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丹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新材料产业是当今科技发展最活跃的产业领域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产业中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的一项新兴产业。
作为我市具有较强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新材料产业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市新材料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依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江苏省前沿领域新材料产业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充分发挥我市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新材料产业规划纲要。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一)产业界定及分类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具有优异性能的先进高性能材料和新兴材料。
包括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
本纲要针对我市具有特色的新型化工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碳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作出规划。
1.新型化工材料化工材料分为和两大类。
化工用金属材料又可分为和。
黑色金属材料主要指和,多数化工机械设备是用和制成的。
高合金铁、高(如高硅铁、高镍铁和各类)以及、、、、及其,也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
非金属材料在化工中的使用日益广泛,主要有、、、、、不透性等类。
塑料发展迅速,耐蚀性优良,应用最广泛;不透性石墨既耐热、耐酸、还具有高热导率,用量也较多;陶瓷、玻璃等耐酸性良好,但性脆,又不能制成大体积设备,所以其本身用途有限,但可用来搪、衬金属表面,制成耐蚀的搪瓷设备,搪(或衬)玻璃的槽、罐等。
结合我市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实际以及我国近几年编制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本纲要针对我市具有特色的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此段具体要根据调研情况来写)2.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金属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有明显的性能价格比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将新型金属材料分为19类,具体如下:高纯金属及氧化物、新型铝镁合金材料、特种铜合金材料、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材料、大直径硅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贵金属材料、特种金属靶材、新型高性能低合金钢和合金钢材料、金属纤维及微孔、非晶和微晶合金、特种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特种用途钢丝及钢丝绳、表面改性金属材料、触媒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强高效焊接材料。
鉴于新型金属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市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实际以及我国近几年编制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本纲要针对我市具有特色的高温结构材料、镁、铝、钛合金材料、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金属粉体材料及粉末冶金技术等五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3.新型碳材料新型碳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民用工业、体育器材、生物医学、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江苏省经贸委组织编纂的《前沿领域新材料》将新型碳材料产业分为5类,具体如下:碳纤维产业、石墨产业、金刚石产业、炭黑产业及活性炭产业。
结合我市新型碳材料的产业现状,本纲要针对我市具有特色的碳纤维及其制品、碳纤维基复合材料、高纯石墨制品、高端金刚石工具拉拔模具及金刚石工具等3类新型碳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4.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材是指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生产的具有优异性能,节约能源和资源,有利于环保并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
可分为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高效保温隔热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玻璃钢制品)、高新技术玻璃及制品、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装饰材料等。
新型建材具有轻质、高强、可大型预制,节土、节能、利废、环保、节约资源、高性能、多功能等许多优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高新技术不断地向建材领域渗透,建材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新型建材已成为新材料发展中具有活力,产业化前景看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我市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发展实际以及我国近几年编制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本纲要针对我市具有特色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煤矸石砖、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复合新墙材等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产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来,随着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市紧紧抓住国际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新材料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具备了提升发展的产业基础。
(1)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我市属国家科技部命名的国家级新材料基地之一,该产业2009年销售收入达140亿,占全市销售收入的%。
目前主要产品有乙二醇、超纯净镍基合金、模具钢、铜包铝双金属线、镀锌板和彩涂板、氟碳喷涂金属墙板、电梯装潢材料、格栅栏、玻璃窑用熔炼耐火材料、玻璃纤维、云母绝缘体、玻璃纤维短切毡等产品。
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重点发展功能纤维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和新型化工原料等四大系列产品。
据统计,当前我市新材料产业中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在建、在手项目共有15个,总投资约达140亿元,将为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核心产品群。
功能纤维材料主要以恒神碳纤维、中亚新型材料为引领,其中江苏恒神投资亿元3000顿/年丙烯腈碳纤维项目属于全国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江苏中亚新型材料开发的短流程一步法连丝毡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高性能金属材料主要以巍华、呈飞、圆通、天工、大力神、利华国际为引领,其中呈飞、大力神与“大飞机”项目配套实现成功对接;巍华超纯净镍基高温合金属航天、军工关键材料,填补国内空白;天工集团引进的1300吨精锻机时国内唯一产品加工长度可达16米的先进设备,可锻造不规则合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主要以大力神科技、申阳集团、合发集团、奇一科技等企业为引领,目前正在实施大力神科技投资10亿元的60万吨/年镀锌板及50万吨/年彩涂板项目、凯伦铝业投资7亿元的新型铝合金型材,投资1亿元的高速公路隔音护栏、奇一科技投资亿元的聚丙烯发泡保温材料项目。
新型的化工原料主要以丹化科技为引领,主要实施丹化集团投资10亿元整体搬迁及10万吨/年乙二醇、江苏太湖化工投资亿元的年产5万吨树脂单体等重点项目,丹化煤制乙二醇技术属于世界首例,被列为中科院60周年十大重大创新成果之一。
(3)产品技术含量愈加明显。
我市新材料重点产品中,新型金属材料领域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特种金属材料成为发展亮点。
其中巍华合金采用镍基高温合金、钛合金为主要材料,研制开发的多类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新型结构件,产品技术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豪然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新型碳材料领域碳纤维及其制品、高纯石墨碳材两大板块特色明显。
其中江苏恒神碳纤维及其制品,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苏润高碳材生产的高纯石墨碳材及高性能增碳剂技术工艺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型化工材料领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有机硅新材料、特种工程塑料、重交道路沥青三大领域系列产品。
其中,有机硅新材料已经形成从有机硅单体、有机硅混炼胶、硅橡胶较为完整的基础材料产业链。
同时,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以及玻璃纤维、医用材料、稀土与磁性材料等一批高品质、高质量的新材料产品也在加速发展之中,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特色新材料产品种类。
(4)产学研联系紧密。
近几年,我市在新材料领域内的企业十分注重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
新材料企业中,共设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8个,重点企业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平台,如江苏宏达的“江苏省有机硅工程技术中心”、“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江苏恒神的“PAN基碳纤维工程技术中心”等。
同时,中亚玻纤、康祥集团、海通化工、爱邦电子、新宇化工、东方生工、忆诺唯合金等企业都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开发各类纤维材料、医用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
(三)存在问题(1)是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不高,前沿领域新材料比重较低。
我市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水平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从学习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方向前进,研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但是总的来看,我市相比国内外技术前沿领域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在新材料的研制上,跟踪国外的多,自主创新的少;在新材料的应用上也是跟着国外走。
在生产工艺技术上,除了一些传统材料外,仍以引进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数量不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2)布局比较分散,产业集聚尚未形成,企业综合实力较弱。
缺乏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企业之间缺乏产业关联度,也没有相应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的产业链,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不足。
(3)缺乏高端技术人才,人才流动较大。
目前我市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和机构的数量都很有限,而且均分散在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里,竞争激烈,很难形成合力,研究开发更多的是为满足企业的直接需求,很少开展新材料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同时,企业科技投入虽然有较大增加,但科技投入在全省仍处于落后地位,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机制尚不完善:创新载体数量不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不完善。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面对我国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从提升产业层次角度出发,按照“合理引导、高端定位、重点突破、梯次培育”的原则,重点发展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碳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4大特色板块,梯次培育新型电子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医用材料等前沿领域、高成长性新材料板块。
淘汰落后工艺装备、淘汰缺乏竞争力低档产品,通过资产重组,盘活存量,提高企业活力;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对新材料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的扶持和政策配套,加快开发综合性能高、资源消耗少、环境负荷低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我市新材料产业布局更优、产业规模更大、集聚程度更高和企业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态势,促进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