶和污染 气体,对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会导致较大误差。
监测的档案文件管理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以及技术的完整性和 追溯性,应对监测全过程的一切文件(包括任务 来源、制订计划、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 理等)按严格制度予以记录存档。同时对所累积 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
自动监测站的档案管理
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监测计划所规 定的监测质量而对监测过程采用的控制方法 ,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
平行性
同一实验室中,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相同, 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 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重复性
同一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至少一项 不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 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四、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对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持证上岗 ◇对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 ◇实验室安全制度 ◇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样品管理制度
第六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一、名词解释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准确度 ◇精密度 ◇灵敏度 ◇空白试验 ◇国内外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工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50年代 开始)、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60年代末期始)、和 以环境质量监测(70年代中期)为主的三个阶段。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于70年代中期,随着“三废”工作 的开展,各省市相继建立环境监测站。到1980年召开 第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时已建成300多个环境监 测站。我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现 在已经具备了组织机构网络化和监测分析技术体系的 雏形。
(环境监测)第十章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第一节 环境监测管理 第二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第三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第四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第五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第六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第七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第八节 环境标准物质
第九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所以要求实验室的空气清洁度达到较高的标准。 最好能在超净实验室(100)中进行或使用。
表 空气清洁度的分类
没有超净实验室条件的可采用相应措施。例如 ,样品的预处理、蒸干、消化等操作最好在专 门的设备内进行,并与一般实验室、仪器室分 开。几种分析同时进行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
实验的环境清洁也可采用 一些简易装置来达到目的。
主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包 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了从单项目小范围到多项目大范围的发 展历程,新的形势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更高的要 求,环境监测数据不仅要具有准确性,而且应具 有及时性和超前性。环境监测面临着极好的发 展机遇:国家重视、民众支持、投入增大、任 务繁重。
(一)准确度
准确度
定义
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 值和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 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作用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 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表示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评价 方法
标准物质分析 加标回收法
(二)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 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 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常用标准偏差表示。
以提高质量和水平为中心,加强环境监测能 力的现代化建设。
第四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一、实验用水
1.自来水:器皿的洗涤、冷凝水、原料水
2.蒸馏水
金属蒸馏器:清洗容器、配制一般试液 玻璃蒸馏器:一般定量分析试剂 石英蒸馏器:痕量非金属分析 亚沸蒸馏器:各种物质痕量分析
(可溶性气体、挥发性物质除外)
3.去离子水
直读型、在线型、应急监测用仪器市场被国外产品占 领,影响并制约了我国环境执法和环境质量监督管理 的水平。
一、我国主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09年)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站的设置 其它
二、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环境监测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监测标准的管理 、监测点位的管理、采样技术的管理、样品运 输、保存管理、监测方法的管理、监测数据的 管理、监测质量管理、监测综合管理和监测网 络管理等。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很多,核心内 容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去离子水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 脂以一定型式组合进行水处理。
去离子水含金属杂质极少,适于配制痕量金属 分析用的试液,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
用反渗透装置制备
表 纯水分级表
4.特殊要求的纯水
无CO2水:煮沸或嚗气 无氯水:加入亚硫酸钠还原 无氨水:加入硫酸使pH<2,经蒸馏得到 其它:无重金属水、无砷水、无酚水、不含有
原则:实用、经济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⒈提供可满足监测目的且合乎质量要求的数据; ⒉将由于仪器故障及各种干扰影响导致数据的
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⒊确保系统提供的数据具有“五性”:
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
图10-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系统控制要点
表10-1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控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