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研课题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方法研究

教科研课题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方法研究

4、教学反思忽视了学生
很多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着眼点大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反思的并不多。
5、将反思写成总结
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与写教学总结一样,如对某一教学阶段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肯定这一阶段的教学成绩,寻找不足。这类“反思”的主体成分主要是检讨阶段性教学的得与失,是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这种形式的“反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
三、预期成果
1、课题组成员能了解教学反思途径和方法的多元性、多样性,并能熟练运用一些反思途径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课题组成员能推行教学反思,指导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一个组员带动一片,甚至推动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3、课题组成员人人都能撰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成果论文,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XXX

1973.10
中教一级
内黄县二安乡第二初级中学
XXX
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72.8
中教高级
内黄县二安乡第一初级中学
最终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计划起止时间
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
经费预算
5000元
二、课题设计论证
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可加页)
四、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基础理论》 谢利民郑百伟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课题研究导引》。王身佩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4、《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5、《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傅道春 齐晓东著 首都大学出版社
附件1:
课题编号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立 项 申报书
课题名称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方法研究
学科分类综合类
主持人姓名
所在单位内黄县二安乡第二初级中学
填表日期2015年4月16日
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制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方法研究
主持人姓名
XXX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2、实践探究
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实践。教学反思可以时间为轴反思,时间轴设定为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反思还可以从教学的主体去反思,譬如,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学生学习认知的反思。教学反思从反思的对象上可分为对教材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作业练习的反思等等。
3、多措并举,保障课题组研究的时效性。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可以调查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课堂最有发言权,调查学生对当堂课的看法,是指导教师反思自己,扬长避短的好方法。问卷调查可以调查听课的同仁,作为听课人,他们是旁观者,他们能清楚地看到课堂流程,能客观地有时甚至是高屋建瓴地评价一节课,他们对课堂也有发言权 。另外调查同行还可以看看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也有助于我们对材料的收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迭起,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培养方式,但具体指导性对于我们来讲不太强。
目前,国内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虽然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介绍性文献已有发表,但对于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反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为寻求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特拟定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
XXX:内黄县二安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从教27年,中学一级教师,担任中学历史教学,教学理念先进,多次获县优质课一等奖,2007年所撰写的论文《在思辨中双赢》发表于《教育时报》,制作课件多次获市优秀课件,先进事迹载入“安阳教育信息网”。
XXX:内黄县二安乡第X初级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担任中学语文教学,有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所写论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曾获省级论文一等奖,两次被评为市优质课教师。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目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反思成“苦差”
学校对教学反思作出了硬性规定:每节课后都必须在教案本上写出教学反思,这样一来,本应是积极主动的自我提升的教学反思就变成了“苦差”,教师们就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大部分反思都成了冠冕堂皇的官腔,如“没有突出主体地位,需要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加强学习”、“课堂上讲解、分析偏多,以后要注意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老师们认为反正检查的时候,只要有就行,没有人会认真看反思的内容。
一、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与分工
XXX:内黄县二安乡第X初级中学副校长,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担任中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来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业务能力强,曾获市优质课教师,2013年所著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CN级刊物《西江月》上发表,另有多篇论文在省市教育学会交流中获奖。
XXX:内黄县二安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担任中学数教学,具有23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独到,前瞻意识强。市、县优质课教师,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
XXX:内黄县二安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担任中学化学教学,教龄23年,爱岗敬业,业绩突出,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3年获市优质课教师、多次获县优质课教师;论文:2012年9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获省一等奖,2013年《小议化学概念教学》获省一等奖。
“有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师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开展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把教学反思常态化,把它作为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来看待。
“有效途径方法”,是指教师为做好教学反思而采取的细化的、可操作的各个环节、各种措施及手段。
3,课后反思。这时主要围绕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际而展开,集中聚焦教学中的得失以及值得回味的内容、环节。此时,是教师的经验与实际的融合共生而形成的反思,是最能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最关键阶段。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课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1.课前反思。不同的教学观,必然造就不同的预设教案,而课前反思则能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并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吻合,力求“防患于未然”。
2.课中反思。课堂是否“有效、高效”是课中教学反思的重要问题。既需要反思原来设计的成功之处,也需要反思设计的失败之因,并从具体教学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中吸取经验教训。
2.经验和成果可以分享。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核心动力,这项研究将使课题组每位成员乃至全校及外校教师都能受益,从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提高教学质量。这项研究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水涨船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会带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寻求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意义非凡,正如于澜教授所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6、《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邹尚志著 开明出版社
7、《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韩立福著 首都大学出版社
8、《教育的智慧》。张平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五、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
对于教学反思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所在乡已经开展了四年。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乡教育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学校研究风气浓郁,教学设施一流,现代化教育资源丰富。另外,我乡教育教学主管领导一向大力支持教师教研教改,每年都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师的观念,在教研教改上,经费舍得投入,从不吝啬。
(3)经验总结
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丰富课题组材料,指导教学,提升自己。
2.研究措施
(1) 全组同志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邀请市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为课题的研究打基础。
(2)、任课教师每节课后,应写出相应的教学反思,单元测试后全组共同分析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后找出共性,从这些共性中反思本单元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2、反思停留在个体行为上
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停留在个人层面上,是一种个体行为。囿于个人的空间进行反思,难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
3、过于关注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已完成的教学中的不足,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反思后的教学应该能超越反思前的教学。但现在的反思,往往过于关注反思的过程,关注于怎样进行反思,而对反思的结果却很少顾及,对反思后能否实现教育教学的超越很少顾及。
XXX:内黄县二安乡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担任中学地理教学,安阳市优质课教师,具有27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成绩突出。
二、研究安排
1、展开调查,有效收集教学反思途径和方法。
(1)我镇教育教学反思途径和方法的调查。
我镇采用表格式教案已经有四年时间,在表格式教案中有一栏就是“教学反思”。我们课题组首先要对身边教师的反思内容做一个详细全面的调查,看看教师都反思了了什么,归类整理,找出共性再具体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监控、教学体验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它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实践性是指教师职业成长是通过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完成的;主体性是指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是通过教师主体认知加工而实现的,既有主体的认知因素的参与,也有非认知因素参与;创新性则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并进而超越自己而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