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教案
从上课 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课堂气氛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材料二: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8月30日,敌人施以酷刑,将他的两条腿都打断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同杨殷等,给周恩来和党中央写了最后一封信,让党组织停止营救,让“兄弟们不要因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当天下午,即将就义的彭湃将身上的衣服赠给难友,并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的演说。之后他们高唱着《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从容地走向刑场。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课堂小结,见板书设计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本课主要讲了人生价值的创造的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再次回顾教学目标。
C.努力寻求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客观原因
D.怨天尤人,悲观失望
答案:A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本节课,贯彻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动耳听、、动手写、动脑思、动动嘴说,在分析个别材料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普遍性的知识,并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钟敬文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2)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只有不断战胜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越走越远,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3、情感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彭湃,钟敬文人物的事迹的感染和激励,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注意:教材“相关链接”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再伟大的人物,他的生存和发展,他的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探究三:材料一:钟敬文从粤东公平小镇走出,凭借勤奋和努力,成为“五四”之子。他一生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为学术志向,抱着“做学问是为了民众,做学问不是为了自己”的学术信条,放弃了让他更容易出名的文学创作,最终成就为“中国现代民俗学之父”。
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ຫໍສະໝຸດ 值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3、面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正确的态度是(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和挫折
B.尽量回避和绕开困难和挫折
(2)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但如果不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不能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探究二: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朱亚光,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朱亚光呼吁大家回国,:我们都在中国长大的,我们都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中日劳动的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他庆幸自己的当年回国。
重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
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
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反思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
探究一:
材料一1928年9月19日,彭湃的妻子蔡素屏在公平一带开展妇女工作时,因叛徒告密,在平岗乡被捕。三天后就被押回海丰县城老车头(即现在的径口街尾)英勇就义。彭银夫妇探知消息后,冒着生命危险硬闯刑场,由其妻把蔡素屏的遗体背了回来,当时安葬于附近的公路边。
材料二:朱亚光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40多年来,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哦了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朱亚光是成功者,仅靠他个人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
1、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2、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问题引入:彭湃、蔡素屏烈士的英勇事迹给我们有什么启示?他(她)们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引入本课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即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问题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
得出结论:(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材料二:坚毅的品格信念,使他一生经历抗日、抗战、“文革”等数次磨难,尤其“反右”后,钟敬文被迫终断学术研究20年之久。但他不曾消沉,披荆斩棘,追逐理想之火,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于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豁达,让他跨上学术巅峰。
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有人用“国瑞文宗”来赞誉,可谓实至名归!他毕生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事业,直到百岁仍然筹划着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大事,在临终前的几小时还在说:“我有好多事没做”。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视事业、工作为生命的超凡脱俗者,他是一位纯粹的人、高尚的人,一位真正的仁人。
(三)当堂检测。
1、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 )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
②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2、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