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学.ppt
四、债券回购市场
1、回购协议的含义 正回购:同一内容的资产先卖出再买进的合
约。 逆回购:同一内容的资产先买进再卖出的合
约。
四、债券回购市场
2、特征: 期限短,隔夜-7天,超过30天称为定期回购。 买卖的资产都是流通量大、质量最好的金融工具,如国库券; 回购的实质是一种有抵押品的短期借贷,最初目的是融资,后
发展为货币政策手段。 回购协议买卖价格是一致的,但卖方(融入方)要付息给买方。 回购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金融机构、企业和中央银行。
四、债券回购市场
3、我国债券回购市场的发展
STAQ即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于1991年上半 年首次推出国债回购业务。随后武汉、天津等证 券交易中心相继试办国债回购业务,各地的证券 交易中心也纷纷跟进。
促成交易顺利完成的组织、机构和个人。
组织体系
交易者
交易工具
媒体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融通资金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 第二、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 第三、是地域之间的资金转移。
(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三)宏观调控功能 (四)降低风险的功能
四、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金融市场概述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概述
一、 金融市场的概述 二、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四、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一、 金融市场的概述
(一)含义 (二)分类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一)含义
(二)分类
1. 按品种划分:货币、外汇、证券、黄金 2. 按期限划分:短期、长期 3. 按方式划分:现货、期货、期权 4. 按范围划分:地方、全国、区域、国际 5. 按层次划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交易所国债回购累计成交2.36万亿元,比上 年下降46.4%。
3、我国债券回购市场的发展
回购市场交易活跃,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资 金来源充足,3月17日超额存款金利率下调后, 市场利率走低,金融机构加强了短期资金运 用。从回购期限看,4月份起银行间市场质押 式回购隔夜品种月成交量首次超过7天期品种 月成交量,融资期限短期化趋势明显。
资金情况
五、国库券市场
1、定义:国库券发行与流通所形成的市场。
2、特点:国库券是为解决国库资金周转困难而发行的
短 期债务凭证,期限短,流动性好; 国库券发行频率高,但存量可观; 国库券发行一般采用间接发行方式由金融机构承销; 国库券安全性好,收益率合理且可以免税。 国库券市场交易活跃,既是投资者的理想场所,也是
5、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 同年,“上海资金市场”成立,其他区域性的拆借市场和融资中
心相继成立。 1986年武汉率先建立了城市信用社之间的资金拆借市场,后来扩
展到专业银行、人民银行和城市信用社之间的拆借。 到1988年,全国除个别省份外,都建立了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同业
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同时扮演债权人 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间接融资的特点
间接性 相对的集中性 信誉上的差异性较小 全部具有可逆性 融资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二、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主体 (二)金融市场客体 (三)金融市场媒介 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的媒介,从事交易或
三、CD市场
2、特点 CD与一般定期存单的主要差别: 不记名 可以自由转让 金额固定、面额大 存单期限1年以内,多为1-9个月 利率既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
三、CD市场
3、CD的发行 发行方式 :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 发行价格 :考虑其资信度、市场利率水平、
存单期限、市场资金供应状况等各种因素 4、CD的流通 通常由CD的投资人和经纪商组成
2005年,商业汇票累计签发4.45万亿元,比上年增 加1.0万亿元,增长30.1%;
累计贴现6.75万亿元,增长43.3%; 累计再贴现25亿元,比上年减少202亿元。 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1.96万亿元,增长32%; 贴现余额1.38万亿元,同比增加0.36万亿元,同比
增长35%; 再贴现余额2.39亿元,同比减少31亿元。
5、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2005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1.28 万亿元,同比减少1772亿元,日均成交50.9 亿元,同比下降11.8%。成交品种主要集中在 7 天和隔夜两个短期品种上,市场份额分别 为70.1%和17.5%。
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期限分别是1 天、7天、20天、30天、60天、90天和120天。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ing ):资金供 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形成直接债权债 务关系的一种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 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 债券等.
直接融资的特点
(一)金融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二)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三)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
(二)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稳定和效率 金融市场监管内容 ------包括金融市场监督和金融市场管理 ------金融市场管理指根据有关金融市场法律,规范
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以引导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金融市场监督指为了实现此目的,对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调节流动性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场所。
3、我国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我国真正意义的属于短期国债的国库券于 1994年才首次发行。
近几年来,国库券市场已获得较大发展。期 限结构包括月期、半年期和一年期。从发行 方式看,逐步采用市场招标的方式,并遵循 国际通行的短期证券贴现的方式发行,极大 地提高了国库券的发行效率和市场化步伐。 从国库券的流通方式看,有场外交易和证券 交易所场内交易两种。
(一)股票的定义及其特征
1、股票的定义 2、股票的特征 无期性 参与性 流动性 风险性 收益性
为什么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居 于重要地位?
●从货币市场的特点分析 交易期限短 满足短期资金的融通需求 交易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从各子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从宏观金融调控的角度分析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股票市场 二、债券市场
一、股票市场
(一)股票的定义及其特征 (二)股票的分类 (三)股票价格 (四)股票发行市场 (五)股票流通市场
1993年下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了国债回购 交易,推动回购市场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交易 量急剧扩大。
1996年4月9日,人民银行正式在公开市场业务中 启动了以短期国债为工具的回购交易。
1997年6月,全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开始启动运 行。
3、我国债券回购市场的发展
2005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累计成交 15.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6.46万亿元,日 均成交634亿元,增长69.2%。其中,质押式 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5.68万亿元,比上年增 加6.37万亿元,日均成交增长69.1%,增幅 同比高90个百分点;买断式债券回购累计成 交2223亿元。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 二、商业票据市场 三、CD市场 四、国库券市场 五、债券回购市场
2001年中国货币市场工具结构图 单位:%
0%
24%
22%
2% 52%
同业拆借 债券回购 现券买卖 票据交易
一、同业拆借市场
1、定义 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
成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
三、CD市场
5、我国CD市场的发展 1986年10月,由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首次发行后,各大商业银
行也随之发行了这一新型融资工具。 1989年,人民银行制定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管理办法》,
批准在全国推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发行对象以企事业单 位为主。存单面额有一万元、五万元、十万元、五十万元和 一百万元五种,期限为1个月、6个月和9个月。存单记名, 但可过户、转让。 但由于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出现非法融资、伪造存单诈骗以 及转让不活跃等情况,自1997年1月5日起,暂停了大额可转 让定期存单业务后,其发展一直受到限制。
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治,使市 场运行恪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循市场管理的过程。 二者相互补充,被称为金融市场监管。
(三)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1948)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199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 自律性组织
2005年,票据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票据融资快速增长,短期融资票据化趋势明显。 票据融资与短期贷款的比逐年上升。2005年,票据 融资同比增幅持续在30%左右,高于贷款同比增幅20 个百分点。
二是票据市场竞争激烈,利率水平逐步走低。2005 年3月,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低后,货币市场资金 面宽松,货币市场利率逐步走低。由于我国直接融 资渠道还比较狭窄,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向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利率逐步走低。
地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布了《商业汇票承兑、
贴现暂行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会计核算 手续》,决定全国普遍开展此项业务,从而初步形 成了票据承兑贴现市场。 1995年出台的《票据法》和《商业银行法》要求进 一步发展票据市场,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6、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3、同业拆借的特点
对融资主体资格的限制。。 融资期限较短。 交易额较大。 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 利率能够灵敏反映金融体系的资金供求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