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设计方案一、工程名称: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二、工程地点:。
三、工程容:本工程为至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管线规格是φ57×3.5的20#无缝钢管(GB/T8163-2008),输送距离约为7000m.管线沿途主要以埋地敷设为主。
四、工期要求:整个工程在30天完成。
五、施工依据及验收规:1、《凉水至护山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施工设计图》;2、《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GB50251-2003;3、《城镇燃气设计规》GB50028-2006;4、《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 50369-2003;5、《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6、《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33-2005;7、《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 GB/T21447-2008;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GB50236-1998;9、《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10、《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13-2002;11、《油气输送用钢制弯管》 SY/T5257-2004第二章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由项目责任人员与建设方以及设计方一道进行技术交底和现场踏勘,共同核对有关资料。
2、由项目责任人员及有关技术人员一道进行施工图的会审,并编制有关工艺及方案。
3、由项目责任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方案交底,发放施工资料,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4、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列出进场设备、仪器清单。
技安员对进场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经常进行设备保养和检修,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满足施工要求。
5、加强钢管、阀门等原材料的供应管理,保证在各项工作需要时准时提供。
6、材料存放6.1钢管、管道附件、防腐材料及其它设备材料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妥善保管,存放过程中应注意检查,以防锈蚀、变形、老化或性能下降。
6.2焊材等材料应存放在库房中,其中焊条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焊条长期存放时的相对湿度不宜超过60%。
钢管、管件、沥青等材料或设备可以分类露天存放,存放场地应平整、无石块,地面无积水。
存放场地应保持1%~2%的坡度,并设有排水沟。
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应配备消防器材。
6.3防腐管应同向分层码垛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且应保证管子不失稳变形、不损坏防腐层。
7、原材料的检验、验收7.1对施工用所有的材料进行验收,检查材料的外观或包装、合格证、质证书原件,并作好记录备查,对不合格的或需复验的用红色油漆打上相应标记,绝不准投入使用。
7.2无缝钢管按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验收。
7.3对到场焊材、防腐材料、钢制管件等进行检查、核对是否与质证书以及图纸技术相符。
8、项目责任人对持证焊接人员、探伤检验员的证件的有效性进行核查。
二、施工方法: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会同建设方和设计方进行技术交底。
现场踏勘,并核对施工设计图。
1.2现场放线并确定桩位,依据施工设计图和现场踏勘情况绘制施工图。
2、管端坡口2.1钢管采用V型坡口,其它参数见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制作,要求坡口表面平整,无毛刺、裂纹、重皮、凹凸、缩口、熔渣、氧化物、铁屑等。
2.2用角向砂轮修整管子坡口,保证其角度、钝边、光洁度符合要求。
3、组对3.1管道组对应符合表一要求:3.2严禁强力组装,组对点焊应按焊接工艺的规定执行。
3.3组对时应文明施工,严禁用铁器敲击管子的防腐层,使用吊带等工具确保不损坏防腐层,严禁用钢丝绳直接套住管子吊装。
4、焊接4.1焊前准备焊工必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所持有效项目必须满足图纸设计技术要求。
表一:4.1.1焊接设备进入现场后,应对焊接设备的完好性检查、试用。
检查合后才允许投入使用。
4.1.2焊接工艺评定应满足焊接要求,并经评定合格。
根据工艺评定编制实用于现场焊接用的焊接工艺指导书。
4.1.3采用搭建活动棚等方式,遮挡外风,以保证焊接场所风速在手工电弧焊时不大于8m/s,氩弧焊时不大于2m/s。
雨天、雾天,相对湿度大于90%的天气禁止施焊。
4.1.4当焊件表面潮湿,覆盖有冰雪或在下雨、下雪、刮风期间,焊工和焊件无保护措施时,禁止施焊。
4.1.5进场的焊材必须有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其牌号和规格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焊条应无破损、发霉、油污、锈蚀。
4.1.6焊条使用前应烘烤,烘干温度为350~400℃,恒温时间为1~2h,烘干后应在100~150℃条件下保存。
焊接时随用随取,并放入焊条保温筒,但时间不宜超过4 h。
当天未用完的焊条应回收存放,重新烘干后首先使用。
重新烘干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氩弧焊所采用的氩气应符合GB4842《氩气》的规定,纯度不低于99.96%。
4.1.7收集好焊条合格证、材质证明书,填写焊条烘烤记录,焊条发放、回收记录。
4.2施焊4.2.1焊工根据《焊接工艺卡》的规定,填写《焊条发放记录》后,用保温桶领取焊条。
4.2.2施焊前应按工艺卡的规定,调整好焊接电流、电压、电源极性等焊接参数。
4.2.3施焊时应注意:根部必须熔透,背面成型良好。
根焊完成后,焊工应仔细检查是否有裂纹,若有裂纹,应消除后重焊;焊条接头点,应略加打磨,相邻两层的焊条接头点不得重叠,应错开20mm以上;每遍焊完后应认真清查,除去表面气孔、夹渣等缺陷;施焊完后应将其表面焊渣和飞溅清除干净。
4.2.4每日下班前应将管线端部口临时封堵好,防止异物进入。
4.2.5焊口标志,编号由焊工号和焊口号组成,用钢印打在(较薄管材采取永久记号笔记录)介质流向的后上方,距焊缝边缘100mm处。
4.2.6记录,施焊焊工详细真实填写焊接过程记录卡。
5、检测5.1焊前检查5.1.1工程所使用的管材、焊材,使用前必须按前述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5.1.2坡口型式和尺寸以及坡口质量应符合工艺的规定。
5.2焊后检查5.2.1焊缝外观检查,应在无损探伤前进行。
其标准按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Ⅱ级执行。
焊缝表面存在不合格缺陷,应修补至合格。
5.2.2无损检测5.2.2.1所有对接焊口经100%外观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100%的超声波检测,并按《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标准评定Ⅰ级合格,且不允许有未熔合、未焊透缺陷;然后按总口数的15%比例进行X 射线探伤检查,并按《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标准评定Ⅱ级合格。
穿跨越公路、河流、特殊地段及分段试压碰口处的管道焊缝均应进行100%射线探伤检查。
5.2.2.2现场无损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损检测工艺”。
5.2.2.3经检查不合格的焊缝应及时返修,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两次,返修后的焊缝仍按上述规定检查。
5.2.2.4无损检测人员在距焊缝边缘100mm,且在介质的流向的上方打上永久编号。
编号应有焊接人员编号、探伤片位号等。
5.2.2.5射线探伤人员应如实填写布片记录、评片记录,底片质量合格并妥善保存。
5.2.2.6组焊合格后的管道两端必须封堵死,以防部积水和杂物进入。
6、防腐施工6.1防腐施工在检测人员确定焊缝外观及部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6.2防腐施工前应对毛刺、油脂、污垢等附着物清除干净,管道应彻底除锈,除锈质量应达到GB/T8923中的sa2.5级的要求。
6.3埋地管道全部采用3PE防腐,防腐等级为加强级。
管道补口采用热收缩套,补伤采用补伤片。
管道下沟前,必须对防腐层进行100%的外观检查,合格后并进行100%电火花检漏。
6.4现场质检员作好防腐施工及检验记录。
6.4.1外观检查:采用目测法,要求表面平整、无明显气泡、麻面、皱纹、凸痕等缺陷。
6.4.2防腐层绝缘性检查:采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查,调到15KV,以不打火为合格。
7、吹扫、试压7.1吹扫、试压必须在以上工序合格,并得到建设方、监检方认可后方才进行。
7.2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吹扫、试压工艺(或方案)。
7.3整个吹扫、试压全过程应有建设方、监检方在场,现场加强安全警戒及预防措施,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
7.4吹扫,以空气为介质进行吹扫,吹扫速度不小于20m/s,吹扫口用白布检查5分钟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杂物为合格。
7.5试压用的压力表应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
压力表的精度应不低于1.6级,量程为被测最大压力的1.5~2.0倍,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50mm。
试压时的压力表不应少于2支,分别安装在试压管的两端。
稳压时间应在两端压力平衡后开始计算。
7.6试压装置,包括阀门和管道应经过检验后方能使用。
现场开孔和焊接应符合压力管道安装有关标准的规定。
7.7本工程管道试压要求为: 强度试验,试压介质为洁净水,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稳压时间为1小时,无异常不降压为合格。
严密性试验,试验介质为压缩空气,试验压力设计压力的1.15倍,试压时间为24小时,压降值小于1%为合格。
7.8记录,现场质检人员作好吹扫、试压记录,并要得到建设方、监检方的签字认可。
8置换1)本工程管道投运前应采用氮气对管道空气置换。
2)合格后用天然气对氮气进行置换。
3)置换过程中管道气流速度不应大于5m/s。
4)置换过程中混合气体应排至放空系统放空,放空口应远离交通线和居民点,应以放空口为中心设立半径为300m的隔离区。
5)放空隔离区不允许有烟火和静电火花产生。
6)置换管道末端应配备气体含量检测设备。
进行空气置换时当置换管道末端放空管口气体含氧量不大于2%时即可认为置换合格;进行氮气置换时当置换管道末端放空管口气体甲烷含量达98%以上时即可认为置换合格。
7)置换及试运投产应符合《天然气输送管道运行规》SY/T5922-2003。
9特殊地段处理9.1 管道穿越机耕道,采用直埋方式,管顶埋深不小于1.0m,采用交叉角不小于60°。
9.2 管道穿越公路时采用钢套管保护,套管顶埋深不小于1.5m,采用交叉角不小于60°,穿越段不应有环向焊缝,若不能避免时不得多于一个且必须100%X 射线探伤检查,质量达Ⅱ级为合格。
作法详见设计施工图。
9.3穿越小沟渠、小河流时,采用直埋敷设结构,埋于稳定层下,作法详见设计施工图。
10 线路附属工程10.1线路转角(里程)桩改造线路施工完毕后,沿气流前进方向左侧、距管道中心1.0m+(1/2)D处旱地设置线路转角(里程)桩。
线路每个水平转角处设置转角桩,当两个水平转角桩之间距离大于500m 时,中间应加桩。
管道在穿越机耕道、公路、沟渠处设穿越桩,人口较集中乡村等设置警示牌,线路标志桩制作及安装要求见设计及规标准。
10.2 护坡、堡坎管沟回填时,应按线路平面走向图中要求修筑护坡、堡坎、排水沟等,恢复地形原貌,防止回填土垮塌,管道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