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思考启示

大数据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思考启示

大数据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思考启示
一、大数据时代给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带来的机遇。

当前,以大数据为主要代表的新一轮信息化革命正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全球,大数据所带来的全新思维观念和深刻技术革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访问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人大传统的监督理念和监督方式方法提出了诸多挑战,也为人大监督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措施,是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创新发展。

大数据时代,与以往信息化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过去偏重于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开发及维护,而忽视了数据本身的挖掘。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已经成为最关键的枢纽。

运用大数据强化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政府预算大数据的收集、处理、挖掘并呈现重要信息,有效解决预算审查监督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更好地提升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能力。

(一)财政信息化建设为实施以大数据为核心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财政部门是数据密集型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数据和信息一直以来都是财政工作的基础。

近几年来,财政部门在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财政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国产化应用等方面,工作力度大大加强,财政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以“金财工程”为基础的财政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比较完善。

这为实施以大数据为核心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大数据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有利于提高预算监督效率,随着“金财工程”的整体推进,各级财政部门掌握的数据越来越明细、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预算监督所需要的数据不仅仅停留在财政预算数据上,还涉及到大量的业务数据,广泛分散于财政、税务、国库、国资、社保、市场监管等各个部门。

虽然政府预算监督拥有了海量的数据信息,但是若得不到有效的分析处理,也无法为预算监督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只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当前,大部分预算联网监督还主要通过单纯的数据收集、查阅和简单的平面化数据分析,往往以经验判断和抽样监督为主。

大数据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将预算监督重心转向历
史对比、问题发掘筛选、分析评估和预测预警。

除了传统的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外,大数据能够挖掘和发现传统分析方法以外的事物相关性,融入了数据挖掘、结构和非结构数据类比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方法,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预算联网监督只能着眼于整体而非样本,着眼于科学分析而非经验性判断,才能真正实现让“数据说话”。

(三)运用大数据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有利于提高监督选题精准度。

预算资金安排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抓住监督选题这个“要害”,时时紧扣监督的“点”,才能开展“精确制导”式监督。

每年有关预算资金的监督议题一般是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确定的。

这种方式的弊病是人民群众参与度不足,难以准确把握百姓呼声和时代脉搏。

为此,运用大数据开展监督工作,搜集的信息才会足够全面、客观。

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和梳理代表会议审议发言和所提议案建议。

每年人代会,人大代表提出的海量议案和建议就是宝贵的大数据资源,不仅反映交通拥堵、看病难、食品安全等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而且还涉及经济长远发展等。

另一方面,人大在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时发现的问题资金,也都是预算监督的选题来源。

因此,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信息整合和集成功能,可以为预算监督议题制定提供更为系统、
准确的依据。

(四)运用大数据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有利于提高人大代表参与度。

如何发挥人大代表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主体作用,是当前人大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由于人大代表从各行各业中选举产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再加上预算涉及的内容量大面广、专业性较强,许多人大代表即使有意愿,也不知道如何开展预算审查监督。

大数据的应用有三大要素:数据本身、数据挖掘和结果展示,其中最重要的是挖掘数据展示重要信息。

数据可视化,通过深度挖掘各类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将数据加工处理成各种统计图、表格、趋势图等形式,提出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综合数据分析报告,使庞杂的数据关系变得简明易懂。

这就给人大代表搭建起了一个新平台,可以充分了解政府及其部门年度工作重点,办什么事、花多少钱,审查前做到“胸中有沟壑”,审查时“有的放矢”,从而切实为人民管好“钱袋子”。

当前,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构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预算联网监督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就现实情况而言,大数据监督乃至一般的人大信息化进程都还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准备不足,大数据思维观念还有待树立;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割据”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在财
政部门内部也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人大联网监督数据基础不够牢固;数据挖掘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数据挖掘混合型人才不足等等。

二、X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实践。

X年,X市人大在全省率先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通过专线与市财政局连接,利用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有力地增强了预算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积累了一定的预算联网监督经验。

X年X月,X市人大自主研发的“X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经过半年时间试运行后正式上线。

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预算审查监督的全口径、全过程和全覆盖,推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为开展预算决算审查和预算执行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X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对接了市财政局X个业务系统,横向联结人民银行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市场监管局工商法人登记库和组织机构代码库等部门数据,通过海量数据归集、清洗、运算,构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数据库。

系统共设置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转移支付、部门预算、专题分析、政府预决算审查、部门预决算审查、宏观经济、人大业务知识库、代表服务和综合智能检索等X个功能模块。

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色:
(一)全面覆盖:系统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