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税法-教学大纲

财税法-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模板)《财税法》教学大纲(二号黑体)课程编号:10042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专业名称)法学先修课程:宪法、经济法、民法、行政法(以上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内容为宋体,四号字)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目标1:深入理解财税法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强化纳税人权利保护理念。

目标2:较为全面地了解财税法体系,理解财税法基本概念和理论。

目标3:初步了解财税法常规实务,逐渐培养学生财税法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重点讲授财税法基本原理、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公债法、转移支付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特别是对于预算法和所得税法应精讲,一些小的税种法有选择地讲授,其他财政管理与支出方面的内容可粗粗讲或不讲。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理论讲解和法规精解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支撑,辅之以一定的访谈、现场考察等其他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分析财税法案例的能力和计算税额、剖析征纳程序等基本业务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前和课后开展一定的自学,特别是查阅案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涉税情形等。

中央关于“财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理念贯穿全课程,以强化学生对此理念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健全学生的法科知识体系,契合国家财税法治的战略需求。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课程的考核要求和复习思考题等,各章节格式如下:第一章财税法总论第一节财税法学的地位和意义1. 财税法学的研究对象2. 财税法学的理念与价值(区别于财政税收学)3. 财税法学的地位4. 财税法学的意义第二节财税法的基本体系1. 财政收入法(税法、规费法等)2. 财政支出法3. 财政管理法第三节财税法与相关法1. 财税法与宪法2. 财税法与经济法3. 财税法与行政法4. 财税法与民法教学重点、难点:财税法学的地位和意义、财税法的基本体系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财税法的基本体系,理解财税法学的地位和意义。

复习思考题:1.财税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2. 如何从法学的角度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第二章财政法第一节财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一、财政法的概念与特征二、财政法的调整对象第二节财政法的渊源和体系一、财政法的渊源二、财政法的体系第三节预算法一、预算法概述二、预算管理体制三、预算管理程序第四节政府采购法一、政府采购法概述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第五节公债法一、公债法概述二、国家内债法律制度第六节转移支付法一、转移支付法概述二、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教学重点、难点:预算法;公债法、政府采购法。

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财政”及财政法的概念;了解财政法的调整对象,财政法的渊源和体系;通过对我国预算法律制度和公债法律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基本财政制度的介绍,使学生对我国财政法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

复习思考题:1、简述财政法的特征。

2、根据财政法调整对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哪几个方面?3、试述财政法的体系构成。

4、预算管理程序是怎样的?5、试述我国内债发行制度。

第三章税法概述第一节税法概述一、税收的概念、特征和职能二、税法的概念和特征三、税法的调整对象四、税法的效力五、税法的本质第二节税法的基本原则一、税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二、西方国家税法的基本原则三、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税法的体系和税收立法体制一、税法体系二、税收立法体制第四节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概述二、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五节税法的要素一、税法要素的概念二、纳税人三、征税对象四、税率五、纳税环节、期限和地点六、减免税七、税务争议八、税收法律责任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税收的概念,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理解税法的作用、基本原则,以及中国税法体系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为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本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税收的概念;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构成要素。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税收的概念?2、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3、如何理解税法的概念和特征?4、什么是税法的基本原则,它在税法体系中起什么作用?5、什么是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有何现实意义?第四章流转税法第一节流转税法概述一、流转税法的概念二、流转税法的特点三、流转税法的沿革第二节增值税法一、增值税法概述二、增值税的纳税人三、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四、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五、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六、增值税的税率七、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八、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九、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十、增值税的征收管理第三节消费税法一、消费税法的概念二、消费税的纳税人三、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四、消费税的税率五、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六、消费税的税收优惠七、消费税的征收管理第四节营业税法制度沿革以及营改增一、营业税法概述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其相关法规的概念;掌握纳税人、征税对象、应纳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等制度规定,对一些基本实务具备一定的应用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增值税的概念、特点、及其法律规定。

复习思考题:1、增值税的概念及其类型有哪些?2、增值税为何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广泛采用?3、何谓退税率?我国政府为什么不按法定税率退税?4、消费税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5、消费税的作用主要有哪些?第五章所得税法第一节所得税法概述一、所得税法的概念和特征二、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模式三、应税所得四、我国所得税法的演变及立法概况第二节企业所得税法一、企业所得税法概述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三、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四、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五、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六、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七、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第三节个人所得税法一、个人所得税法概述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三、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五、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六、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七、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所得税及所得税法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所得税法的调整对象,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和总类,我国所得税法律体系的构成等,对一些基本实务具备一定的应用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企业所得税及其法律规定;个人所得税及其法律规定。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企业所得税,其纳税人包括哪些?2、如何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3、涉外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如何判定?他们在纳税义务上有何区别?4、所得来源与支付地有何区别?5、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包括哪些?6、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为什么需要修改?第六章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节税收征管法概述一、税收征管法概念二、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特点第二节税务管理一、税务登记二、帐簿、凭证管理三、纳税申报第三节税款征收一、税款征收方式的选择二、税款征收与缴纳的具体要求三、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四、税款的退还和追征第四节税务检查一、税务检查的概念二、税务审查的内容三、税务审查的方法四、税务检查中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第五节税收法律责任一、税收法律责任的概念二、税收法律责任的形式三、关于税收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概念;了解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收法律责任等内容。

通过本章学生掌握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一些基本制度,对一些基本实务具备一定的应用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收法律责任。

复习思考题:1、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2、什么叫税务管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什么叫税收强制措施?它与税收保全措施有何区别?4、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有何重要意义?5、双重前置制度的弊端何在?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过程中应如何解决该问题?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黑体,小四号字)考试方式为开卷考察,亦可辅以案例分析或论文。

评分办法为100分制,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可各占一定百分比。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黑体,小四号字)[1]张守文.财税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有最新版则用最新版)[2] 张守文.财税法疏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有最新版则用最新版)[3]刘剑文等.财税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有最新版则用最新版)[4]刘剑文等.财税法:原理、案例与材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有最新版则用最新版)[5]徐孟洲、徐阳光.税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有最新版则用最新版)[6]熊伟主编.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北京:法律出版社.各卷(连续出版物)执笔人: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