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操献刀教案模板

曹操献刀教案模板

《操献刀》教学设计主备人:强审核人:梁艳【教材分析】《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分别代表两大主题的小说,并对后代小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授此文时,应当先介绍一下两大主题小说的常识,并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两大主题小说的概貌有进一步的探究。

此外,节选部分是对操这一人物解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操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深入走入文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时,还可抓住此文的虚与实的特点,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手法上的得与失。

【学情分析】1、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容。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4、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5、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却依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二、单元介绍(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完成1、2后,由教师点拨补充,对问题1进行多媒体展示)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点拨: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流派。

《三国演义》为历史性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伺候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梦龙)、《东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英雄传奇系列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

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袁于令)、《说岳全传》(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全传》)和《家府演义》(纪振伦,又名《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2、你知道哪些英雄传奇人物,最感兴趣的是谁?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此环节广开言路,主要是把讨论的自由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做评论)二、了解《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

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

他的籍贯一说是今,一说是塘今,不可确考。

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反倾向,以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反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这种“拥反”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

在他看来,备是汉室宗亲,理所当然要继承大统,当然要歌颂;而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他篡夺了汉政权,必须反对。

这种把天下看成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的观念,无疑是错误和落后的。

《三国演义》“拥反”,还有着更深刻、更重要的原因。

小说中的备宽仁爱民、知人善任、待上以诚、讲求义气,这一形象实际上成了封建时代贤明君的化身。

操则和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说虽也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但更多表现的则是他的奸诈残忍。

这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典型的暴君。

这样,《三国演义》的“拥反”倾向,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人民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普遍愿望。

《三国演义》通过记叙惊心动魄的军事和政治斗争,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家喻户晓的就有几十个,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亮、操、关羽、备等人。

诸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操是不可混同的。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

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民族之大义。

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面的。

善于描写战争是它的独特成就。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家喻户晓的计谋故事,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例如「官渡之战」、「三英战布」、「草船借箭」、「明借东风」、「火烧赤壁」、「关公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作者不但深悉统治集团的政治矛盾和利害冲突,重视不同思想性格的人物在战争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也通晓军事艺术,熟知奇谋异策,因而能够用他的生花妙笔,把战争场景写得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毫无雷同之处。

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总之,《三国演义》描绘战争的高超艺术,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相当杰出的。

《三国演义》几百年来一直有着广大的读者群,这部典性的历史小说,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一代地不断阅读,得到各个阶层人民的共同喜爱。

同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三国演义》也远播海外,被译成朝、越、日、英、法、德、俄等几十种文字传遍世界各。

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

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

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演义》以其无以伦比的丰富涵而进一步扩大着它的影响。

这部小说常读常新。

少年时阅读可能是看热闹,故事多变有趣;年轻时阅读可能对小说中种种人物性格的描写以及他们的为人之道感兴趣;年纪再大一些的人可能多注意人物命运描写以及各实权人物斗智斗力、巧弄权谋面。

小说在运筹帷幄、星移斗转、奇峰对插、锦屏对峙的多种描写后面,显示了先人的无限智慧,以致今天的外国企业家要把它当案头的必备之物,而将其智谋用到经营中了。

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它一样对一个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三、解读文本在昨天的课上,我们介绍了《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书中不仅描写了上百次的战争,家喻户晓的计谋故事,还有诸亮、操、关羽、备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现在我们就结合课文《操献刀》来深入分析一下操这一形象的塑造。

1、梳理情节(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课文分为几部分?(1)、概括故事梗概:①操借刀②操献刀③路遇宫④错杀伯奢(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在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大家模仿小说回目的形式,如“废汉帝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样的形式,分别概括这四部分的容,这也是我们的预习作业,现在就请一个同学说说你仿写的容。

教师出示:允旧臣哭社稷操奇谋借宝刀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儒献计操脱身识谎言宫擒仰志二人携手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宫识操2、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操人物形象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操,说他是“古今来奸雄第一人”,那用奸雄二字形容操恰当吗?奸与雄看似茅盾的两面是如在操身上体现的呢?作者又是如塑造操这一形象呢?那好,现在我们结合具体课文描写来分析。

我们有四个小组分别对应课文四个情节,思考一下,作者用什么手法塑造操形象,从中又能表现操什么性格特征?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法,记录发言。

(1)借刀: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2)献刀A操径入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善度势情(心理描写)C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3)路遇宫操言:“我是客商---”奸诈,狡猾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有大志(语言描写)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有感召力(侧面烘托)以上反映的是操英雄的一面。

(4)错杀伯奢操曰:“伯奢非吾至亲-----”多疑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宫寻思:“我将谓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烘托)在杀伯奢的情节中则反映操奸枭的一面。

3、总结因此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操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的形象。

(因此用奸雄来形容操还是恰当的)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以及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阅读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操人物形象,把握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课文是从一个章节就表现操复杂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介绍了操,一直到他死的七十二回,其中有四十多回都描写到操,并且有大量对他的刻画,大部分同学也都读过三国演义,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评操,结合文本多角度把握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