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山医学院临床专升本医学心理学教案1-绪论

泰山医学院临床专升本医学心理学教案1-绪论

自学内容
5分钟
5分钟
7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重视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表现在认识论上
重视局部器官,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因素,轻视心理和社会因素;表现在实践上
重视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轻视行为和心理过程。表现在研究上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二)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观点、咨询过程及技术方法的学科。与医学心理学有很大的重叠和交叉,故: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医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三)异常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活动与病态行为的学科。又称病理心理学或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基础分支学科。是与医学心理学交叉学科。
历史较短,发展迅速,逐渐完善,颇具特色。
二、我国医学心理学科的现状
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1987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
1992年,《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创刊;
1993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创刊。
近年,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已逐渐扩大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各个领域,全国医疗、健康保健及相关机构建立了更多的医学心理咨询门诊,解决临床各科及健康领域的心理问题,反映了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应用的广阔前景。
3.研究对象的多学科属性:同时涉及社会、心理、生物等多学科因素和变量。需要同时掌握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手段。
(二)量化方法
1.描述: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别和特征进行语言的记载,以便读者理解。
2.序量化:是指在现象学观察基础上,由被试或研究者对某些心理行为现象作等级评估。
3.间接定量:是指采用各类心理调查问卷和评定量表对某些心理现象定量的分析。
4.直接定量:是指对某些心理物理变量作直接测定。
二、基本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研究内容:1.病因学研究;2.心理社会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3.临床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4.心理干预方法及其疗效的研究;5.医患关系、病人心理等其他问题研究
8分钟
(自学内容)
自学内容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二)研究过程:1.提出问题和假设;2.收集资料;3.检验假设;4.建立理论
一、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东方: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公元前841年)。以朴素唯物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体系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以及一切医学问题。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医药学,经久不衰。
西方:以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以体液学说为基础,将气质性格与疾病相联系,治病先治人。
二、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复习本次内容
5分钟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生理学相关知识
教学法
启发-讨论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课前提问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况
一、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
(一)定义
1.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二)研究范围
介于医学与心理学之间,既是医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从医学分支看:研究医学中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从心理学分支看:研究把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中。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二)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三)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
(四)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方法学的特殊性
(一)主要特点
1.基础理论的多样性:有关理论多认识不一致方法不统一
2.心理因素的主观性:定量难度大带主观成分
(六)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狭义:是研究心身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广义:几乎涉及整个医学心理学所包括的各个领域。狭义—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广义—医学心理学相似学科。
(七)心理生理学(psychological physiology):研究心理活动与各种行为引起生理变化机制的一门学科。医学心理学基础分支学科。自变量—心理和行为活动,因变量—生理或生物学变化。
从公元十四、五世纪开始,是建立在实验生物科学上的医学,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
该模式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已查明有3000多种疾病可在染色体或基因水平上找到病因。
采用物理的和化学的研究手段,探索人体的奥秘,从整体到系统、器官,直至现今的分子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实证加推理”,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该模式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3.心理测量法(psychological test method);4.个案法(case study method);
5.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6.相关研究法(correlation study method)
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医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德国学者Lotze BH于1852年首先采用“医学心理学”一词。以后一百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医学心理学工作的基础。
1977年,Engel G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直接推动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是国际大环境。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李心天、龚耀先等众多老一代医学心理学专家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推动心理科学与医学相结合从而产生医学心理学这一门新生的医学和心理学分支学科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三)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医学与心理或行为科学的交叉。
2.基础学科: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揭示原理、提供依据、科学思维。
3.应用学科:具有解决医学和心理学问题的知识与技术(辅助或独立使用)。
三、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发展趋势
1.该学科队伍人数将快速增长,学历层次会进一步提高,教育结构会有相当的变化。教材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进一步规范化,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临床的心理测验和计算机辅助的心理测验数量大幅增加。
3.在心理障碍和脑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做出国际领先的成果。
健康观:阴阳平衡
疾病观:阴阳失衡
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
治疗观:整体辨证施治、“心病心药医”
四、医学心理学与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医学心理学促进了医学模式转变。
(二)生物医学模式还根深蒂固。
(三)模式转变任重道远。
五、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一)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
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将巨大的生物学成就和心理学社会学的成果结合起来,不仅从人的个体局部,也从整体以及群体、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健康与疾病。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四、医学心理学与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
平衡医学模式(balance medical model)
心身观:一元论“天人合一”“形神合一”
(四)开设的主要目的
1.培养整体医学观
2.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
3.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附页)
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一)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是指根据心理学原理、知识和技术,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由美国心理学家L.Witmer在1896年首次提出。是医学心理学最大分支学科,内容接近,视为相似学科。
4.对危险人群早期干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和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疾病发生率将大幅度降低。
5.促进人们心身健康,减少损害健康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
(一)短期培训和进修班
(二)医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尝试
(三)医学心理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
(三)研究分类:1.横断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2.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3.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4.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四)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2.调查法(survey method)
(八)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研究脑的神经过程与心理活动的关系的学科。医学心理学基础分支学科。
(九)护理心理学(nursing psychology):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形成的应用学科。侧重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
第二节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心身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教案
姓名学年第二学期时间
课程名称
医学心理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