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名词解释1.本位币与辅币。
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
两者的签发人不同,银行承兑是由银行出具的,商业承兑是商业公司自己签发的。
再有,银行承兑到期后可直接去承兑银行无条件支付,商业承兑却需要承兑单位有存款在银行才可以。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权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因此,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
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直接融资,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国家信用依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持。
国家信用为银行资产多样化投资保证。
5.真实票据与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融通票据亦称“金融票据”或“空票据”。
“商业票据”的对称。
是一种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以专门通融资金为目的的票据。
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
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把资金提供给一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债券票面所标明的利息收益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比率。
是某一给定时点上无息证券的到期收益率。
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的区别在于计息日起点不同,即期利率的起点在当前时刻,而远期利率的起点在未来某一时刻。
例如,当前时刻为2005年9月5日,这一天债券市场上不同剩余期限的几个债券品种的收益率就是即期利率。
在当前时刻,市场之所以会出现2年到期与1年到期的债券收益率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投资者认为第2年的收益率相对于第1年会发生变化。
8.市场利率与利率市场化。
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因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
而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9.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10.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
公开发行是发行人经过证券承销商在证券市场上无限定地向众多投资者销售证券的方式。
非公开发行只针对特定少数人进行股票发售,而不采取公开的劝募行为,因此也被称为“私募”、“定向募集”等等;11.注册制与审核制。
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审核制指的是上面分配股票发行的指标和额度,由地方或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企业发行股票的一种发行制度。
12.正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议。
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
逆回购,指资金融出方将资金融给资金融入方,收取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并在未来收回本息,并解除有价证券抵押的交易行为。
13.证券公司与证券交易所。
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14.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
一级市场,也称发行市场或初级市场,是资本需求者将证券首次出售给公众时形成的市场。
它是新证券和票据等金融工具的买卖市场。
该市场的主要经营者是投资银行、经纪人和证券自营商。
流通市场是发行的股票按各时点的价格,从卖者手里转入买者手中,使之流通的市场。
15.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
16.期货与期权。
期货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
期权,是指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17.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
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在将来某一天或一定时期内,按规定的价格和数量,卖出某种有价证券的权利。
18.贴现与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
转贴现是指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贴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19.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
20.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即用实际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是“名义货币需求”的对称,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余额,即用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物品及劳务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21.预防动机与投资动机。
预防动机是指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必须保持现金。
投资动机是指投资主体进行投资的目的。
22.原始存款与基础货币。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或中央银行签发支票所形成的存款。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23.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是指保险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令规定必须提存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2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通货紧缩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货币简答1.掌握一门学科的内在联系。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是主要金融范畴的基础理论课程。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要素已经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大提高,影响力日益增强。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可以找到科学认识金融问题的入门钥匙,把握金融动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2.树立信用流动性风险意识。
1)应加强对大学生基础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商”。
大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才能理性借贷不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
2)高消费都是盲目攀比,跟风,虚荣心的结果。
拒绝盲目消费,理性看待自身。
3)树立信用,树立同学之间信用,树立师生之间信用,多参加校园活动,多与人交际,提升自我。
(这对于步入社会起到很好的帮助)4)加强自我学习,在学校期间多看书籍多学习知识,充实自我,提高自身修养。
流动性原则:商业银行其他资产转化成现金的能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手段。
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保留足够的流动性以免陷入经营的困境。
3.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价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中:等价对应于价值尺度,即用一般等价物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同时等价物一产生就具有携带方便等特性,便于流通。
这也是对应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
4.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币主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单位为“角'和“分';1元分为10角,1角分为10分。
2、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它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是国家拥有的商品物资,黄金外汇储备主要是作为国际收支的准备金。
3、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严禁伪造、变造和破坏国家货币。
4、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唯一合法的发行机构并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
5、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定,每日公布,一切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都据此执行。
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
5.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制度。
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现代社会,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6.以消费信用为例,说明应该有什么样的负债观。
资产利润大于资产成本,要量力而为,正确的估量未来预期收入,避免透支消费信用。
7.列举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1 商业信用贷出的是商品资本,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银行信用贷出的是货币资本。
2 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而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为货币资本家,人是职能资本家。
3 在产业资本循环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而银行信用则是不一致的。
8.什么是收益资本化,举例说明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收益资本化是指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以土地为例。
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其价格大小的内在根据。
但土地可以有收益。
土地收益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同时由于利率也会变化,使一块土地的价格会有极其巨大的变化。
9.为什么说糟糕的信用,往往是诱人的投资因为利息率与信用成反比,信用高,则贷款风险小,利息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