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outhern杂交技术

Southern杂交技术


二、Southern杂交的基本原理
• 利用Southern印迹法可进行克隆基因的酶切 、图谱分析、基因组中某一基因的定性及定 量分析、基因突变分析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 态性分析(RFLP)等。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1、待测DNA样品的制备、酶切 2、待测DNA 样品的电泳分离:琼脂糖
第16 讲
核酸分子杂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outhern杂交
基本内容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二、Southern杂交的原理 三、Southern杂交的主要步骤 四、Southern杂交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
1、基本原理:
具有一定序列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
特性:
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酶促反应无任 何影响,也不影响碱基配对的特异性和稳定 性;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半衰期短的同位素 应用受到限制,随用随标记,立即使用,不 能长时间存放。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5、探针的制备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5、探针的制备
⑤非放射性标记 • 优点:无环境污染,可较长时间贮存 • 要求:标记物应具有耐热、对组织细胞无
凝胶电泳
3、凝胶中DNA的变性:碱变性 4、Southern转膜:
–硝酸纤维素膜 (NC) 、尼龙膜 – 毛细管虹吸印迹法、电转印法、真空
转移法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4、Southern转膜: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4、Southern转膜: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同源性比较,与非靶区域的同源性不应超过70%或有连 续8个或更多的碱基同源。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5、探针的制备 ③探针的种类
cDNA 探针、基因组DNA探针、寡 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5、探针的制备
④放射性探针标记物
[α-*N]-dNTP 、32p(14d)、35S(87d)、 3H(12y)、125I(60d)、14C、131I
滤膜(固相)杂交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核酸分子杂交的 分类:
③膜杂交:用标记DNA 或RNA探针检测固定 在硝酸纤维素(NC) 膜上的DNA序列。 Brown等应用这一技 术评估了爪蟾rRNA 基 因的拷贝数。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核酸分子杂交 的分类:
④原位杂交:菌落 原位杂交;组织 原位杂交;染色 体原位杂交等。
二、Southern杂交的基本原理
• 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包括两个主要过程:
一是将待测定DNA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
并结合到一定的固相支持物(硝酸纤维素膜 或尼龙膜)上,即印迹(blotting); 二是固定于膜上的核酸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在一
定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退火,即核酸分子杂
交过程。
二、Southern杂交的基本原理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核酸分子杂交的分类:
②固相杂交:将参加反应的一条核酸链先 固定在固体支持物上,另一条游离在溶 液中。固体支持物有硝酸纤维素滤膜、 尼龙膜、乳胶颗粒、磁珠和微孔板等。 固相杂交时,未杂交的游离片段可容易 地漂洗除去,膜上的杂交物容易检测和 能防止靶DNA自我复性等优点,故该法最 为常用。
– 荧光素:如FITC、罗丹明类等,可以被紫外线激发出荧光进行观察 ,主要适用于细胞原位杂交。
– 化学发光:一些标记物可与另一物质反应而产生化学发光现象,可以 像放射性核素一样直接对X-光胶片进行曝光,这类标记物可能是今后 研究的主流。
• 该技术是1975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 E.M.Southern首创的,Southern印迹杂交故 因此而得名。
• 早期的Southern印迹是将凝胶中的DNA变性 后,经毛细管的虹吸作用,转移到硝酸纤维 膜上。近年来印迹方法和固定支持滤膜都有 了很大的改进,印迹方法如电转法、真空转 移法;滤膜则发展了尼龙膜、化学活化膜( 如APT、ABM纤维素膜)等。
4、Southern转膜: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5、探针的制备 ①探针的选择原则
高度的特异性 制备探针的难易性 检测手段的灵敏法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5、探针的制备
②探针设计原则 • 长度:10~50bp
• 碱基成分:G+C含量为40%~60% • 探针分子内无互补序列。 • 避免同一碱基重复出现。 • 一旦选定某一序列后,尚需与已知的各种基因序列进行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退火形成双链。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 性的,但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 互补。
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将核酸从细胞分
离纯化后可在体外与探针杂交,也可直接在细胞或组织内进 行原位杂交。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核酸分子杂交的分类:
①液相杂交:将探针与靶 序列在溶液中杂交,通 过平衡密度梯度离心分 离杂交体。杂交后过量 的未杂交探针在溶液中 除去较为困难,误差较 高。该法很慢、费力且 不精确,但它开拓了核 酸杂交技术的研究。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核酸分子杂交的分类:
⑤生物芯片 :高通量,高效的最新生物技术。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核酸杂交过程:不同来源的两条核酸单链由 于具有互补序列,在一起复性时,互补序列配 对,形成杂化分子。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核酸杂交过程: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4、影响因素
*离子强度(高-消除静电斥力-利于杂交) *温度(低于Tm 20-25℃) *有机试剂(去离子甲酰胺)-降低Tm *样品/探针分子的大小和复杂程度 *洗涤条件(高严谨性,洗去非特异性结合探针) *支持物 *添加物(吸附DNA探针,使DNA接触面增大)
特异亲和性、分子量小,对探针杂交无影 响或影响甚小,不影响DNA三维空间构象的 形成。
三、Southern 杂交的主要步骤
5、探针的制备
⑤非放射性标记
分类:
– 半抗原:目前使用较多的非放射性标记物是生物素和地高辛,它们都 是半抗原,可以利用这些半抗原的抗体进行免疫检测。
– 配体:生物素还是一种抗生物素蛋白(卵白素,avidin)和链霉菌类抗 生物素蛋白(strep tavidine)的配体,可以利用亲和法进行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