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建筑简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简史复习资料

吉萨金字塔群: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主要由胡夫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曼卡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组成。

吉萨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典型的建筑,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古希腊共有三种柱式:1.多立克柱式:比例较粗壮,开间小,柱头为简洁的倒圆锥台,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无柱础,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小,多为直面。

总体上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性格。

2.爱奥尼柱式:产于小亚利亚地区,比例较细,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圆形涡卷,柱身有小圆面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为复合线脚。

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体态和性格。

3.科林斯柱式:柱头由忍冬草叶片组成,其余部分用爱奥尼的,没有自己的特色,直到晚期,才形成自己纤巧、华丽的独特风格。

帕提农神庙:多立克柱式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庙。

多立克柱式的典范。

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

型制最隆重,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涂有强烈色彩,白大理石砌筑,铜门镀金,山墙尖饰金。

围廊内圣堂墙桓外侧的檐壁是爱奥尼式的,浮雕是爱奥尼式的,内有四根爱奥尼式柱子。

山墙风格被认为是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

伊瑞克提翁神庙:爱奥尼亚东面门廊——爱奥尼柱式。

南面——女像柱廊。

希腊盛期的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古罗马建筑的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风格的矛盾,创造了拱券与柱式相结合的券柱式。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拜占庭的建筑风格是怎样形成的?皇权强大;建筑繁荣;继承并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传统;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A.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B.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穹顶: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

帆拱: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巴西利卡: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造于哪个时期?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它的内部空间有何特点?主要建筑特色是什么?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

内部空间: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内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71.7米、连廊总长100米穹顶直径32.6米、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主要特色: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是哪座建筑?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代表作—佛罗伦萨主教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发生于何年代?代表作有哪些?1420年佛罗伦萨大教堂、育婴院、美第奇府邸、鲁奇兰府邸、坦比哀多神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法尔尼斯府邸、维琴察巴西利卡、圆厅别墅。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艺术特征是什么?A. 创建新的建筑形式:圣马可图书馆、圣马可学校、罗马市政广场B. 追求开放风格、采用柱廊式 a. 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b.帕拉第奥母题:几种不同形体、比例、尺度的构图组合在一起,各不相同又和谐统一C.强调集中式布局:坦比哀多、圆厅别墅、圣彼得大教堂D.用绘画和雕塑表现人体美 a.美是客观的、美有规律性 b.美是和谐与完整、人体美是范例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历史意义是:1.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端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 2.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并不是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罗伦萨主教堂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厅在内总高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

3.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圆厅别墅: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

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依纵横两轴线对称布置,比例和谐,构图严谨,形体统一完整。

平面为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六棵爱粤尼柱。

文艺复兴晚期代表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

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巴洛克建筑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A 炫耀财富、装饰豪华、色彩艳丽 B. 追求新奇、运用曲线、寻求动感、装饰自由 C. 作为小品建筑在设计中独具匠心巴洛克教堂的代表作为哪几座?耶稣会教堂、圣卡罗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比略奴爱巴教堂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答:主要是指中国汉族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

⒈建筑造形: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

⒉中国建筑的间: 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还可增加“又次间”“又梢间”,而成为九间、十一间殿宇。

⒊用材:木为主,土、竹、砖、石为补充⒋结构:抬梁式、穿逗式、井干式、砖石拱⒌屋顶形式:抚殿、歇山、悬山、重檐、赞尖、单坡、双坡、平顶、硬山、风火山墙、囤顶、穹顶等等。

⒍布局:?.建筑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

?.园林则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重心而无程式布局。

)木架建筑的优势与缺憾:优势:?.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搬迁;?.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缺憾:?.木材越来越少,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一)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三)“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我国古代建筑的三种结构形式及特点,优缺点:【穿斗式构架】:①又称立帖式.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④因此,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抬梁式构架】: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④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营造法式》,宋代重要建筑著作,是建筑专家李诫编著的。

《营造法式》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

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料”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名称?答:台基、木头圆柱、开间、大梁,即横梁、斗拱、彩画、屋顶(古称屋盖)、山墙、藻井。

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

大殿为歇山顶,屋面举折平缓。

佛光寺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大殿平面形式为金箱斗底槽,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小姐居),抄手廊.构成模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工艺美术运动:核心人物:威廉莫里斯他与威伯、琼斯合作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综合设计事务所。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红屋。

由魏布设计,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将材料、功能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

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

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

创始人凡·德·费尔德。

魏玛艺术学校(凡·德·费尔德),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

贝伦斯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力图寻求艺术表现手法,代表作“透平机车间”——建筑史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

未来主义: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

创始人作家马里内蒂,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代表人物——桑·伊利亚——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