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园共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

家园共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

家园共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是作为家长或是教师的我们会忽视的一个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精神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如何才能真正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孩子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呢?我认为这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配合,形成孩子良好发展的双保险。

一、共同营造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

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

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普遍,使越来越多的幼儿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形成合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家庭是幼儿依赖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切实办好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

如我班的小青小朋友是个特殊的孩子,在园时孩子不喜欢跟老师或是同伴进行交流,是个不愿意说话和笑的孩子,对身边的人都产生着敌意。

可是孩子在家却是另一种表现:喜欢笑、喜欢跑和其他正常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们长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共同交流孩子所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经过长期的合作,我们知道孩子从小跟有些耳聋的爷爷在一起不是经常跟大人进行交流,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正常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家园合作也是很必要的一个教育手段。

二、共同创造爱的氛围,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

比如,平时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
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

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

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脸、小手等,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甚至一生。

家长的爱也同样如此,但要正确给予。

有的孩子是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也不会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所以家园共同正确的“爱”会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因此,家长和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三、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健康、愉快的心境。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

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之中,就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游戏在合群性和独立性培养中是极好的手段,尤其是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愿望等心理状态,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这样,幼儿既代表角色,又是他自己,在角色换位中,体验心理表征与客体的差异,同时也可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想法、情感,学会理解别人,从而获得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也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比如,亲子间可以进行“换位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母亲,母亲扮演孩子,换位游戏会引起换位思想,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共识,通过各种形式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影响和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园地、家长调查问卷、家访、幼儿个人成长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能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积极主动、有目的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