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商务众多特点中,少不了“迅速”、“及时”、“低成本”。
没错,经历了十年积淀发展、交易额每年以200%增长的中国最大电商之一京东,多年来一直强调客户的最佳体验,致力于通过迅速、及时的物流,提供最低成本的产品与服务,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快乐”。
在这个十年转型的路口,京东“修养生息”,除了传统的电子商务之外,扩充了新的“三驾马车”:物流平台、技术平台(大数据)和互联网业务金融;为帮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京东提出了“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
“人是京东发展的核心助推器,是京东最基本的源动力”,京东大学高级总监马成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京东的首要战略就是人才战略。
京东不仅针对中高层管理者有着无条件信任的无锁定期EMBA项目、管理培训生项目,尤其针对占公司成员60%以上的一线基层、两万多名从事物流、仓储、配送、客服等工作的员工,提供了各种特色工程培训,通过人性关怀处理好与蓝领工人的和谐关系,释放员工激情,使蓝色生产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厚积薄发前的“修养生息”李桂云:京东大学是在京东发展史的哪个阶段成立的?能谈谈成立背景吗?马成功:京东1998年在北京中关村创办,早期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在短短两年内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磁产品代理商。
2003年的“非典”对传统零售业造成重大冲击,创始人刘强东果断放弃在全国扩张连锁店的计划。
2004年1月,刘强东带领公司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正式创办了“京东多媒体网”(2007年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转到电商。
也可以说转入电商前,是刘总的个人创业史,而从2003年至今,我们称之为京东的十年。
京东大学的成立,其实是在去年。
2012年1月1日,京东商城年会上,刘总强调把培训上升为公司战略之一。
2012年4月,刘总提出,这么多年基本上是靠业务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支持公司发展,现在到第十年的时候,公司要想成长得更快,就必须在内部管理、人才培养上都要跟进。
因此,2012年,刘总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修养生息”,并将2013年作为公司的“修养生息年”。
就好比一个人想要飞跃的时候,先蹲一下,沉淀一下。
因为公司以往都是以200%的速度在成长,但今年公司定的交易额目标只是从60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刘总说今年要更加注重练内功,他想多沉淀,多思考,同时也想让公司管理层好好去思考。
因此京东大学是在公司成长升级过程中成立的,不是跟风,是公司从战略上意识到,原来的职能机构培训部到这个阶段必须升级了。
所以,京东大学从原来培训部的二级部门升级为京东30多个一级部门中的一个。
李桂云:刘总提出的“修养生息”概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马成功:“修”,就是要通过一年的努力,把我们过去十年积累的问题从系统上、流程上、根源上彻底解决,为我们第二个十年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就是要对京东的战略型业务进行持续不断的投入,把它们“养大”。
当然,前提是京东所有的业务都会围绕着电子商务这条主线。
我们不会脱离主线,去做跟电商无关的事情。
我们在这些战略型业务上可能还会继续亏损,不是我们不能盈利,而是如果我们过早地追求盈利,丧失的是对未来的投资。
我们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所以,我们有理由、有资格、有能力,持续地对这些业务进行战略性投资。
“生”,就是看京东商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还有哪些业务没有做,还有哪些领域没有进入,我们都要进入,不断拓展;围绕电子商务主线,要在整个电商价值链和供应链服务方面不断扩展业务。
“息”,就是在现有的业务模块中,只要是没有未来的业务,不管它目前是赚钱还是亏钱,我们都要坚决关掉。
没有必要在这些业务上耗费资源、精力和时间。
三层定位:培训员工以外的社会责任李桂云:“修养生息”将目光放得比较长远,聚焦于未来;在目前的调整阶段,京东大学的定位是什么?马成功:从2012年到现在,由原来的培训部与企业文化部构建的京东大学已基本完成整合阶段。
目前京东大学的定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定位于对三万名员工进行培养和企业文化的传承。
第二,它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员工、买东西的消费者,还有很多供应商、卖家,京东开放平台上有两万个卖家,他们都需要快速成长。
京东POP(开放平台)部门成立了京东商学院,专门针对卖家服务。
京东商学院由京东大学进行松散管理,会联合做很多项目,比如下一阶段,我们会跟京东商学院一起做一些类似于淘宝大学的事情。
未来我们也会把京东内部管理方面好的工具、方法,好的人才培养方法,以及京东在电商行业积累的很多文化积淀,整理成产品,跟卖家分享。
而且我们更多的是公益性的分享而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我们是业务伙伴关系,他们成长快了,京东就会更好。
第三,我们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京东大学也会跟北京市相关政府单位恰谈合作,包括一部分院校在内。
例如最近,我们在跟大兴区政府探讨合作共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该基地是国家级的,届时肯定能吸引更多人才,也能培养出更多电子商务人才。
合作中,京东大学能分享京东自己业务上的很多实践经验、经典案例,甚至京东大学优秀的讲师也可以出来讲课。
这样,通过与政府、院校的合作,京东大学至少能为北京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当然目前阶段我们还是以内部的员工培养为主体;此外,还有企业文化的传播。
应对“文化稀释”:整理、轮训价值观及使命愿景李桂云:京东办公楼一层大屏幕上的宣传内容,也都是由京东大学做的?马成功:现在大屏幕里播放的宣传片,主要是公关部门做的一些购物频道,但有时候会播放我们的文化短片。
最近我们拍的最有名的一个微电影叫《足迹与梦想》。
该微电影是我们文化团队跟着大屯站——京东一个非常优秀的配送站点,跟了两三个月,将收集到的基层员工一些很辛苦、很快乐、很拼搏的故事整理拍录成电影。
最初我们通过大屏幕对内部播放,最近将其放在京东的微博上传播,看的人都说特别感动,我们得到了大量正能量的反馈。
李桂云:除了以宣传片传播企业文化,京东大学是如何应对最近几年京东商城的爆炸性增长所导致的京东文化影响力衰减、文化严重稀释等问题?马成功:这是一个特别显著的问题,2008年公司才1000多名员工,到2010年有3000多名员工,到2011年年初达到7000人,2011年6月超过1万人,2011年年底增长到2万人,现在已有3万人。
新进人员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各个行业来的,大部分是传统行业,可能做零售、做IT等;另一部分就是院校的应届生。
应届生相对来说适应得更快,由于电商的做法跟传统行业的不太一样,电商更快、更灵活,所以我们很多岗位特别喜欢招刚毕业的学生。
面对京东企业文化被“稀释”衰减,我们有几个应对措施。
2012年11月,我们开始对京东的新版价值观进行梳理,其中刘总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研讨会、网上投票,有将近一半员工参与,历经三个多月,把价值观的条目、排序、结构、案例都理出来,最终形成以客户为核心的“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的价值观,即以客户为中心,以诚信、团队、创新、激情为四个基本点。
以前只强调消费者,现在明确客户有三类:消费者、供应商、卖家。
“客户为先”也有三个层面:感恩、服务、成就,首先感恩客户,其次服务好客户,最后要成就客户。
同时我们还梳理了使命愿景,以前我们的使命是“让购物变得简单快乐”,现在是“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
因此我们后续的战略也扩展到更大范围,原来只做电子商务,现在多了物流平台、技术平台(大数据)和互联网业务金融,变成了“四驾马车”。
我们不仅要让客户的购物方便、物流方便、支付金融方便,一亿注册用户的大数据还能方便研究消费行为,追踪客户并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等;总之,四驾马车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希望实现“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
梳理完价值观和使命愿景,我们开始做全员轮训。
轮训第一讲是请刘总讲,后边所有轮训都是各层管理者讲,然后从内部找一个引导师,引导团队所有成员讨论该部门的行为准则,选出符合公司价值观的top5并使其落地。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从上往下统一价值观,形成企业文化。
先人后企:人才战略是首要战略李桂云:在这个十年转型的路口,京东大学还要承担起什么职责?马成功:京东的发展经验表明,京东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京东的发展理念就是“先人后企”。
京东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组织中“人”的发展,是人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发展,“人”是京东发展的核心助推器。
京东的首要战略就是人才战略,京东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是京东最基本的源动力,对人的深入关怀和挖掘,就是对京东发展战略的彻底实践。
面对组织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变革和已经开始的国际化进程,各级管理层和员工都面临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大幅提升的需要。
员工和组织与时俱进的成长已经成为企业的成功关键。
京东大学就是要建立全员持续学习的文化和环境,高效传承企业核心知识和最佳实践,培养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确保充足、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为京东的长远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李桂云:为了实现员工和组织与时俱进的成长,京东大学都有哪些培训内容?马成功:我们的培训内容主要分为通用力、专业力和领导力三大模块。
在职场中的人,要想胜任工作要求,有好的发展,首先要具备一些通用的能力和素质,通用力培训就是帮助员工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提升个人技能,了解京东特有的文化、制度等,帮助员工成为秉承企业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通用力培训包括文化价值观培训、新员工培训、培训周、公开课、向日葵项目、团建拓展活动等。
同时,员工分布在不同的业务线上,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达成好的绩效,专业力培训就是帮助员工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的操作技能,成为专业人才。
当员工成长到一定程度,会有向管理方向发展的需求,领导力培训就是培养员工的领导技能以及综合管理能力,胜任管理岗位的要求。
领导力针对管理系列从主管到VP的各层级管理人员,每一层都会有轮训,轮训的项目内容每年都会不一样,比如今年,因为今年定为“绩效年”,所以围绕绩效开展轮训。
无条件信任的高管培训李桂云:除了这些“常规”培训,据说京东还有一些极富特色、针对不同群体的“主打”培训工程项目?马成功:确实,这几年突出的项目也有不少。
京东针对高层管理者,一直都有EMBA课程。
刘总自己是2011年中欧商学院EMBA毕业的,自2009年入校以后,他每年都会派公司高管去中欧商学院、清华、北大光华、人大等院校进行EMBA培训。
另外,管培生培训项目是京东特设的一个储备管理人才项目,刘总亲自抓,每年管培生都是从“211”院校筛选招收。
进来后会有一个月的军事化培训,然后到几大关键业务体系中轮岗四个月,每个重要岗位20天,结束后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岗位申请,通过面试后才上岗工作。
不过,现在名字改为“精英汇”了。
李桂云:传闻京东送高管读EMBA课程,都不签相关合同?不担心有员工学完后跳槽,造成公司投入成本损失吗?马成功:现在也全都没让他们签合同,刘总说没必要签,我觉得这跟老板的胸怀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