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案--视器
教学内容:
感觉器
视器
眼球
眼
眼副器
一 眼 球
外形:前极、后极、赤道、眼轴、视轴
构成:眼球壁+内容物
一、眼球壁
(一) 纤维膜(外膜)
1)角膜: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曲度较大,屈光
2)巩膜:后5/6,厚而坚韧,乳白色,不透明,巩膜静脉窦
(二) 血管膜(中膜)
1)虹膜: 圆盘形,瞳孔,虹膜角膜角,小梁网,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1)眼房: 位于角膜、晶状体和睫状体之间
2)房水:睫状体产生 → 眼后房 → 瞳孔 → 眼前房 →虹膜角膜角隙 → 巩膜静脉窦 → 睫前静脉 → 眼静脉
功能: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折光
(二)晶状体:
1)位置: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晶状体囊
2)形态:双凸镜状,无色透明 晶状体皮质 借睫状小带系于睫状体
4.掌握眼前房,后房,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和特点。
5.掌握房水循环。
6.掌握眼球外肌 眼睑 结膜 泪器等眼副器的结构。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1.掌握眼球壁三层的分布、各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2.掌握眼前房,后房,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
位置和特点。
3.掌握房水循环。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泪道的组成;眼球外肌及其神经支配。
总结:视觉的产生过程。
教
学
后
记
课程讨论与源自练习物体经何途径成像到视网膜上?
作
业
思
考
题
视觉是如何产生的?
本
课
小
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向同学们简要介绍近视远视散光以及白内障玻璃体浑浊青光眼视网膜剥离以及麦粒肿霰粒肿等疾病。同时介绍了泪道冲洗的过程。
晶状体核
(三)玻璃体: 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填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折光装置: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二 眼 副 器
一、眼睑:内眦、外眦
皮肤:薄
皮下组织:疏松
层次 肌层:眼轮匝肌、上睑提肌
睑板:睑板腺(霰粒肿)
睑结膜
二、结膜
睑结膜
分部 球结膜 结膜囊
结膜上、下穹
三、泪器
泪腺
组成
泪道: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系统解剖学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
总学时:51周学时:51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系统解剖学》崔慧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教师姓名:
章节
感觉器---视器
课时
2
教
学
目
的
1.了解感受器和感受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
2.了解眼球的构造及其功能。
3.掌握眼球壁三层的分布、各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2)睫状体: 睫状突,睫状环,睫状肌
3)脉络膜: 后2/3,含血管和色素,营养、吸收分散光线
(三)视网膜(内膜)
1)外层:色素上皮层
视网膜虹膜部 — 视网膜盲部
2)内层:神经层 视网膜睫状体部
视网膜脉络膜部—视网膜视部
感光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构造:三层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二、 内容物
(一)眼房和房水
※泪腺分泌泪液 → 结膜上穹 → 结膜囊 → 泪点 → 泪小管 →泪囊 → 鼻泪管 → 下鼻道
四、眼球外肌
名称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外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作用
提上睑
内上
内下
内
外
外下
外上
眼的血管
1.动脉:主要是眼动脉。其中最重要的分支是视网膜中央动脉
2.静脉:主要有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其属支的收集范围与眼动脉的分布范围一致。
相关
内容
素材
1、视网膜的微细结构。(组胚)
2、视觉传导通路。(神经系统)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提问的形式)(10分钟)
口服消炎利胆片(经淋巴吸收)经何途径到达胆囊?
新课教学内容:视器(80分钟)
教学思路:
总述--分述--总结的方法讲述眼和眼副器的结构。
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屈光不正,散光,青光眼,白内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