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手店运营
• ,连卡佛与同样地位超然的Joyce同属一家集团,不过由 两家渊源不同的买手店发展而来。连卡佛原是一家历史悠 久的英国百货公司,1968年被地产公司会德丰收购。 2003年,会德丰主席吴光正将两家买手店公司合并,并共 享一个管理层,因此,现任连卡佛总裁Keith Andrew也是 Joyce的总裁。 • 为了保证两家店的不同定位与特色,Lane Crawford Joyce集团统一分配货品,因此同一品牌的不同货物可能 分别出现在连卡佛和Joyce。比如,Joyce出售“非常华丽、 正式的衣服,是精品中的精品”,而连卡佛走的则是时尚 但日常的路线。
•
• 美国买手店:均已搁置 计划或退出中国市场 • Neiman Marcus以 网购方式进入中国仅一 年后退出,Saks Fifth Avenue和Macy’s进 入中国市场的计划均因 各种原因夭折,计划引 入的Barneys New York 最终也未能实现, 在进入中国市场这条道 路上,美国买手店走的 缓慢而艰辛。
•
•
•
•
图6:作为概念店,10 Corso Como汇聚了顶 尖买手从世界各地搜罗的精美服饰,这里提供 的不仅是意式生活品味,更是展示全球视野的 平台。 图7:10 Corso Como日本店的开业标志着它 与其他零售店的合作-与DSMG概念店的融合。 图8:10 Corso Como被构想成为一本视觉杂 志,它呈现出了艺术、摄影、时尚、设计和美 食的融合。 图9:10 Corso Como推广的理念是“悠闲购 物”哲学。漫步在艺术、设计、时尚和美食之 间,也漫步在欲望与文化的十字路口。 图10:10 CORSO COMO 的LOGO由美国著 名艺术家KRIS RUHS设计,自其面世就成为 一个深入人心的时尚符号。
•
正如10 Corso Como这样的鼻祖级买手店 来势汹汹,对本土买手店来说是敌亦是友。 尽管前者在库存管理和买手制度上经验成 熟,但无论是北京SEVEN DAYS,还是在 北京上海各有一家店的栋梁,甚至广州的 一尚门,它们都更了解本土消费者的消费 细节和心态。
• 例子 • 耿莉创办的“mr&ms”是买手店的典型, 创始人往往身兼总经理和买手两职,以个 人色彩比较强烈的手法管理企业。成为买 手店老板之前,耿莉是个购物狂,“后来 品牌店的货品都不再吸引我,就开始和朋 友到香港、欧洲、日本购物。再后来,就 开始有了自己开买手店的念头。”
•
除了城市本身的特质,我们更应该看到上海拥有一群既有消费实 力,又有较高国际品牌认知度的消费人群。一直以来,上海的消费者 以勇于尝新而著称,对新品牌新事物的接纳度很高。因此除了买手店, 上海也是诸多奢侈品、快时尚等品牌进驻中国的第一站。
• 成都:轻奢机会 不容错过
•
成都是西南的物流集中地,区域内大部分货物均在成都中转,因 此商业活跃度较高。覆盖西部消费需求,外来比重占四成。由于地理 位置受限,成都成了省内及周边省份距离最近的消费集中地,集聚了 西部的高端购物需求。
中国买手店运营
中国买手店运营
买手店”再度成为热词,SHINE、D-mop以及 开店规模迅速扩大的I.T等买手店,已经不仅仅 局限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商业区,其影响力 已扩散到城市周边乃至二、三线城市
• 除I.T、连卡佛等香港买手店外,由本土设 计师创立的买手店声望日增。
• 四五年前,栋梁、薄荷糯米葱(BNC)等 主推中国本土设计师的买手店在北京
•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717号会德丰国际广场北院[6]
•
• • • • • • • •
营业时间
时装设计店 1F-3F 10:00–22:00 画廊 顶楼 10:00–22:30 咖啡店 1F 8:00–22:00 | 9:00–22:00 (周六到周日) 意大利餐厅 顶层 11:30–14:30 18:00–22:30 (周一到周四) 11:30–14:30 18:00–23:00 (周五) 11:30–15:00 18:00–23:00 (周六)
• • • • •
• 2008年英国杂志《Dazed & Confused》评 出18位新锐时尚设计师,杜扬与周翔宇名 列其中,随后,人们在杂志上看到了更多 的中国名字,王汁、王培沂、叶谦、吉承、 李鸿雁、张弛、王在实等等。然而,一些 有意购买本土设计师产品的消费者却很难 找到确切的店铺地址或是联系方式。
• 自1996年在上海第一家的买手店开业之后, 买手店品牌开业速度缓慢,而到了2010年 之后,买手店品牌在中国迅速崛起。
近年来,商业地产供应的大幅激 增,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困局,也 逼迫开发商对于差异化发展有更 高要求,部分购物中心在定位中 开始引入买手店的概念,而且, 与百货相比,因为面积灵活且承 租租金较高,它也逐渐成为主力 店的替代品,并可为购物中心提 供丰富的品类品牌和活力,买手 店和购物中心之间的战略合作也 越来越多。这些专门为买手店打 造的项目或空间,特别增加了艺 术感和体验感,为买手店扩展提
10 Corso Como的创始人, 曾任《Vogue Italia》特辑 主编,及意大利版《Elle》 创办主编的Carla Sozzani 女士一直喜欢融混的文化
•
• • •
11:30–15:00 18:00–22:30 (周日)
酒吧 顶层 11:00–24:00 (周一到周四&周日) [7] 11:00–1:00 (周五&周六)
• •
米兰潮店10 Corso Como 图1:无论在米兰、东京还 是首尔,10 Corso Como都 拥有独立而唯美的空间。 图2:人们来10 Corso Como,不止可以休闲购物, 还可来约会、观看展览、浏 览图书、喝杯饮料、享受美 食和休息等等带来的乐趣。 图3:10 Corso Como首尔 店的不凡空间,带给顾客不 凡的感官体验。 图4:掩映在一片绿意中的 10 CORSO COMO米兰店 是不可不去的时尚地标。 图5:被设计成贯穿室内和 室外花园式的咖啡厅和餐厅 开始于1998年。
•
以欧洲的时装产业为例,经销商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就 是买手。除了世界各地的直营专卖店这一销售渠道之外, 其余的销售通路都由买手打通至买手店和买手百货等渠道 中去。比如,每一次的新品发布会,设计师或者品牌方会 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买手预留15天的单独约见、价格谈判以 及下单的时间。 无论是什么定位的品牌商,它们普遍不会将品牌的产品 仅仅交由一家买手店,或者将产品交给买手店专门代理某 个区域的市场。如果孤注一掷,买手店绩效不好,品牌很 可能要花几倍的金钱去维护形象,所以,品牌商更倾向于 与多家买手店同时合作的方式。
•
不少个体经营买手店,更强调商品的“唯一性”和“尊贵性”,商品中不乏限量 款精品,而且每款商品的各个尺寸也仅收录一件,为购买者营造专属感。例如,上海 的长乐路和新乐路上就聚集了一群风格迥异的私营店铺,店主往往自身就是买手,每 年都会去欧洲、香港进行商品采购,有些店铺看似虽小,单品数量也不多,商品的价 格却不菲,店主对品牌的独特认知,也为商品带来了溢价。
•
以连卡佛、Joyce、I.T为代表的港派代表,由于地理位置、 关税政策、文化的优势,在海外品牌产品的引进时占有优 势。更重要的是,十年以前,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远未如今 日,大部分洋品牌在中国还未有门店或代理,因此,这些 港派买手店还扮演着“代购”的角色,为理念成熟的消费 者精选时尚单品,并不断推动海外时尚文化的兴起。 与港澳地区相比,中国大陆消费者的时尚触觉成熟得要 慢一些。十年前,以连卡佛为首的港派买手店开始进军中 国大陆市场,却以2006年的规模式撤退告终。经过十年的 发展,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品牌庞杂而审美品位专一的 买手店,在中国市场进入了第二轮竞争。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买手店新四象 现象一:数量增多 从一线城市延伸至二线城市 港派买手店从香港向北京、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扩张,目的是为业态普及、为品牌奠基。北京与上海消费水平较 高,人们对设计师品牌的认知度也相对较高,时尚消费需求较成熟,因此能够认可与承受买手店内比一般商店价位 高的商品。比如,连卡佛、I.T、Shine*等连锁买手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有分店。 不过从近两年开始,一些二线城市也开始涌现了一批买手店,一部分是实力雄厚的、以连卡佛为代表的连锁买手 店,另一些则是新近加入的后起之秀。比如杭州大厦以及万象城内,都能发现独立买手店的身影。 以杭州为例,Shine*、P+、Co11、D-mop,以及万象城的Summy等等,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杭州市场上的 买手店数量已经从几乎为零猛蹿到接近两位数,越来越多以往只能在欧洲或是香港见到的买手店开始落户杭州。 Shine*的创办人Gary早就十分看好二、三级城市,他认为它们发展潜力大,而且竞争相对小一些,更容易获得品 牌的独家代理,所以Shine*如今不仅在香港和北京,在杭州、沈阳也拥有了门店。 在沈阳和杭州,Gary表示:“这里的消费者以及百货公司观念还比较滞后,在他们眼中只有专卖店、旗舰店售卖 的产品才是好东西,对买手店的认同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Gary说的情况,在福州尤其明显。近两年,福州也出现了买手店,行业人士认为,福州甚至比厦门更接近台湾, 是台湾和内地的商业的一栋桥梁。也正是由于海峡关系,福州的买手店内不乏台湾、日本的特色设计品牌。尽管福 州一直在发展,当地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却依然不高,未能打破“大商场才是品牌”的逻辑,因此福州本地的买手 店发展依然裹足不前,一定程上代表了部分其他二线城市独立买手店的发展状态。
并让陈平、何艳、王一扬、张达等诸多服装设计师走进京城消费者视 野。位于成都的买手店肆合,
同样专注于华人独立设计师及其作品,其主理人蒋昊认为:“买手店 推崇的不是一味追逐流行和关注度
• 10 Corso Como • 10 Corso Como由画 廊创办人及出版人 Carla Sozzani于 1990年在意大利米 兰创立,是全球首家 时尚设计概念商店。 囊括了艺术、时尚、 音乐、设计及美食元 素,并被设计为多个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