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要耐热阻燃新材料的新形势与“十三五”的建议 v050416

重要耐热阻燃新材料的新形势与“十三五”的建议 v050416

3.高导热材料 3.1 超高导热高强高模纤维
•超高导热的高强高模纤维在航天航空、兵器、舰船等国防及某
些产业领域,需求非常急切,最有代表性的是中间相沥青基碳 纤维(图2),最大的生产厂家是三菱树脂,产能为1500t/a, 其次是美国Cytec Engineering公司和日本石墨纤维公司,产 能各为400t/a和180t/a。
图6.高导热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概念
•其导热系数随导热性填料的添加量的增多而提高,热失重相应
减少,显示其耐热性随之提高,对ALN添加量为70%(wt)的 PS/N-6(50/50)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为2.23W/m▪K,若 仅选用N-6作为基体,则导热系数只有1.48W/m▪K。其外观如图 8所示。
1.1 高温粉尘滤袋
•为了有效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雾霾天气,国家将不断加大
限制高温粉尘排放的法规,从目前30mg/m3降至将来20mg/m3, 日本为10mg/m3。
•静电除尘工艺将被淘汰或需外加耐高温纤维的针刺滤袋,方可
达标。
•为此,“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各种耐高温纤维将迎来大力发
展的机遇,将促进各有特长的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聚苯 硫醚(PPS)纤维、聚酰亚胺(PIM)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 二胺(PMIA)纤维、玄武岩(BS)纤维、聚噁二唑(PODZ)纤 维及芳砜纶的大发展。
的浮空器,它可以取代卫星进行信息传输、陆地或海底资源普 查、高空(20~30Km)拍摄、携带武器攻击敌方军事设施等应 用。是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的重点攻关项目。
•这些浮空器(飞艇类)要在高空驻留一定时间,还要靠遥控返
图8.ALN填充的PS/N-6(50/50)复合材料的外观
•所选用的树脂基体的导热系数越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之
增大,今后的研发方向是采用低填充率而能达到高的复合材料 导热系数。
3.3 发热导热性高分子复合材料
•北京清华道记纳米技术研究院所研发和生产的中空微纳米陶瓷
粉体,是以电厂的粉煤灰作为起始原料,主要成分为SiO2和 Al2O3,外加其他导电导热填料,它可用作电加热体和散热材料, 具有我国独有的知识产权。
共同研制成功的,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目前 正在德国宝马和奔驰两大汽车公司进行试运行,计划于2015年 建设生产厂。
•我国石墨烯产学研联盟曾于2015年3月组织业界20多名会员,
赴西班牙上述两个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与交流,证实媒体上广泛 传播的新闻属实。 2.新型耐热、阻燃保温材料 2.1 新型高层建筑保温及代钢筋材料
•玄武岩长丝复合材料螺纹筋是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密度
1.9~2.1g/cm3,为代钢筋的1/4,拉伸强度≥800MPa,比 HRB333钢筋(455MPa)大近一倍,线膨胀系数9×10-6~ 12×10-6/℃,与水泥混凝土相比,可耐-270~+700℃。
•目前作为新型耐高温保温材料,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可选择不
图1
•上述燃料电池汽车已于2014年3月在加拿大进行行驶里程试验,
充一次氢气最长可续驶620Km。
•上述高压软管现正在日本各地的氢气站进行重复的论证试验,
计划到2016年3月底完成氢气站的建设,并应用PBO纤维制的高 压软管进行充氢作业。
1.4 石墨烯电池汽车
•如所周知电动汽车是零排放的交通工具,目前最具代表性并具
导热系数(W/m▪K) 0.32~0.4 0.38~0.51 0.17~0.22 0.18 0.18 0.14~0.17 0.25 0.21 0.18 0.29 0.23 0.25~0.30 0.245 0.13~0.25 0.15~0.21
表3.导热性填料的导热系数
物质名 铅 银 铜 金 硅 碳化硅 氮化铝 氮化硼 氮化硅 氧化镁 氧化铝
•聚酰亚胺纤维是国内颇受欢迎的耐更高温的针刺滤袋材料,奥
地利生产的P84纤维是酮酐类共聚酰亚胺纤维,主要单体原料 是偏苯三酸酐,其聚合物湿纺时无须采用异形喷丝板而靠选择 合适的凝固液,就可生产出近中空或三角形断面的纤维,而我 国长春铁纶等公司生产的PIM原料是均苯四甲酸酐,纤维成本 相对较高,目前尚处于亏损状态。
备产业化条件的新型电池是石墨烯电池。
•石墨烯是一种薄片状的耐高温、抗燃、高强高模、耐腐蚀又高
导电的重要新型材料。
•用石墨烯作为动力电池的阳极材料,应用于电动汽车上可以实
现充一次电只需8分钟,可续驶1000Km,质量只有锂离子电池 的1/2,而成本低30%。
•这种新型电池是由西班牙石墨烯纳米公司和西班牙科瓦尔大学
总产能达到6500t/a,它在1600℃高温下可维持长时间的隔热 性和缓冲性,因此已用于公共汽车、卡车、乘用车及某些建设 设备的保温及抗冲击等材料,以及柴油发动机的煤净化装置中, 作为吸收冲击能的垫材。
•玄武岩长纤维是重要的耐高温吸音隔热材料之一,在格鲁吉亚、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都已广泛应用,最近因乌克兰战事,BSF 的生产受影响,致使格鲁吉亚的需求量大增,它在-60℃~ +150℃性能稳定,无毒性,不燃。
送薄板显示屏的机器人手臂和(右)用于输送半导体晶片的机 器人手臂。
图5 (1)Simplex Aeraspace公司展示的直升机架空清洁装置,(2)Sanray公司展示的长罗拉, (3)VERTREX天线技术公司展示的天线部件,(4)MORIWAKI工程公司展示的碳/碳刹车片。
图6 机器人CFRP手臂
强新材料部件:①汽车所承载的碳纤维缠绕高压氢气瓶,内压 须由目前的35MPa提高至70MPa,同时须建无数个氢气站并配备 大型高压储氢装置;②须配备耐高压输氢软管,如图1所示, 它是在尼龙管上包覆聚苯并双噁唑(PBO)纤维,再覆上聚酯 纤维制成的,商品名“ibarHG70”,将于2015年内由日本横滨 橡胶和岩谷产业实现商品化。
•今后要想达到粉尘排放量10mg/m3以下,可通过在上述纤维滤
袋表面贴附一层PTFE多微孔膜来达成,其过滤阻力会增大,但 尚可接受。
•玄武岩纤维(BSF)最近两年才试用于该领域,可耐极高的温
度,耐酸性优良,但目前国产纤维均匀性尚存在一定问题,耐 高温氧化性有待进一步改进,纤维直径也较粗,影响过滤精度, 今后应该发展细规格纤维。 1.2 汽车尾气治理
2015军民两用阻燃、隔热、耐高温新材料论坛
重要耐热阻燃新材料的新形势 与“十三五”的建议
罗益锋 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会长 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主任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杂志主编 2015年4月25~27日, 嘉兴
前言
•耐热阻燃材料广义讲包括耐热温度在150℃以上,极限氧指数
(LOI)在28以上的材料,有些还兼有高强高模、耐腐蚀、抗 冲击、隔热保温、抗辐射等特性以及高导热、高导电、光导和 传感等功能,但限于篇幅关系,只能挑选数种重要新材料的新 形势、技术进展和新市场开发,供各位与会嘉宾参考,其中涉 及高新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部分,提出对我国“十三五”发 展的建议。 1.解决当前雾霾的重要新材料
•也可以选用玄武岩矿棉作为催化剂载体,达到净排放的效果。
1.3 燃料电池汽车
•氢-空气燃料电池汽车将于2015年由丰田汽车公司实现产业化,
随后德国宝马i5汽车是与丰田汽车合作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 也将于近期投放市场,其尾气是水蒸气,属环境友好型。
•这种燃料电池汽车要想产业化,须解决两种耐高温、抗燃和高
•要适应新的形势的需求并在各品种间和国内外产品的竞争中取
胜,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革新工艺技术,节能降耗和提升产品 质量,降低成本和克服使用过程存在的缺点。
•共性的问题是适当提高强度和降低纤度,提高过滤效率和产品
寿命。
•其中使用量较大的PPS纤维,东丽公司通过在南通的纤维研究
所开发了超细纤维品种,可满足中国的环保标准,实现了与其 他对手厂家的差别化,使其新产品比率从原20%~30%提高至 50%以上,而通用级产品正探讨在中国生产。
化学式 导热系数(W/m▪K) C ~200 Ag 430 Cu 400 Au 320 Si 160 SiC 270 AlN 70~270 BN >200 Si3N4 30~80 MgO 40 Al2O3 20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选用了氮化铝(ALN)粉体添加入聚苯乙
烯(PS)和尼龙6(N-6)混合高分子中,利用两者的相分离结 构,将导热性填料选择性地分散于其中一种树脂基体中,如图 7所示。通过高效地形成导热通路,就可采用少量的填料而调 制出高导热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三菱树脂的品种最全,商品名“DIALEAD”,长丝有2K、6K、
12K、16K的9种规格,短切纤维有4种规格,而研磨纤维有2种 规格,如表1所示。其中K13D2U具有世界最高强度、模量和超 导热性,纯度高,碳含量高达99.9%,拉伸强度3700MPa,模量 935GPa,导热性800W/m▪K,而铜只有近400W/m▪K。
•B/m2,定 积质量1100±5%g/m2,厚度8±10%mm,导热系数0.031W/m▪K, 在5.0KHz的吸音率为75%。BSF还可用作防火卷帘和消防服等。
•主要用途是复折屋顶、墙体、地板及各种耐高温绝热、吸音材
料,应用于飞机及其他交通工具和国防军工领域。
•我国目前已拥有约40家玄武岩棉的生产企业,每家产能大都为
5万t/a,均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提供的生产技术。
•由于玄武岩岩棉比玻璃毛具有更高的耐热性、保温性和隔音性
能,目前在许多产业领域正逐步取代玻璃毛。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高层建筑的墙体夹层保温材料,这种
新型墙体被设计成可连体实现积木式摆放的建筑材料,可在三 个月内建成27层的大楼,并可耐8级地震,对实现建筑物节能 和防止火灾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将在“十三五”期间推广应 用。
•根据美国1997年对大气污染的调查,约47%来自高速公路的汽
车尾气,我国的粗略调研认为汽车排放物造成雾霾的贡献率约 20%~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