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装饰色彩》教案2人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装饰色彩》教案2人美版
重点
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难点
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准备
欣赏用的范画资料,绘画工具、材料,拼贴工具、材料
时间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
1′
2′
3′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感受体验
游戏导入: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装饰画中的牛与自然界中的牛对比有什么不同?
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
1、展示优秀作品,学生间相互观摩评价。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收获,谈绘画感受。
3、教师重点点评,强化所学知识,总结学生绘画经验。
五、问卷调查:
发纸卡,学生填表。
1、本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2、你对那个学习活动感兴趣?
3、你对色彩的明度有哪些认识?
选2名学生读出填表内容,纸卡最后存放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第六课
课题
装饰色彩
课型
造型·表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3、情感目标:了解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在教学体验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②、学生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根据图中所表现的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装饰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通过欣赏作品,了解装饰色彩的作用,学会运用装饰色彩。
2、比较平时绘画的色彩与装饰画中的色彩有何不同?
欣赏书本上的装饰画作品,它与我们平时画
的画比较一下,你能说一说在色彩上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装饰色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
①写生色彩
学生回答:
颜色不同,装饰画中的牛,装饰画中的牛比一的自然界中的牛色彩鲜艳、醒目。更具有装饰效果。造型上也很夸张。
时间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7′
15
3′
2′
1′
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不同,它是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的.它不仅仅研究物体的固有色,而是整体的表现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所有色彩关系。写生色彩是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来表现的。
探究学习
②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是人们对色彩欣赏的一种需要。
写生色彩更多的偏重于再现客观自然的真实色彩关系,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而装饰色彩则更多的偏重于表现色彩的抽象装饰效果,是主观审美需要的表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追求,便造就了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
探究实践:
三、操作实践
1、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用具尝试表现明度的变化。
师提示。
1、要求学生用所带用具画一张有明度变化的作品。
揭示课题:装饰色彩
欣赏评述:
1、讲授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
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2、欣赏分析作品
①、农民画《耱地》
装饰色彩常常和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样。虽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复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这么多色彩吗?农民画家敢于把牛画得这么艳丽,显示了他们对色彩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六、知识拓展:
播放幻灯片,图片展示色彩的明度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与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肯定成绩,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展示画,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装饰色彩
装饰范例作品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