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风破浪》教案 说课稿 反思

《乘风破浪》教案 说课稿 反思

《乘风破浪》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

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看各种各样的船)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乘风破浪》教学反思

船是人类最早的交通工具,它载着人们经历了漫长又伟大的航程。全课共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画自己喜欢的船,侧重平面绘画的学习;活动二:做一艘木船,侧重立体组合造型的学习。两个活动都以“船”为主题,带给学生无限期待和快乐。

在上活动一时,我做足了准备,认真研究了教材,制作了课件,搜集了各种与船有关的知识。船的外形结构及其功能随着人类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很多的变化。船一般都有船体(头、尾、帮)、舱、甲板、桅杆、锚、导航和雷达等设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借由线条、形状、色彩和材质呈现出来。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也很不错,教学过程顺利,环节流畅,重难点突出,作业效果也不错。细细的回味这一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教学时做的比较好:

一、 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平常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了船舶的有关知识,也都画过各种各样以船为素材的画。但总体来说,学生对船舶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感性的阶段,了解有限,很多学生连军舰和航空母舰都区分不出。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我在课前专门给学生发了一张调查问卷表,调查问题如下:1、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船?2、你知道从用途来分船有哪些种类吗?3、你最希望画一艘怎样的船?4、请你简单的描绘出一艘船。通过问卷,我了解了学生对船的认知水平,他们对船的概念非常模糊,画出来的船也跟低年级的画相差无几。于是在后面的教学课件中,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了船的种类:帆船、油轮、游轮、军舰、航母等。同学们看到各种各样的船,一个个睁大好奇的双眼,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的设问也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在教学中,我针对多数学生尤其是男同学对军事舰船感兴趣的特点,对照图片一一给他们讲解有关知识。在介绍航母时,我引用学校的操场长度做对比。当他们得知航母有八个操场那么长时一个个发出惊叹的声音。接着我趁热打铁的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航母需要造这么长吗?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调足了学生胃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为后面画船,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这节课虽然是美术课,但如果仅仅作为一节简单的美术绘画课来上的话,课堂会显的很生硬,作业要求也会大大降低。于是整节课我都在给学生灌输科学意识。如:课前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前预习船的发展史;了解第一艘蒸汽船时什么时候制造出来的等。在介绍船的外形结构时,我也不忘告诉学生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些科学知识的穿插丰富了课堂,也进一步丰富了绘画表现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