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机油应用相关问题和解答
1.为什么在用制冷剂R12的制冷循环系统中不能使用加有降凝剂和增粘剂的冷冻机油?
这是因为这样做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不少润滑油调和厂以低粘度、低凝点的油料为基础油再添加降凝剂、增粘剂生产N46、N68冷冻机油。
虽然这样生产的冷冻机油其理化性能也能符合SH0349-92的技术要求,也能用于开启式的氨制冷系统,但却不能用于R12制冷系统吗,否则很快就会发生毛细管、蒸发器及油滤等部位的堵塞,致使制冷循环中断,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这是因为降凝剂和增粘剂都是长链高分子化合物,在R12中的溶解度很低,当含有这些添加剂的冷冻机油与制冷剂混合后,在常温下会有大量该添加剂的絮状物析出,最后堵塞毛细管、蒸发器和油滤。
因此加有降凝剂、增粘剂的冷冻机油绝不能用于R12制冷系统中。
2.为什么全封闭和半封闭制冷压缩机对冷冻机油的绝缘强度有较高的要求?
与开启式制冷压缩机不同,全封闭和半封闭制冷压缩机的机体和电机置于同一个机壳内。
这种压缩机结构紧凑、密封性好,但由于冷冻机油不可避免地要与电机的绕组和接线柱相接触,因此要求冷冻机油要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以阻止冷冻机油在工作电场下被击穿。
一般要求其绝缘强度大于25KV
3.在全封闭制冷系统内如果混入了空气,会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处理?
在全封闭制冷系统内如果混入了空气和溶解性的气体,将会促使油品氧化,加速冷冻机油与制冷剂的化学反应和金属材料的腐蚀,且由于空气是不凝性气体,在制冷循环系统还会引起异常的高温从而导致制冷效果的降低。
防止空气混入制冷系统的方法有;
(1)对制冷循环系统进行真空脱气,把系统内以及溶解于油中的空气排尽
(2)严防空气从低压系统和轴封等不严密处渗入制冷系统内。
4.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曲轴磨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曲轴磨损的主要原因有:
(1)冷冻机油是影响曲轴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在制冷系统中使用了不符合要求和质量不好的冷冻机油就可能导致曲轴磨损。
高速多缸的压缩机由于转速高、负荷大、排气温度高;从而对冷冻机油的品质和润滑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如果油品的粘度过低或润滑油不清洁,都会使曲轴发生异常的磨损乃至损坏。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压缩机的技术规范选用适宜品质和适宜粘度等级的冷冻机油。
使用过程中还要加强润滑系统的清洁工作,定期清洗压缩机,更换新油以确保压缩机的曲轴总是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之下。
(2)操作中经常发生湿冲程。
压缩机湿冲程使液体进入曲轴箱,与冷冻机油混合并起泡沫导致各摩擦部位的润滑效果下降从而加剧磨损。
选用高效油气分离器并调整制冷工况可以有效地防止制冷系统发生湿冲程
(3)轴瓦质量差。
曲轴上轴瓦和连杆轴瓦大部分采用巴氏合金。
合金中的杂质或磨损金属颗粒如果嵌入金属层都会使曲轴的磨损加剧。
因此应选用优质轴瓦或是定期更换轴瓦以防止或减缓曲轴的磨损。
5.引起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油耗量过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油耗量大大超过规范的要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气缸和活塞之间装配间隙过大
(2)活塞环和油环的搭口间隙过大,弹力不足
(3)曲轴箱中的油面过高
(4)所用润滑油的粘度过小蒸发损失过大或油温过高
(5)压缩机操作不当,致使液氨进入压缩机;曲轴油箱内的液氨从油中蒸发使润滑油呈油雾和泡沫状,在吸气和排气过程中被活塞携出。
(6)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从而相应地提高了气缸内油的蒸发率。
当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从80℃提高到140℃时,冷冻机油的蒸发损失将增加11倍
解决油耗量过大的方法有:
(1)检查和调整气缸和活塞、活塞环与油环间的间隙
(2)选用挥发性小、等级适宜的高粘度冷冻机油
(3)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效率
(4)找出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予以排除
6.冷冻机油如进入制冷系统会对后者产生什么影响?
活塞式、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排气温度可达90-140℃,于是会有部分润滑油气化成5-50um的微粒,随制冷剂蒸汽进入制冷系统,另一方面,当压缩机排气速度达到24-30m3/h,也容易把部分润滑油带入制冷系统。
润滑油进入制冷系统会引起下列问题:(1)使冷凝温度升高,相应地冷凝压力也升高;这是由于润滑油进入冷凝系统后产生油膜,使热阻增大、传热系数K减小。
当冷凝器热负荷一定时,随着K值的减小,冷凝温度升高。
(2)使蒸发温度降低,相应地蒸发压力也降低。
在蒸发器表面附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耗电增加11%-12%
总之,如果润滑油进入到制冷系统,将造成热交换效率下降,制冷量降低,功耗增加。
因此,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必须设置高效油分离器,使用低温流动性好的冷冻机油,并应随时放油、换油,以使蒸发器和冷凝器经常保持良好的传热效率
7.如何选择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用的润滑油?
由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采用润滑和密封两个不同压力的系统,而且在叶轮轴上使用了密封效果很好的轴封装置,这就保证了润滑油不被带入冷凝系统和蒸发系统。
因此,对技术状态良好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可以不选用冷冻机油,而依据符合的大小分别选用N32、N46和N68的汽轮机油作润滑油。
对密封程度较差、润滑油能随制冷剂进入冷凝蒸发系统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则应选用适宜性能的冷冻机油。
8.检修氟利昂制冷压缩机时应注意些什么?
每次检修后重新安装时不要让气缸及其余部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进入制冷系统;在无法避免水蒸气进入的情况下,则应用干燥的压缩空气或二氧化碳进行吹扫,使水蒸气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
再者,由于氟利昂有易溶于润滑油的特性,在每次拆、装压缩机后,必须保证润滑油能正常的返回压缩机中,否则,润滑油积聚在附属设备和管路中会导致换热器设备传热系数降低,制冷效率下降。
9.什么是“油击”?为什么可以通过提高冷冻机油的抗泡性来防止油击?
在氟利昂制冷系统内,氟利昂在油中的溶解量会因温度和压力而异。
温度越低或压力越高,氟利昂溶于油中的量就越大.如果压缩机发生较长时间的停机,曲轴箱内的压力就会逐渐增高,温度逐步下降。
此时氟利昂便大量溶于油中。
当压缩机停机一段时间后再启动时,由于曲轴箱内的压力迅速下降,就会引起冷冻机油中氟利昂制冷剂的剧烈沸腾蒸发,并产生大量油沫状气泡,后者进入汽缸,造成冲击气缸的事故,这就叫“油击”。
油击和冷冻机油的起泡现象是分不开的,在冷冻机油中加入抗泡剂提高油品的抗泡性能,就能较好地防止氟利昂迅速蒸发时产生的泡沫,阻止油击现象的发生。
泡沫性能已成全封闭系统冷冻机油的一项重要指标。
10.微量水分对冷冻机油性能有哪些直接影响?
(1)水对绝缘强度的影响,随着冷冻机油中水分降低,绝缘强度升高
(2)水对絮凝点的影响,随着冷冻机油中水分降低,絮凝点呈下降趋势
(3)冰塞现象:在制冷循环系统中,由于少量水在节流装置冷凝成冰而出现堵塞节流装置的现象。
一般情况冷冻机油含水量的报废指标为100×10-6
用氟利昂作制冷剂的全封闭和半封闭压缩机,虽然氟利昂溶解水很少,仅能溶60×10-6,但要求不超过35×10-16。
氨制冷系统对水分也很严格,溶有水分的氨能使油乳化,并在油箱内产生大量泡沫,不仅降低油的润滑性,而且不能正常供油,导致磨损和发生故障。
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铵还会腐蚀金属部件,加速油品变质。
10.目前有哪些主要制冷剂?
现在处于过渡期,非环保型制冷剂(氟氯烃)虽然受到限制,但仍和替代型制冷剂(氢氟烃)被同时使用。
在日本,制冷剂向氢氟烃转型的工作进展较快,家用空调器有95%以上的制冷剂已用R410A替代氟氯烃,40%的商业用空调中制冷剂转为R407C或R410A。
但在中国、东亚地区,R22制冷剂仍独步天下。
美国R22仍然是单元式空调制冷剂的主流,已转用R410A制冷剂的比例仅有3%左右。
在欧洲,制冷剂转型使用R407C的比例已达40%。
11.利用低粘度冷冻机油节电应注意些什么?
利用冷冻机油的低粘度化节电已成为制冷压缩机节电的一个重要方面。
使用低粘度油品可以减少压缩机个摩擦面上的摩擦力矩,提高压缩机的输出功率和COP值,降低耗电量。
目前,在小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中已普遍使用N15冷冻机油替代传统的N32冷冻机油,初步估计可节电3%-5%。
粘度更小的N10、N8冷冻机油也正在实用化
使用低粘度油品节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低粘度油品节电效率与环境温度有关。
环境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节电;当环境温度升至30℃以上时,节电效果变化不明显
(2)不能无限制地降低冷冻机油的粘度。
当油品的粘度低至5mm2/s时(40℃),由于密封效果下降,节电方面要产生相反的影响
(3)由于深冷脱蜡的石蜡基油具有粘度指数高,粘度受制冷剂的影响小等特点,是冷冻机油低粘度化节电的主流。
(4)利用低粘度节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压缩机的运转条件、油温等都会影响节电效果,因此须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