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浅析【摘要】根据“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实施,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致力于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与建设。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模式,分析了国内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方案。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87-02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主要任务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创造知识、生产知识、转移知识的源头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是学科的创新,而学科创新的途径之一是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

研究型大学拥有大批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门类、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适合于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

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和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竞争发展的时代主题。

新兴交叉学科[1]是指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学科相互渗透
和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各大学科门类间相互渗透形成的学科,也包括各大学科门类内部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真正的新兴交叉学科不是把两种学科拼凑起来而是思想和方法的结合。

[2]
建设新兴交叉性学科,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新学科生长点产生的源泉,是获得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必然选择。

二、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模式
如果许多在操作层次上相互分离的群体富有意义地联结起来,形成更大的团体,那么在操作上他们就能实现更大的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目的。

[3]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的主要模式,正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1.学科群
北京大学医学部设有人体干细胞工程研究和应用学科群等自然科学内部交叉并与技术科学交叉的学科群,它们基本属于同一分支学科群或相近的学科群。

这种综合多学科组织模式,符合社会发展,并能取得良好的增值效应。

2.跨学科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于2011年1月成立“香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旨在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应用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及社会科学的结合。

该研究院主要拓展的议题均围绕社会及政治环境热点问
题,包括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风险评估与管理等。

3.跨学科研究院与工程中心
日本名古屋大学设有理工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主要为材料、能源、环境三大方向,并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探索。

该校还建有“难处理人工物”研究中心,致力于对随经济迅速发展和尖端科技广泛应用而来的、包括有害物质在内的人工物的无害处理的技术研究。

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相交叉从而集成攻关的综合学科组织模式。

4.跨学科课题组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领导启动了“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计划”。

5.跨学科实验室
跨学科实验室是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建立的跨学科组织结构形式,目前已发展到14个。

如能量实验室(energy laboratory),其使命是致力于解决能源危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实验室同时下设若干研究中心、实验室,包括能源与政策研究中心、大气有机物研究中心、斯隆汽车实验室等。

三、国内研究型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结构不合理,不同学科之间的水平差距过大,学科间很难进行交叉和渗透。

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科门类相对偏少,学科专业结构不平衡。


同学科之间彼此合作少、交叉渗透性较差,在人才培养和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未能充分利用多学科协作的优势。

2.缺少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交叉学科建设的水平不高。

我国高校缺乏能够引领学科和科研发展方向的大师级学科带头人。

国内一流大学虽拥有若干名院士,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强大的师资队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能担当科学计划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大师级人才较少见。

在交叉学科建设中,表现为找不到有价值的发展方向,真正有创新性的原创性研究项目极少。

3.“学术壁垒”和“学科堡垒”阻碍交叉学科培育
不同学科之间由于研究对象、方法和借助的材料不同,存在不同的学科风格和学科人格,此为“学科壁垒”;同一学科内部,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往往形成以学术权威为核心的不同学派,各学派内部结盟以维护学术观点和立场,此为“学术壁垒”。

[4]在我国并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培养人才的社会需求去打破“学科壁垒”和“学科堡垒”的封闭性,反而使“学科壁垒”和“学术堡垒”的封闭性更加坚固,阻碍交叉学科的培育。

4.基础学科实力薄弱,无法形成高水平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是发展交叉学科的学科储备,基础学科的水平决定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大学学科交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我国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投入相对较低,基础学科实力薄弱,无法形成高水平交叉学科。

四、拓展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学科发展新亮点。

新兴交叉学科应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依托,打破院系界限和学科壁垒,探索科技发展前沿,促进学科间交叉与融合。

在突出发展重点的前提下,努力推进各学科的相互支撑和互动发展。

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交叉融通的方式,重点推进与主干学科具有强关联、能够形成相互支撑效应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之间的交叉,积极促进学科的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