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节目制作》制片要求

《电视节目制作》制片要求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制片要求一.电视节目制作总体要求1.每个小组完成四个电视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电视专题节目、电视访谈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

2.节目内容由小组集体讨论决定,一定要符合栏目(类型)的总体要求。

各节目采取导演负责制,全面负责节目的总体制作、人员分工、工作安排,最终完成节目,上交一部完整的影片(MPEG-4格式,时长5-10分钟)。

3.每个节目开头要求小组自己设计、制作栏目(如校园新闻、校园专题、校园访谈、校园综艺)片头(可以使用AE CS4制作)。

长度为15-20秒左右,画面采用16﹕9比例,画幅1440×1080大小(宽屏),并配有片头音乐,最后出现栏目的名称(如校园新闻、校园专题等)。

4.在使用编辑软件时,对项目和序列的设置要统一、一致。

5.节目片尾伴随片尾音乐,应出现本节目的职员表,最后出现“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字幕5秒的静帧画面。

6.小组的每位成员应积极主动参入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要求。

为节目的制作质量,献言献策,出人出力。

小组每位成员,应对每个节目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观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自己在节目中所担任的工作,写出一份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7.每个小组对已完成的节目除了应交视频文件外,还应提供一份完整的电子版的完成稿本。

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要求1.电视新闻节目采用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制作。

应以校园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多关注自己身边的学习、生活、文体、娱乐等活动,以小见大。

以画面报道为主,多拍素材,少点现场采访。

应准备8-10条新闻的内容(其中画面报道至少应有5条)。

适当采用少量的图片新闻、口播简讯或游动的字幕简讯等形式。

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

2.按正规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要求,注意主持人(一人)的形象(面对镜头播报)、髪式(不要披发)、着装(尽量着西服)。

3.节目开头画面的下方,应出现日期、星期、主持人姓名和“校园新闻”的字幕。

4.主持人应有导语,要有预报节目的画面内容(重要新闻应放前面),还要注意各条新闻之间的串接。

5.每条电视新闻报道开始的画面应出现该条新闻的标题及记者姓名的字幕(应在主持人的说完导语之后的画面下方出现,标题字体大,记者姓名报道字体略小)。

6.画面剪辑时绝对不能出现同机位、同景别、同一主体的两个镜头硬接,否则会产生跳动的效果(解决的办法是在编辑点处插入一个中性的空镜头或者采用闪黑效果)。

7.新闻应避免过多地采访画面,而没有实质性的报道画面。

要用事实说话,用画面交代事实。

画面报道可以后期配解说。

8.若需采访,请记者采用手持话筒加话筒延长线进行同期录音(尽量不要使用机内话筒录音,否则噪音过大)。

注意现场声音应录在两个声道上,并调整录音时的电平大小,不能过大过小。

现场声若有噪音,后期制作时必须进行降噪处理。

统调整个节目的声音(包括主持人、现场、后期配解说的声音),其输出电平应该保持在-6dB左右。

9.记者的问语和被采访者回话(问、答),应采用不同的字体(如楷体、黑体),同期出现在屏幕的下方,注意字体的大小要一致。

被采访者出现画面时,应在屏幕一侧竖行打出被采访者姓名及身份的字幕。

(字体颜色白色,加黑边框)10.节目最后要有主持人的结束语。

片尾是职员表的字幕,背景音乐同时起。

职员表中工种应具体,一般分为策划、导演(编导)、撰稿、主持人、摄像、编辑、字幕、解说、后期制作。

职员表结束后,是一屏静帧5秒的“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字幕,背景音乐渐淡,节目结束。

三.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要求1.电视专题节目同样采用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制作。

题材以校园为主,以小见大,可以记人或记事,也可以是纪录片。

要以画面说明问题,还需把问题说清楚,层次分明。

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

2.按正规的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的要求,讲究画面的艺术美和内在美,以情感动人、鼓舞人。

应事先构思、写好文字稿本,再拍摄。

在同一场景中,可以采取不同机位、不同景别,多拍些镜头。

注意镜头的质量。

还要注意适量拍点与内容有关的空镜头,留着备用。

因此导演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提高专题片质量。

3.专题片开头应该出现本专题片的片名。

专题片的每一句解说,同时会在屏幕下方出现相应的字幕。

字幕中不能出现标点符号。

尽可能避免出现采访画面,若有采访,字幕中应采用不同的字体(如楷体、黑体)加以区别。

被采访者出现画面时,应在屏幕一侧竖行打出姓名及身份的字幕。

4.好的画面需要配有好的解说。

专题片的解说尤其重要,语言应亲切、流畅、感人,不说大话、空话,反对说教。

注意解说的语调、语气,应该是说或讲或谈话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不能照稿念读。

可以事先录下解说的声音,然后根据解说声音来编辑、组接画面内容。

5.专题片中应配有合适的背景音乐,注意调整好解说与背景音乐音量的大小比例,不要使音乐掩盖了解说,否则失去了解说的意义。

6.节目最后,片尾有职员表的字幕(可以在影片最后出现,也可以影片结束后单独出现),并配有背景音乐。

职员表中工种应具体,一般可分为策划、撰稿、编导(导演)、摄像、编辑、字幕、解说、后期制作。

职员表结束后,是一屏静帧5秒的“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字幕,背景音乐渐淡,节目结束。

四.电视访谈节目制作要求1.电视访谈节目采用EFP(电子现场制作)三讯道现场节目制作方式,在虚拟演播室(或演播厅)里制作完成。

需要全组成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导演负责节目的整体制作要求,导播负责现场的画面切换,音响师负责现场声音的采集(拾取),并提供高质量、清晰的声音信号给录像人员,灯光师事先调整好现场的灯光照明,摄像师注重各自机位拍摄的画面景别、画面的清晰、稳定,提供最优的画面给导播选择切换。

2.访谈的话题应健康、向上、活跃,以同学身边的事为主,邀请的嘉宾以学生为主,注意本节目的性质是谈话,而不是采访,所以要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谈。

主持人要会引入话题,说话亲切,打消嘉宾的紧张心态,使其谈得自然、真诚、可信。

因此,主持人应与嘉宾事先沟通、交流,明确访谈的内容。

节目结束之前,主持人应有结束语。

时长控制在15分钟左右。

3.在访谈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插入相关的视频画面资料,以避免画面的单调。

这些视频画面(素材)可以事先拍摄,并制作好片段,在节目后期制作时再插入访谈节目中。

4.访谈时主持人、嘉宾应注意服饰、发型,姿态。

最好分别佩戴领夹式话筒拾取声音,这样录取的声音才清晰。

音响师要事先调整好录音的电平,将声音信号提供给控制室里录像机进行记录。

5.演播室里三讯道(三台)摄像机监视器,应事先通过特技台输出的彩条,统一调整好亮度、对比度、色度,尽可能的使三台监视器的画面色彩一致,不能偏色。

预监和节目输出的监视器也需统一调整。

三台摄像机分别通过三台CCU-D50摄像机控制器来调整,使其亮度、对比度、色度,尽可能的一致,不能偏色。

6.导播事先确定好机位,并对每位摄像人员操作的摄像机所捕捉的画面要有规定和要求。

景别的大小、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画面聚焦清晰、运动镜头要有起幅和落幅、速度控制要匀,这些都是摄像师需要重点掌握的必要条件。

这样才能给导播提供满意的画面,以便导播现场进行画面的切换。

导播还要随时提醒摄像师,提前捕捉观众的反应镜头。

7.录像师事先应在录像带上录制1分钟的彩条,然后才能开始正式录节目。

在录制过程中,应时刻关注音频电平的大小,控制在0dB左右为好。

8.根据目前我们的制作条件(缺少调音台、切换台),访谈时人物较少,场地不需要过大,因此访谈节目可以在虚拟演播室拍摄。

采用先期三机同时拍摄,后期合成制作方式来完成。

9.在虚拟演播室架设好左、中、右三台摄像机,分别调整好三台摄像机的白平衡,使其色彩统一保持一致。

在没有调音台、视频切换台的情况下,采用固定机位,固定镜头拍摄(左、右机位分别拍摄嘉宾、主持人单人镜头,中间机位拍摄两人镜头)。

三台摄像机分别记录好现场的声音和画面,避免使用推拉、摇镜头拍摄,保持画面清晰、稳定。

尽可能一次完成拍摄,避免返工,提高效率。

10.将拍摄好的三个素材分别放在编辑软件中的时间线窗口三条轨道上。

先将三条现场声音对准(同步)后,只启用其中最好的一条声音,并处理好噪音和电平大小。

再将三条视频素材分别采用视频特效中的“蓝屏键”将其背景抠掉。

在时间线窗口再剪切画面,原则是谁说话用谁的镜头(画面)。

可以适当插入对方的反应镜头,或两人镜头。

提倡硬切剪辑,避免使用视频切换中的效果(“交叉叠化”效果除外),注重剪切点(编辑点)的准确性、适时性,尽可能做到镜头的剪切准确和流畅。

最后将剪切好的三条轨道上的视频素材放在11.准备好适合的动态背景素材供中间机位画面使用,在此动态背景素材基础上再加工制作左、右两个机位的动态背景画面,将其分别放在视频2轨中对应的机位画面下的视频1轨道上。

这样每个机位拍摄的画面中就合成了相应的动态背景。

12.节目剪辑完后,需要将谈话时的字幕加进画面,并与声音同步。

注意主持人与嘉宾的字幕字体有区别(如黑体、楷体)。

嘉宾镜头出现时,在其一侧应有嘉宾的身份、姓名竖行字幕出现。

一般来说,一句话或两个标点符号之间为一屏(一行)字幕,若字数过长,可分成两屏字幕出现,不能在字幕中添加标点符号。

字幕应统一是白字加黑边框,并且做到字幕的大小一致、出现的位置一致、与声音一致。

13.节目最后,片尾是职员表的字幕,背景音乐同时起。

职员表工种应具体,一般可分为策划、撰稿、导播(编导)、摄像、灯光、音响、编辑、字幕、解说、后期制作、视频技术等。

职员表结束后,是一屏静帧5秒的“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字幕,背景音乐渐淡,节目结束。

五.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要求1.电视综艺节目应采用EFP(电子现场制作)三讯道现场节目制作方式,在演播厅里制作完成。

节目形式不限,需邀请其他小组出演(场内演员由外组同学担任,主持人可以是本小组成员)。

导演对整个节目负责,把握好节目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健康上进,不要一味追求搞笑、讽刺、挖苦、作弄人。

时长10-20分钟。

2.电视综艺节目要有三讯道现场制作的导播方案设计,应包括:节目策划(选题);分镜头本(注明各镜头机位、景别、运动;场景平面图、场面调度图、机位图等);导播方案阐述等文字材料的准备。

导播负责分配小组人员的工作岗位,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人员,负责画面切换,技术人员负责统调三台摄像机信号,音响师负责将现场音频信号提供给导播控制室,灯光师负责现场灯光照明,录像人员负责现场的录制工作(特别要注意两条轨道音频信号的大小)。

3.演播室里三讯道(三台)摄像机监视器,应事先通过特技台输出的彩条,统一调整好亮度、对比度、色度,尽可能的使三台监视器的画面色彩一致,不能偏色。

预监和节目输出的监视器也需统一调整。

三台摄像机分别通过三台CCU-D50摄像机控制器来调整,使其亮度、对比度、色度,尽可能的一致,不能偏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