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解剖学感觉器

系统解剖学感觉器

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 只能感受弱光
节细胞 双极细胞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 神经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
二、眼球的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与角膜一起合称为眼的屈光装置 (一)房水 生理功能: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并维持正常的眼内压
房水循环 睫状体生成房水→
眼后房→瞳孔→眼前房 →虹膜角膜角隙→ 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 →眼上、下静脉
系统解剖学
感觉器
第15章 前庭蜗器
第一节 外耳 第二节 中耳 第三节 内耳
概述:
前庭蜗器又称耳,包括前庭器、听器两部 二者在结构上关系密切
按部位可将耳分为三部分: 外耳 声波的收集和传导装置 中耳 内耳:听感受器、位觉感受器所在
第一节 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
一、耳廓
耳垂:临床常用的采血部位
(二)晶状体
双凸透镜状,有弹性, 无色透明,不含血管和神经 是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
前面 后面
晶状体核 晶状体皮质
视物时晶状体的调节:
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向内伸→睫状小带松弛→ 晶状体因本身弹性而变凸→晶状体曲度增加→ 屈光力度加强→适于看近物
睫状肌舒张→睫状突向外伸→睫状小带张力增大→ 晶状体曲度变小→屈光力度减弱→适于看远物
二、眼的静脉
1.视网膜中央静脉 2.涡静脉 3.睫前静脉
1 2
视神经
三、眼的神经
眼球外肌: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眼球内肌: 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受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感觉神经则来自三叉神经的眼支 泪腺的分泌受来自面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二、外耳道
三、鼓膜(见中耳鼓室)
从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分为两部分 软骨部 外1/3 骨部 内2/3
由于外耳道软骨部可动,故将耳廓 向后上方牵拉,可使外耳道变直, 从而可观察到鼓膜。
婴儿因颞骨尚未骨化,外耳道全由 软骨支持,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 位,检查时须拉鼓膜向后下方。
上斜肌
下斜肌: 位于眶下壁与下直肌之间, 起自眶下壁的内侧份近前缘 处,斜向后外,止于眼球直肌 起自总腱环
巩膜下方
内直肌 止于赤道前方的 巩膜内侧
外直肌
巩膜外侧
内直肌 外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六块眼球外肌的作用:
五、眶脂体和眶筋膜
(一)眶脂体
对眶内各结构起弹性垫样保护作用
第十三章 概述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装置
分类: 根据所在部位、 接受刺激的来源: 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根据特化程度: 一般感受器 特殊感受器
系统解剖学
感觉器
第14章 视器
第一节 眼球 第二节 眼副器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共同构成
脉络膜
(三)视网膜 虹膜部
盲部 睫状体部 视部 脉络膜部
视神经乳头 (视神经盘) 生理性盲点
中央凹
黄斑 视神经盘
视网膜中央 动、静脉
眼底镜所见
分为两层: 外层为色素上皮层 内层为神经层 神经层由3层细胞组成: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锥细胞
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 能感受强光和颜色
视杆细胞
第一节 眼球
眼平视前方时,眼球前面正中点称前极,后面正中点称后极 眼轴:通过前、后极的直线 赤道(中纬线):眼球表面,与前、后极距离相等的环形线 视轴:光线经瞳孔中央至视网膜中央凹的连线
眼轴与视轴呈锐角交叉
眼轴 视轴
1.角膜 纤维膜 2.巩膜

3.虹膜
球 血管膜 4.睫状体

5.脉络膜
当上、下睑闭合时,整个结膜 形成囊状腔隙称结膜囊
结膜上穹 球结膜 睑结膜
结膜下穹
三、泪器
1.泪腺:分泌泪液 2.上、下泪点 3.上、下泪小管 4.泪囊 5.鼻泪管
下鼻道
1 23 4 5
四、眼球外肌
上睑提肌: 起自视神经管前上方的管壁, 止于上睑的皮肤、上睑板。
作用: 提上睑、开大睑裂。
上睑提肌
上斜肌: 起于总腱环,以纤细的腱通过 附于眶内侧壁前上方的滑车, 在上直肌下方转向后外,止于 眼球赤道后方的巩膜。
眼 球
6.视网膜
盲部 视部
房水

容 7.晶状体
物 8.玻璃体
4 3 17
2
65 8
(一)眼球纤维膜 1.角膜
一、眼球壁
无色透明,无血管,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2.巩膜 乳白色,不透明
巩膜静脉窦
(二)眼球血管膜
1.虹膜
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间隙称眼房, 被虹膜分为前房和后房, 前房和后房借瞳孔相互交通。
系统解剖学
感觉器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概述 视器 前庭蜗器
掌握内容
角膜、巩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眼球 屈光系统的各种形态结构,晶状体的附着和调节。眼睑的 形态,结膜的形态结构,泪器的组成及泪道的形态结构, 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位置及作用。 外耳道的位置、弯曲、长度和分部,幼儿外耳道的特点。 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鼓室的位置、六壁及其主要结 构和临床意义。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 的特点。骨迷路三个部分的形态。膜迷路的分部及其骨迷 路的关系。声波传导的途径。
前部脂肪相当眼球运动的关节窝
4
(二)眶筋膜
包括: 1.眶骨膜 2.眼球筋膜鞘 3.眼肌筋膜鞘 4.眶隔
2 34
1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一、眼的动脉
主要来自眼动脉,该动脉发自颈内动脉
1. 视网膜中央动脉
2. 睫后短动脉 (脉络膜动脉)
3. 睫后长动脉 (虹膜动脉)
4. 睫前动脉
3 1 2
4
颈内动脉 眼动脉
前房
虹膜内有环形的瞳孔括约肌和 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
瞳孔开大肌
瞳孔 后房 虹膜角膜角
瞳孔括约肌
虹膜角膜角(前房角):眼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 交界处的环形区域
2.睫状体
睫状环 睫状突 睫状小带 睫状肌
睫状环 虹膜
睫状体
睫状突
睫状肌 睫状小带
3.脉络膜
具有营养视网膜, 吸收眼内分散光线避 免扰乱视觉的功能
(三)玻璃体
玻璃体
第二节 眼副器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等
一、眼睑
由上浅睑至深可下分睑为5层: 内皮眦肤 外眦 皮下组织 睑肌裂层(眼睑轮缘匝肌睑部) 睑板 睑结膜
睑板
睑外侧韧带
睑内侧韧带
二、 结膜
按所在部位可分三部: 1.睑结膜 2.球结膜
移行于角膜上皮 3.结膜穹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