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道,每道1分)1、在由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B、气候的变化C、语言的产生D、劳动2、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A、人类精神B、劳动 C生产工具 D、感官3、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条件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人类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C、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6、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7、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C、人口增长是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D、人口增长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8、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关系是:A、社会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决定生产方式B、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C、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变化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完全一致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无关9、“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这一思想是A、物史观B、唯心史观C、机械决定论D、非决定论10、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最主要是:A、政治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C、文化全球化D、军事全球化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13、劳动对象是指:A、各种生产工具B、各种生产产品C、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对象D、生产资料14、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料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15、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是自然界16、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A、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实把诸要素结合起来B、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C、科学技术物化再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17、生产关系揭示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B、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D、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18、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19、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所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的水平20、经济基础是: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A、暴力的产物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而形成的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22、“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
”这段话: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C、承认了国家是个历史范畴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23、国家的政治职能是:A、为大众谋利益B、保卫世界和平C、组织经济建设D、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外敌入侵2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A、无产阶级统治全民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C、福利国家D、只有民主没有专政的国家2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A、统治阶级的意志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强大舆论的压服D、社会的实践活动26、全部思想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是:A、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C、道德和法律D、哲学27、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是: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2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29、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够起促进作用,原因在于:A、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它具有相对独立性C、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它本身是一种物质力量30、历史上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某些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说明:A、社会存在并不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并不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D、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是间接的二、多项选择题(20道,每道1分)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C、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要受社会的制约D、地理环境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水平受制于这个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E、地理环境的优劣对该社会生产率的发展毫无影响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A、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B、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应同社会的生产和科技水平要求相适应C、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E、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必然要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3、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为:A、生产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改变标志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制度的更替D、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作用4、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D、交往是一种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E、主体间性是理解交往关系的关键5、交往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在于:A、交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交往对科学技术的传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C、交往能促进人自身的发展D、交往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丰富了人们的需要和产品的流通E、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特点E、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7、下列属于精神生活的有:A、管理国家B、精神生产C、精神产品的继承和传播D、精神享受E、变革社会8、社会基本结构是:A、社会的经济结构B、社会的政治结构C、社会的意识结构D、生产力系统结构E、生产关系系统结构★9、下列范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A、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换与分配的关系C、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E、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10、依据生产关系性质划分的五种社会形态包括: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D、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E、信息社会1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12、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B、它有助于发现新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率的提高C、它有助于生产管理的合理化D、它有助于发现新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对象的用途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13、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A、劳动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B、劳动资料是当时先进科技的凝结和物化C、劳动对象是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把握和改造是复杂事物和对象D、科技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要素的,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的生产力系统E、由自动化生产取代大工业生产14、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有: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设施C、政治法律思想D、政治组织E、哲学15、国家与氏族相比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A、按血缘划分居民B、按地区划分居民C、拥有社会组织管理机构D、拥有维持政权的暴力机关E、拥有居民的自动武装组织★16、国家的职能是由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D、文化传统决定的E、国体决定的17、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逻辑学B、哲学和宗教C、自然科学D、语言学E、政治学和法学18、下列精神产品中对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有:A、《本草纲目》B、《国家与革命》C、《反杜林论》D、《企业法》E、《西游记》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0、先进文化是指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D、反映时代主流、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E、体现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文化三、辨析题(6道,每道5分)1、人由古猿自然进化,劳动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的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的生存状态。
3、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4、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
5、社会意识就是意识形态。
四、论述题(2道,每道10分)1、怎样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如何认识社会的宏观结构?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二、多项选择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