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工艺1射线检测工艺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杭甬天然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工程射线检测工艺编制:范海龙审核:杨大华批准:刘一麟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二00四年十一月十日射线检测工艺射线检测工艺流程图:无损检测计划与方案射线检测工艺卡监理检测指令暗室准备洗片机参数设定药液检查检测准备标识准备胶片暗袋检测时间设备准备透照现场准备曝光参数选择定位与标识警戒区设置RT透照暗室处理评片、审核记录报告资料、底片存档报告监理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图:无损检无损检无损检测设备无损检测工艺自检合格焊口检测指令无损检评定记录移交、档案执行标准编制报告NDT IINDTⅡNDTNDT Ⅱ报告签发技术负责人射线检测质量控制图:`资料标准外检检测复核部位、射暗室审 评 委托RT RTRR 检测检测RTRT合不返修签发报签发综统计档案RT 技术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杭甬天然气管道工程射线检测工艺RT 质 量 控 制 程 序 图盖章发放归批准审核 检测项在 受 检编制检测报告监检审核 RT编制检拍 片 暗 室 初 评 外检合格 RT准 人员、设备、材料记录、发出检测结 RT复 评底片质量产品不返批准编制成立项目部经1射线检测主要技术措施1.1表面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修整。
1.2 检测人员a.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b.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c.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应按GB4792-84标准和国务院第44号令规定,健康符合,进行安全防护,并取得《放射工作证》,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每三月监测一次。
现场检测时,应设置安全区域,有明显警示标志,以防他人误入。
1.3 检测设备a. X射线管道爬行器HR—2具有适应特殊地段(如山区、水网)的能力,最大爬坡度能力为40度,连续爬行距离可达2公里,工作温度范围为-20度--+70度。
b. X射线探伤机定向成都华光 XXG3005c. 自动洗片机苏星1.4 器材、材料a. 工业胶片本工程采用爱克发C7和C4胶片,胶片规格为1400*80mm 700*80mm,b. 增感屏、象质计、暗盒、铅字和沟槽试块等选用合格厂商,符合标准规定。
射线种类增感屏材料规格前屏厚度后屏厚度X射线铅1400X80 0.03 0.03-0.1 X射线铅360X80 0.03 0.03-0.1透照厚度的计算方法透照方法透照厚度T A(mm)双壁单投影法T×2+2单壁单影法T+2象质指数与透照厚度的关系透照厚度mm >6-8 >8-12 >12-16 >16-2>20-25 >25-32 >32-50象质指数编号14 13 12 11 10 9 8 线直径mm 0.16 0.20 0.25 0.32 0.40 0.50 0.632 射线检测工艺2.1适用范围根据杭甬天然气输气管道的特殊条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程可靠性。
本工艺适用壁厚2mm~30mm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杭甬天然气输气管道及站场管道焊口射线检测。
《管道焊口射线探伤工艺卡》(附录1)是本规程的补充,由检测项目部按规定组织编制。
2.2引用标准SY4056-93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GB5618-85 《线性象质计》GB4792-84 《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2.3检测人员a.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b.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1.0并要求距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c. 底片评定、审核以及报告签发人员必须具有Ⅱ级或Ⅲ级资格证书。
2.4安全防护a.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GB 4792标准要求,进行安全防护培训,并应备有剂量测试设备,对透照环境的照射率和个人剂量进行监控。
b. 现场检测时,应设置安全警界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警示标志,夜间应设红灯,以防他人误入。
2.5设备、器材和材料2.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a. 便携式X射线机能量的选择按设备的规定执行。
b. 透照不同厚度的管道对接焊缝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规定的范围内(不含使用管道爬行器)。
c. 管道爬行器的能量由设备性能定。
d. 在满足射线穿透力的前提下,宜使用较低的能量,以获得高的照相质量,对小口径管双壁双影透照以及变壁厚管透照时,为增大宽容度,提高检出率,可适当提高管电压,减少曝光时间。
2.5.2采用苏星自动洗片机表1:制造厂型号有效焦点尺寸(mm)透照厚度范围(mm)备注丹东XXG-3005 2.5×2.5 2~50丹东XXH-2505 1.0×2.4 8~35 周向丹东HR-2 1×2.5 6~24 周向a. 胶片在本工程中使用“AGFA”工业射线胶片,型号C7、C4,规格为70或80mm 宽。
使用管道爬行器进行检测时,单张片长为1400mm。
使用X射线机进行检测时,使用天津III型胶片,单张片长为300,360mm。
b. 增感屏采用金属增感屏。
金属增感屏的选用见表2。
表2射线种类增感屏材料前屏厚度(mm)后屏厚度(mm)≤300KV 铅0.05-0.16 ≥0.10c.2.5.4象质计采用线型金属丝象质计,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的规定。
(1) 象质计的选用a.外径大于114mm的管道射线透照时,象质指数应符合表3规定。
b.一般按表4确定象质计型号。
象质指数表(mm)表3要求达到的象质指数线直径(mm)透照厚度TA15 0.125 ≤614 0.160 >6~813 0.200 >8~1212 0.250 >12~1611 0.320 >16~2010 0.400 >20~259 0.500 >25~32象质计型号表4象质计型号10/16 6/12透照厚度TA(mm)≤16 >16~30c.管道外径≤76mm时, 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选用Ⅱ型专用象质计,单根丝长度应大于管道周长。
d. 透照φ813×11.9管道焊口,象质指数应见13号,φ813×14.2象质计应见12号,象质计型号Fe-10/16。
(2) 透照厚度:原则上应实测,当实测有困难时,允许按表6计算。
(3) 象质计的放置象质计的选用表5要求达到的象质指数线直径(mm)管道透照单壁厚度(mm)9 0.50 11.6~1510 0.40 7.1~11.511 0.32 4.1~7.0油气管道环向对接接头透照厚度表表6透照方法透照厚度TA(mm)单壁内、外透照TA=T+e(1)双壁单影法TA=2T+e双壁双影法TA=2T+e双壁双影法(厚薄不同)TA=2T(2)+e注: (a.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中心钢丝处于-次透照长度的1/4位置,钢丝横跨且垂直于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在行长输管道检测,象质计无法在射线源侧放置,允许放在胶片侧,但象质指数应提高一级,使实测象质指数达到表5的要求。
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象质指数按表5规定的数值减少一个指数。
b.当使用管道爬行器对焊缝作周向曝光时,象质计应每隔90°放一个。
若透照区为抽查或返修复照,则每张底片上应有象质计显示。
c.采用II型专用象质计时,一般放置在环缝上余高中心处。
d.管道外径小于或等于114mm时,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象质计应放置在胶片中心处。
e.如数个管道对接接头在同一张底片同时显示时,应至少放置一个象质计,且放在最边缘的管子接头上。
2.5.5 背散线防护。
背部散射线及无用射线应采用常规方法屏蔽。
为验证背部散射线的影响,在每个暗盒背向工件侧贴一个“B”铅字标记。
若在底片的黑色背影上出现B的较淡影像,就说明背散射防护不良,应予重照。
若较淡背影上出现B的较黑的影像,则不作为底片质量不合格而判废的依据。
2.5.6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由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构成。
a. 识别标记识别标记按工艺规程的规定执行,并包括产品(工程)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和透照日期。
b. 定位标记焊缝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中心标记( )和以“cm”为单位的长度标识。
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
c. 标记位置识别系统的位置至少距焊缝边缘5mm。
受检焊口使用记号笔在焊口上进行标识。
2.5.7判定未焊透和内凹的深度,应使用沟槽对比试块。
沟槽对比试块的厚度宜与焊缝余高相近。
透照时应放在距离焊缝边缘5-10mm的中心位置上。
沟槽对比试块的型式见表7。
沟槽对比试块型式(mm)表7h(厚度)d(小孔直径)D(大孔直径)尺寸对比块编号Ⅰ 2.5 1.0Ⅱ 3.5 1.0 2.0a. 观片灯采用韩国产DF-2C15,观片灯的亮度至少应能观察最大黑度为3.5的底片,且观片窗口的漫射光亮度可调,并备有遮光板,对不需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部分屏蔽强光。
b. 评片室,评片应在评片室进行。
评片室的光线应暗淡,但不能全暗。
周围环境亮度应大致与底片上需要现察部位透过光的亮度相当。
室内照明光线不得在观察的底片上产生反射。
2.5.9黑度计采用DT—210型黑度计或仪器自带的黑度片。
黑度计误差≤0.02。
2.5.10药液手工处理用的显、定影液配方、显影时间和温度等应符合胶片厂使用说明。
自动冲洗采用G135/G335。
2.5.11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a. 同一条焊缝的余高在允许范围内应均匀,以保证底片黑度处于规定范围内。
b. 距焊缝中心各40mm范围内的焊疤、飞溅、成形粗糙及表面缺陷等应修磨,以不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的显示为度。
c.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检查合格。
2.5.12 检测技术检测人员按《工艺卡》或受检管道规格使用设备、器件和材料进行检测。
(1) 几何条件射线源至工件表面距离L1(mm),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 l≥10FL22/3式中:L1一源至被检部位工件上表面的距离(或称透照距离)。
F一射线源焦点尺寸(方焦点取边长,长焦点取长短边之和的1/2)。
L2一被检部位A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2)透照技术只要实际可行应采用管道爬行器(周向透照)透照。
当管道爬行器(周向透照)透照技术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射线机进行双壁透照技术。
单壁透照:(包括纵缝透照、环缝外透照和环缝周向透照等)。
中心透照法a.胶片、象质计和识别标记、定位标记、对比试块放置符合第3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