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践教学管理文件的意见整理及问题解答按照2010年12月2日教学工作协调会要求,各系已按时将《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关于实验(实训)指导书编印的指导意见》、《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实验(训)报告书写与批改规范》、《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类型认定意见》、《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实习教学实施细则》及《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教师社会实践实施办法》等5项管理制度的讨论意见和建议提交到我部,经反复、认真阅看,已将有关建设性意见、建议进行了采纳、吸收,对各系存在的疑问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具体解答情况如下:一、关于实验(实训)指导书编印的指导意见1.实验指导书编写工作量的计算方法(标准)不合理,导致报酬太低。
(管理系人力、会计专业以及电信系)解答(个人建议):1、提高课酬标准(60元/学时)2、提高计算标准(降低每学时的编写字数,如学时数=指导书字数/2800字)2.实验指导书编写工作量的课酬标准较低(46元/学时),建议按100元/学时计算。
(管理系)解答:教师编写实验指导书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一定的创新成分,但过大提高课酬标准没有依据,何况出创新部分的价值在实验课课酬系数中有所体现。
46元/学时是专职讲师课酬标准的基准档,我们可以适当提高标准,按照53元/学时(专职副教授课酬标准基准档)3.实验指导书称呼问题,环生系建议改称呼为“XXX实验”。
(环生系)解答:经参考其他高校的称呼方式,一般为“实验指导书”或“实验讲义”,实验指导书是专业课程实验(实训)部分的指导、参考类书籍,因大多数专业的实验课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部分,所以书名改称呼为“XXX实验”反而不准确,与环生系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在课程性质和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4.实验指导书编写原则与要求的第7条中要求反映学生小组的分组情况,因指导书一般用2届以上,无法明确小组情况。
(环生系)解答:“学生小组的分组情况”是指学生分组的大致人数,不是学生姓名。
5.“若因教研室变更或停止使用造成的积压费用由相关教研室承担”不合理,环生系建议因外在(学院)的政策、教改等因素造成的变更和停用,不应由教研室承担。
(环生系)解答:同意环生系观点个人建议: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印刷,两年时间较长,容易导致书籍破旧、发霉。
6.实验指导书编写原则与要求中的第8条“在实际操作时导致安全事故的,应追究编写者相关责任”因有个界定。
解答:同意电信系建议,现修改为“在实际操作时因指导书内容(操作要求、流程等)有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应追究编写者相关责任。
7.其他事项中的第2条“销售单价=(印刷费+编写酬金)/书本数”,是否应按印刷册数付酬金更合理。
(电信系)解答:显然不是按印刷册数付酬金,教师编写工作量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方法不合适或标准过低可以修改。
销售单价的这个公式当时是出于编印成本的考虑,主要是想学生统一购买,在教材费中扣除,学校不负担此项费用也没有此项费用的预算。
考虑到销售单价计算公式的不合理性,现改为“销售单价=印刷费/书本数”,编写酬金列入预算,又学院支付。
8.其他事项中的第2条“销售单价=(印刷费+编写酬金)/书本数”,应该从销售额中提成15%作为教师的知识产权。
(管理系)解答:教师编写工作量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方法不合适或标准过低可以修改,教师编写的实验指导书是院内教学指导书籍,没有进行公开出版、发售,而且销售单价是直接按照成本计算得出的,没有盈利,何谈提成?9.是否有立项费(电信系)解答:没有,只是以立项的形式申请编写实验指导书。
二、实习教学实施细则1.实习教学中,对于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量和酬金的认定没有提及。
(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解答:为加强实习教学管理,我们起草了本实施细则,主要是为了明确实习的类型以及对各类实习的实习形式、实习时间、实习组织安排以及实习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带队或指导学生的工作量在《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管理办法》中已有明确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本学期会对实习总经费进行合理化切割,对指导工作量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
2.实习教学中,对本、专科生的费用进行区分是不合理的。
(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电信系)解答:我们参照本、专科教学经费相同比例的原则制定标准,由于本、专科学费的不同,层次有区别,培养规格和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费用标准不一样。
3.管理系认为各类实习配备的教师数量标准偏低(即每个教师所带学生人数较多)。
(管理系旅游专业、环生系)解答:我们规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原则上分别按50人、30人、25人以及15-20人的标准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确实因实习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实习效果的,可适当提高配备标准,教务部也会根据具体实习情况审核。
4.本科生80元/生专科生60元/生的认知实习标准,建议提高认知实习经费标准(管理系旅游管理)解答:实习教学生均总经费本科生由原来的600元提高到了800元,涨幅33.3%,专科生由原来的320元提高到了500元,涨幅56.3%,应该来说涨幅还是非常大的。
认知实习因实习时间短,只有1-2天时间,相比其他实习而言,这个标准应该算比较高的。
5.建议课程实习时间安排在该课程理论教学即将结束的一个月内实施(管理系旅游管理)解答:理论课程没有上完,如何进行课程实习!因此课程实习应该是在该课程结束后进行。
目前我们学院理论课教学基本按照18周/学期进行开设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修改培养方案时考虑实习时间,在不减少理论课时的前提下压缩理论教学周数,腾出实习周数,也可以考虑安排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实习。
6.专业综合实习时间2周左右时间过长。
(管理系旅游管理)解答:专业综合实习作为毕业实习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实习任务应该比较重,内容比较多,保证应有的实习时间确实有必要。
7.实习经费中应不包括教师的补贴(指导工作量),而且2学时/天的补贴标准不合理(偏低)(管理系旅游管理)解答:实习教学经费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一项专项经费,教师工作量补贴是实习经费中的一项,应包括在实习经费中。
前面已经解释过工作量补贴标准会在《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管理办法》中进行合理的调整。
8.实习经费中只分了艺术类和非艺术类,按理说一般工科实习经费应比文科高,建议提高工科实习经费。
(环生系)解答:艺术类实习经费较其他专业高主要是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去较远的景点进行采风、考察、写生,交通费是一笔大的费用。
而非艺术类专业的实习地点一般在武汉市或附近市郊企业,同时这一分类方式也是参考、借鉴了其他各类高校的经验。
9.询问辅导员是否参加认知实习的管理及如何计算报酬。
(电信系)解答:《实习实施细则》中明确说“指导老师应由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
”因此需要教师指导的实习辅导员不需要带队,带队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不需要校内教师指导的实习既可安排辅导员带队也可安排专职教师带队。
教师指导工作量标准在《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管理办法》中已有明确规定。
10.多出讲到集中实习,多少人算集中实习?(电信系)解答:集中实习是指由教学单位统一组织安排的、有一定规模人数参加的实习。
原则上应达到至少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标准,确实因实习环境、条件的制约,可减少人数,但每个实习点不应低于12人。
11.课程实习不超过一周,专业综合实习在两周左右,实践相差一半,费用却一样,似乎不太合理。
(电信系)课程实习经费是包含一门课程的还是两门课程的,不太明确(计科系)解答:2个系提的问题差不多,可能是没有看清楚或不明白课程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的经费使用情况。
课程实习经费与专业综合(生产)实习经费合并实行总量控制,结合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本科一般安排1—2次课程实习,专科安排一次课程实习,本、专科各开展一次专业综合(生产)实习。
12.毕业实习因学生太过分散或学生中途换实习点,与实习申请有出入,能否以实习报告为准。
(电信系)解答:集中实习应做到实习前提交申请表,实习后完成实习报告,申请表与实习报告应一致。
分散实习不必做到每人一份填写申请表,可(按实习大致地点、实习单位类型或实习形式)分类填写一份或几份申请表,以系为单位提交审核,以实习报告为准报销。
13.学生实习时间可否确定在15—20天,学生有更多时间找工作。
(艺术系)解答:艺术系没有明确上述提问中的实习类型,从“学生有更多时间找工作”这句话可以确定是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所有实习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因为学生找工作就减少实习时间。
相反,学生毕业实习完成的出色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毕业实习时间必须得到保证。
14. 学生实习经费补贴、教师指导工作量以及实习单位管理费等操作方法能否便捷。
(艺术系)解答:《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管理办法》通过一年多的试行,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教务部已在着手修改实习经费,修改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合理切割总经费,淡化教师交通费、工作量等单项经费标准。
15. 毕业实习历时6周,每省费用比4周(课程实习、综合实习)的费用还要少,不太合理。
(计科系)解答:毕业实习我们现改成4周以上,这样与课程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的总实习时间差不多,之所以前者比后者经费少,一是因为后者必须是集中实习,涉及到教学单位的联系费,教师的相关费用;二是后者的次数一般在2次以上,存在相同项目的费用重复使用的情况。
三、实验(训)报告书写与批改规范1.批阅规范中的第3条规定“教师签名及批改日期应在评阅意见栏右下角填写”建议只需在实验报告成绩表上签字。
(管理系会计学)解答:同意,前提条件是要求在每门课实验报告的封面上明确批阅教师。
2.实验报告批阅费应该明确(管理系会计学)解答:批阅费标准在已经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
3.因新闻系的实验大多体现视频音像、报纸版面、网页等,无法表现批阅规范中的第2条规定“实验(训)报告必须体现批改痕迹,如有错误,批改教师应在报告上标出或提示”,建议删除本条规定。
(文法系)解答:不应删除。
学生可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提供部分相关支撑材料(复印件),批阅教师对支撑材料进行批阅。
同时批阅实验报告不仅仅是批阅实验作品,更主要是对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批阅。
4. 书写规范中实验报告内容的规定不合理。
原因是实训课主要以训练学生实验-分析-写作能力,因此不应按此实验报告内容的标准。
解答:同意。
由于各学科存在各自的专业特点,统一的规范、标准确实不切实际,个人建议将名称改称为《实验(训)报告书写与批改的指导意见》。
5. 因工科类实验课程较多,教师批阅的工作量大,建议批改时间延长至1个月以内。
(环生系)解答:考虑到工科专业实验报告的特点,适当延长时间至3周以内,经、管、文、法类批阅时间不变。
6. 因批阅单个实验报告的工作量大,建议根据实验类型,调整课程设计、技课以及综合设计类的实验报告批改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