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操作

4.挑刺法 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 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2毫米,随即 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 也有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 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复盖 敷料。此法常用于肩周炎、胃痛、颈椎综合征、失 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2. 现代西医认识
1、刺血疗法有促使血液循环障碍改善的作用。 2、刺血疗法有促使良好的镇痛作用,特别是对缺血性疼痛能迅速 止痛。 3、刺血疗法能阻止细胞和组织的病理性萎缩和变性,以促使病变 细胞的修复。 4、刺血疗法有促使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5、刺血疗法有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使炎症恢复的作用。 6、刺血疗法有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 7、刺血疗法有抗过敏及止痒作用。 8、刺血疗法通过对微循环的调整,有促使神经细胞机能恢复的作 用。 9、刺血疗法能调控机体的温度,有退热作用。 10、刺血疗法有延缓机体的老化和抗衰老作用。

关于出血量


③ 中等量:中等量出血是指放血量在30毫升左右。 主要用于一些外科感染性疾患以及部分急症如疔,疖, 痈疽,乳腺炎和急性软组织扭伤,中暑,各种痛证,精神 系统疾病等。常在四肢部用三棱针点刺法。 ④ 大量:出血量超过50毫升,达几十或者上百 毫升,甚至更多者的大量出血。这种方法多用于一些慢性 全身性疾患和部分急证实证,如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 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癫狂等。放血时可以用三棱针缓 刺加罐或注射器抽吸。
放血疗法
概念



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 方法,叫三棱针刺血法 (three-edged needle therapy)。古人称之 为"刺血络"或"刺络"(puncturing collateral ),现代称为"放血疗法 "(bleeding therapy)。三棱针是一种用不锈钢制成,针长约6厘米 左右,针柄稍粗呈圆柱形,针身呈三棱状,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 的针具。 三棱针古称“锋针”。古人对此十分重视,如《灵枢· 九针论》谈到九针 中的锋针主要就用于“泻热出血”;《灵枢· 九针十二原》则提出了“宛 陈则除之,去血脉也”的治疗原则;《灵枢· 官针》中更有“络刺”、“赞 刺”、“豹纹刺”等法的记载。《素问· 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 去其血。”《灵枢· 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 去其血络。” 由此可见,古人在刺络放血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也表明三棱针刺络 放血法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针刺法。
作用


三、镇静 针刺放血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 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癔病、破伤风、癫痫 等疾病有一定效果。 四、消肿 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 限,多因气滞血淤、经络壅塞所致。针刺放血可 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使 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
放血部位



根据病症,进行不同的取位。 病变局部 阳性反应处 对称反应处 所过部位经脉的井穴 其他反应处
七、例子




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 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 放血疗法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 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 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 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 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 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 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 放血的天数。 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 (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 海。 操作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 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 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 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 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 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 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
操作



三棱针的针刺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 刺法四种。 1.点刺法(速刺法) 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 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之用2%碘酒棉球消毒, 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捏 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 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毫米。对准已消毒的部位, 刺入3~5毫米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 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指、 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 太阳等穴。
作用



五、急救开窍 针刺放血的急救作用,向为古代医家所重视,民间流 传也较普遍。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 毒蛇咬伤等急症,经针刺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 除 六、解毒 针刺放血有解毒消炎作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 腺炎、急性阑尾炎、丹毒、疖肿、红眼病等,针刺放血 治疗可以促使炎症消散。 七、化瘀消癥 针刺放血有活血、化瘀、消癥作用,瘀血和癥瘕积聚 治之有效。
关于出血量

2

在具体操作时,对刺络出血量一般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①微量:出血量在1滴左右,包括局部充血,渗 血以及《内经》中所载"出血如大豆"、"见血而止"及"微 出血"等情况。微量放血主要用于较大面积浅表疾患如神 经性皮炎,下肢慢性溃疡,银屑病,白癜风,末梢神经炎, 顽癣以及慢性软组织劳损,头痛,不寐等,常使用皮肤针 散刺。 ② 少量:出血量一般在10滴左右,(大约半毫 升),少量血主要用于头面以及四肢指(趾)部穴位的一 些急性、热性病如盛冒,急性结膜炎,急性咽炎,急性扁 桃腺炎,疟疾等。常使用三棱针速刺法。

关于出血量




1 在刺络疗法中,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 治疗效果的好坏。原则上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的不同情况而定。 体质:一般外轻力壮,气血旺盛者出血量可稍 多,年老体弱,小儿妇女则出血偏少。 ② 部位:头面、四肢指(趾)部出血量宜少。 四肢部出血量可略多。 ③ 病情:阳证、实证、热证、新病刺 血量偏多;阴证,虚证、久病则出血量宜少。
注意事项


1.对患者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点刺时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 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损害其他组织。一般出血不宜过多,切 勿伤及动脉。 4.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 使用本法。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谨防晕针。 5.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3次为1疗程,一般每次出 血量以数滴至3~5毫升为宜。
作用


一、泻热 针刺放血可以退热,古医书有“泻热出血”的记载。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针刺放血治疗,对外 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比较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 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 二、止痛 针刺放血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如神经性头 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 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 失。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 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针刺 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 变化,“通则不痛”刺法 又叫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 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 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 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 的目的。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 癣等。
操作

3.刺络法 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 心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 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 刺入脉中(2~3毫米),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 出少量血液,出血停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当出血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 毒邪得泻。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 吐泻、中暑、发热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