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活动法:是一种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 方法。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 作练习法。 (二)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 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 示和示范。 (三)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 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与讨论、讲解与讲述等。
最大限度的发展。
请用刚才所学的幼儿园教学理论,分析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花儿朵朵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花瓣拼成一朵完整的花朵。 2、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分割成块的卡纸花瓣若干,如桃花、水仙花、迎春花、郁金香等。 2、幼儿每人一片不同品种的完整花瓣。 活动过程: 花瓣归类 ——出示单片卡纸花瓣,这些花瓣一样吗? ——谁能把同一朵花的花瓣归放在一起?数一数每种花瓣有几片。 拼花朵 ——请幼儿尝试、探索将花瓣拼成一朵朵完整的花朵。 ——幼儿集体检查拼出的花朵是否完整。 ——感知每朵花的花瓣数量并说出花朵的名称。 游戏:花仙子 ——幼儿手持一片完整的花瓣,观察同伴手中的花瓣是否与自己的一样。 ——在音乐中幼儿自由舞动花瓣;音乐声停,持相同花瓣的几名幼儿组成花朵。 ——同伴间交换花瓣,继续游戏。
请仔细阅读并分析下列幼儿园教学情境?
情境一: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 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 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 情境二:某教师教大班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开始 后,教师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春、夏、秋、冬”四个字, 再给小朋友讲解四季的特征。 情境三:教师教幼儿学习诗歌《小熊过桥》时,先示范朗诵一遍, 幼儿跟读一边,再放两遍录音,幼儿跟读,最后幼儿分小组朗诵。
二、幼儿园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幼儿园教学手段和基本教学方法内涵 幼儿园常用教学手段 1、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 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2、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 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 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 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
3、活动过程: 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4、活动延伸 在某个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使 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这些都可以写在活动延伸部分。它 属于机动部分,是幼儿园教学连续性的具体体现。 见:案例
中班音乐欣赏:水族馆
• 一、活动目标 • 1、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参与活动,初步尝试和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合作的 快乐。 • 2、动作技能目标:用身体动作表现水草的舞动和小鱼的游动,发展创造力 和表现力。 • 3、认知目标:初步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优美流畅与纤巧轻快的不同音乐性 质,通过水草和小鱼的游戏表现音乐。 • 二、活动准备 • 1、知识经验准备:欣赏有关水族馆的影碟,丰富有关水族馆的经验。 • 2、材料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及相关道具。 • 三、活动过程 • 1、听音乐,和幼儿玩游戏入场。 • 2、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二、幼儿园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 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 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教学的思想性是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 会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加强学习; 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案例呈现
一个幼儿抱着大皮球神秘地告诉老师:“老师,皮球还能拍呢” 。“你 知道皮球为什么能拍吗?”教师反问她,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它里面有 弹簧。”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她认 真地说:“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 皮球就能弹起来了。”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簧,在打气的过程中,弹 簧被压下去又弹上来,她便认为弹簧被打到球里去了。与小女孩交谈后,老 师找来一个打气筒,鼓励她自己给一个瘪瘪的皮球打气。操作开始,老师引 导她将气筒口对着自己的手心打气,看看到底有没有弹簧出来;打好气之后, 又让她将皮球中的气挤到手心,看看打进皮球里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 小女孩终于确认皮球里装的不是弹簧,而是空气。
的快乐情境。 • 5、分角色、运用道具完整地听音乐做游戏。 • 四、活动延伸 • 选取音乐中某一个形象,创编相关动作,回家演给家长看。
案例:可爱的小兔(小班)
来园活动时,颜琳小朋友拎着一个小笼子,还没进教室门,小朋友们兴奋地 叫了起来:“快看,一只小白兔”。原来,颜琳小朋友因为喜欢小白兔,爸
爸特地仔从松细江阅买了读一案只例。这并几思天我考们:小幼班在儿开园展“教可学爱有的动什物么”的特主点题?,请
家长配合主题活动,收集相关资料。颜琳的爸爸想得真周到也这么配合我们 的班级工作,看到孩子们的专注,于是我想要么今天的教学就调整一下吧, 让他们来观察和认识小白兔。学习活动时,孩子们十分投入,也非常感兴趣。 黄浩小朋友说:“老师,小白兔喜欢吃青菜和萝卜的,我们给它吃点吧。” 于是,请阿姨从食堂里拿了点,让他们喂,没想到孩子们抢着要喂。过了一 会儿,朱泽平小朋友又说:“上次,我在电视上看见小兔还吃青草呢。”孩 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红眼睛真可爱,有的说长耳朵真灵巧,说得津津 有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播放音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感受音乐。 • 4、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中的不同形象。 • (1)欣赏表现水草形象的音乐,启发幼儿用舒展、优美的身体动作
表现水草的舞动。 • (2)欣赏表现小鱼形象的音乐,启发幼儿用纤巧、轻快的动作表现 • 小鱼的游动。 • (3)欣赏音乐的结束部分,启发幼儿尝试表现小鱼和水草共同游戏
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1)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 往机会,吸引幼儿选择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2)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集体、小组、个别),以 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4、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原则
指既要面向全体,有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因材施教。
2、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 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 直接具体的感知。 贯彻这个原则应注意:恰当选用直观教具、与感官训练相结 合、与言语指导相结合、克服形式主义
3、活动性原则 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以使
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组织中,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运 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1、活动计划的结构
1、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一个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 度,掌握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发展, 增进哪些知识和技能等,它是对活动提出的期望。 2、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做 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精神准备是指幼儿参加活动需要具 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物质准备包括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 教具的选用和制作等。
学前教育原理
主题: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如何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
观看视频思考: 幼儿园教学活动和小学教学活动有什么区别? 大班语言活动:会说话的小手 小学语文教学:窗前一株紫丁香
1、幼儿园教学活动和小学教学活动的区别
1、教学内容的不同。幼儿园的学习内容没有强制性,不必遵 循教材;而小学教育内容强调系统性,有统一的教材。 2、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多以活动、游戏为主, 注重直观性和启发性;而小学以“上课”为主要形式,要是坐 着听和看的过程,接受学习。 3、在教学结果上不同。幼儿园教学更多帮助幼儿获得大量的 感性经验为主要任务,关注其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小学 更关注获得知识量的多少。 4、教学时间上不同。
2、启发性原则(积极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 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科学选材、 精心设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通道参与和创造; 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贯彻这一原则 的要点。
3、发展性原则: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