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课件

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课件

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 就是散曲, 怀古是散曲的 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 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 浩所 作的《山坡羊潼关怀 古》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定这首散曲的格式, 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 数、平仄、押韵格式
曲牌名
题目
潼关——古关口名,现 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 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 河,非常险要。
元代三大散曲名家:
张养浩,马致远,徐再思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 白(对白)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 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自幼 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 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 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曾任监察御 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 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 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 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成为 千古文坛以身殉职第一吏。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 对官场黑暗时常流露不满。又能诗,有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 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总结概括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潼 关 怀 古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
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 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 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揭示出人民 悲惨命运的所在,从而表达了作者 悲愤伤感之情,同情百姓之感以及 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1. 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分 析结构特点,并指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特点:写景-----感受-----主旨,这是一种 层层深入、篇末点题的写法 好处:主题从写景抒情中自然得出,真实可信。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①拟人修辞,山本是静止的,“如聚” 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 的众多和动感。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 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 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3、作者为什么“望西都,意踌躇” ?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的意义?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总结概括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1. 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分析结构 特点,并指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第一层 写潼关的雄伟险要气势。 第二层 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 情。这总写作者的感慨,点明主旨
潼 关 怀 古
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的意义?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 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在这里,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 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 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 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 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 是难能可贵的。
②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 静的情绪。 ③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暗示潼 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铺垫下文。
潼 关 怀 古
•3、作者为什么“望西都,意踌躇” ? 远望古都,诱发怀古情思,心内百感交 集。“意踌躇”三字,写出作者心头忧郁 的情感无以言表的状态。他望着这个曾经 扮演过秦汉等朝无数历史故事的地方,这 里曾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无数兴亡的业 绩都已经过去了,那代表着盛世的宫阙都 已化为尘土。宫阙的存废又代表了时代的 变异,也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面 对如今的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简言之,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 凉,使得他“望西都,意踌躇”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 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古称长安为西都,洛 阳为东都
犹豫、徘徊不定,心事 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 伏,感慨万端,陷入沉 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望西都,意
踌躇。
译文:遥望古都长安,陷 于思索之中,内心想得很 多,思绪此起彼伏。
令人伤心的 是, 形容 词作动词
宫殿。阙: 皇门前面两 边的楼观
元代曲作者
•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luán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tóng 山河/表里/潼关路.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准情感
望西都, chóu chú 意踌躇,
xí ng 伤心/秦汉/经行处,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què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中国元曲四大名家
关汉卿,号已斋叟,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 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为《倩女离魂》
伤心
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秦朝都城咸阳 西汉的都城长安 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译文:令人伤心的是在途中 经过的秦汉宫殿遗址上,看 到了当年那无数间宫殿早已 化作了尘土。
潼 关 怀 古
他望着这个曾经扮演过秦汉等朝无数历 史故事的潼关,这里曾是好几个朝代的都 城,无数兴亡的业绩都已经过去了,那代 表着盛世的宫阙都已化为尘土。宫阙的存 废又代表了时代的变异,也是国家由盛到 衰的真实写照。 作者目睹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 凉而生悲凉伤感之情的句子是: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 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 中所作。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 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 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 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 途径潼关写下此曲。后因积劳成疾, 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 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 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 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 关古迹,表现一个历史的主题。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 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 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潼 关 怀 古
潼关要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得关中者得天下
潼关战场
潼关战场
潼 关 怀 古
秦国从晋国夺取潼关之后,开始剿灭六国 的大业。 东魏乘关中大荒,发兵10余万 ,准备击 灭西魏,后败。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10多万,两次攻打屯 兵潼关的马超。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击败潼关唐军10 万,夺取潼关,直捣长安。
5、总结概括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潼 关 怀 古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
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 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 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揭示出人民 悲惨命运的所在,从而表达了作者 悲愤伤感之情,同情百姓之感以及 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山:峰峦如聚 (视) 凭吊 忧 写景 水:波涛如怒
雄伟险要 兵家必争 (听 )
虑 国 计 民 生
怀古 抒情 主旨 议论
望:西都 战争连连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改朝换代 兴 百姓苦 同情人民疾苦 亡
主旨: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 样子的句子是:
望西都,意踌躇。
总结全课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 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 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 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 情壮志。 • 《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 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 思想感情。
形容群峰攒集, 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形容黄河波涛的 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 要。具体指潼关外有 黄河,内有华山。 山河:华山和黄河。 表里:即内外。 古关口名,现属陕 西省潼关县,关城 建在华山山腰,下 临黄河,非常险要
潼关路。
译文:(华山的)群峰众峦好像从四面八 方在这里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 的汹涌澎湃, 潼关内外山河雄伟,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地势险要坚固。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盛。具体指的是天 下太平,百姓安居乐 业,政权的统治稳固
衰亡,灭亡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译文:(世世代代以来, 无论哪朝哪代,)一朝兴 盛,百姓受苦;一朝衰亡, 百姓依旧受苦。
潼 关 怀 古
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的意义?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 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在这里,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 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 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同情百姓, 谴责封建统治者) 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 能可贵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