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脂肪肝的形成和饮食

脂肪肝的形成和饮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在疾病谱中的排名逐渐下降,而一些因生活饮食不当所致的疾病的发生率却越来越多。

脂肪肝就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病。

据资料显示,我国脂肪肝流行总体呈上升趋势,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平均人口发病率约10 %,肥胖者与n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为50%;嗜酒者的脂肪肝发生率57.7 %;50 岁以上者发生率为24.46 %。

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一、脂肪肝的病理机制(1 )脂蛋白合成障碍,不能将脂肪运输出去,故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常由于合成脂蛋白的原料(如磷脂或组成磷脂的胆碱等物质)缺乏,或化学毒物(如酒精、四氯化碳等)、其他毒素(如真菌毒素)破坏内质网结构,或抑制某些酶的活性,使脂蛋白及组成脂蛋白的磷脂、蛋白质等的合成发生障碍所致。

(2 )中性脂肪合成过多、多由于饥饿或某些疾病(如消化道疾病)造成饥俄状态,或糖尿病患者对糖的利用障碍时,从脂库动员出大量脂肪,其中大部分以脂肪酸的形式进入肝脏,致肝合成脂肪增多,超过了肝将其氧化利用和合成脂蛋白输送出去的能力,于是导致脂肪在肝内蓄积。

(3)脂肪酸的氧化障碍,使细胞对脂肪的利用下降。

如白喉外毒素等能千拢脂肪酸的氧化过程,而缺氧既影响脂蛋白的合成,又影响脂肪酸的氧化。

二、脂肪肝的危险因素(1 )酒精: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最常见的病理学改变之一。

脂肪肝发生率在饮酒者中明显高于不饮酒者,而且每天饮酒精160 克的人中,40%有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发生。

(2)肥胖: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

中度肥胖者(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75%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加拿大一组351 例非酒精性人群的尸检资料提示,肥胖人中脂肪肝检出率(18.5%)为瘦子中检出率(2.7%)的7 倍。

(3)n型糖尿病: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尸检中有1/3发现脂肪肝,有脂肪肝的患者大多数有糖耐量试验异常和胰岛素基础水平的升高,表明n型糖尿病也是引起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脂肪肝的发生与慢性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而不是与高血糖症有关。

(4)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中甘油三酯升高者达60%〜81%,杭州报道单项甘油三酯升高者伴有脂肪肝的病例显著高于甘油三酯水平正常者。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5)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接触对肝脏明确有毒的物质和可能有毒的物质作为引起脂肪肝危险因素的比数比(OR)分别为8和4.5。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接触对肝有毒的物质是引起脂肪肝独立的危险因素。

下列药物如抗心绞痛药物Perhexiline maleate 、抗疟药Amodiaquine 均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

(6 )长期静脉内营养(TPN):成人给予无脂肪的静脉内营养2周以上,肝活检显示脂肪变性和门脉周围淤胆。

肝脂肪变最易发生在给予大量葡萄糖而输注率超过肝脏氧化能力时,以致造成肝内脂肪合成。

在使用静脉内营养过程中约有15% 病人发生肝脏并发症,包括脂肪变性,淤胆和胆石形成,尤其是治疗开始后1〜2周,给予高葡萄糖低脂的静脉内营养病人。

(7)性别:尸检资料提示,在肥胖患者中女/男为2.1:1,中度肥胖病人(2级)女/男为4.4:1 ,在脂肪肝患者中女/男为1.75:1 ,重度肥胖的脂肪肝患者中女/男为3:1 。

三、脂肪肝的临床表现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较少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

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

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

四、脂肪肝的饮食治疗1 、控制能量摄入:正常成人每日的总能量摄入为2600kcal ,脂肪肝患者能量的供给量应在此供给量的基础上减少10%,以防止体重增加,加重脂肪堆积,如体重正常的脂肪肝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为30〜35kcal/kg ,对于肥胖或超重者, 每日供给量为20 〜25kcal/kg 。

2、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供给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脂蛋白合成,从而清除肝内积存的脂肪,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纠正低白蛋白血症。

蛋白质供给量每日以70g 为宜,重体力劳动者加至每日90g ,约占总能量的15%〜20%,并保证一定量的优质蛋白。

3、适量脂肪:必需脂肪酸不但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作用,而且有利于脂肪从肝脏顺利运出。

因此建议脂肪肝患者每天脂肪的供应量在50g 左右,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但不应超过总能量的30% 。

植物油富含的谷固醇、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可阻止或消除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因此需增加其摄入量。

烹调油应该选用植物油。

对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应作适当限制。

4、控制碳水化合物: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用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含糖量高的糕点等食物。

避免进食过多糖类转化为脂肪,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60% 左右为宜。

5、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肝脏贮存多种维生素。

在肝病时贮存能力降低,如不及时注意补充,就会引起体内维生素缺乏。

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叶酸、胆碱、钾、锌、镁等的食物,以维持正常代谢,保护肝脏,纠正和防止缺乏。

6、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减缓胃排空时间,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和吸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以保证足够数量的膳食纤维摄入。

7、选用趋脂类食物:海米、干贝、海带、小米、芝麻、油菜等含有促进磷脂合成的有效物质,龙井茶、香菇、马兰、山楂、木耳等亦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8、禁酒,少食刺激性食物:不论是否由酒精引起的脂肪肝,病人均应禁酒。

如是酒精性脂肪肝,禁酒后4〜6周可使肝内沉积脂肪减少至正常,肝功能可能有所改善。

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等。

饮食宜清淡,每日用盐5g 以下。

综上所述,通过饮食治疗,配合合理的运动,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控制体重,完全可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肪肝除了可使肝脏本身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外;还常伴随发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代谢异常疾病;可导致心脑血管病并发症和死亡;绝不可掉以轻心。

治疗脂肪肝最重要的途径是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即;节食、多动、轻松生活、少饮酒、慎用药。

他为人们开出的饮食运动处方是;成人每日进食谷类食物400 克,蔬菜300 克,奶、奶制品、豆制品200 克,肉、蛋100 克;快步行走,即30 分钟走3000 米,每周快步行走5 次。

他特别强调早饭要吃好,中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切忌晚上12 点以后进食,因为晚12 点以后是人体能量消耗自我调节期,吃进的食物大部分被储存于肝脏,势必增加脂肪肝的发生。

另外他还告诫,酒精摄入量女性每天大于20 克,男性每天大于40 克,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导作用。

1.绝对禁酒。

2.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1 个。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超过20 克。

5.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及鱼子、蟹黄。

6.忌食煎炸食品。

7.不吃巧克力。

8.常吃少油的豆制品。

9.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 克。

10.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的食量,例如每吃一个大苹果,就应该减少主食50 克。

11.山药、白薯、芋头、土豆等,要与主食米、面粉调换吃,总量应限制。

12.每天摄入的盐量以5~6 克为限。

13.葱、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14.经常吃鱼、虾等海产品。

15. 降脂的食品有: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新鲜蔬菜。

16 .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加餐。

17. 如果脂肪肝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者转氨酶升高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降酶药物。

18.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验方1. 荷叶6 克、决明子6 克、山楂6 克、泽兰6 克,代茶饮。

2.山楂30 克、草决明15 克,加水1000 毫升代茶饮。

记者莫芸/城市快报芹菜黄豆汤鲜芹菜100 克,洗净切成片,黄豆20 克(先用水泡胀),锅内加水适量黄豆与芹菜同煮熟,吃豆吃菜喝汤,一日一次,连服三个月,效果颇佳。

绿茶每天上下午各用绿茶10 克,开水浸泡后坚持饮用。

研究表明,绿茶可化解中性脂肪,有利于清除肝内多余的脂肪。

海带绞股蓝汤海带50 克,洗净切丝,绞股蓝50 克,泽泻20 克,草决明20 克,生山楂30 克,加水适量煎服,一日一剂连用 3 -6 个月,效果良好。

来源:39 健康网1) 豆制品包括豆浆、豆腐、豆芽等。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明,豆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如果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水平,而不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研究者指出,大豆的降脂作用明显地与原来血脂水平高低有关。

原血脂越高者,大豆的降脂作用越显著。

(2)大蒜具有舒张血管,化解血小板过度聚集的功效,并有阻止胆固醇生物合成及抗氧化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每天服用大蒜粉或大蒜精以及坚持吃大蒜,经过4〜5 周后,血压会降低10% ,血清总胆固醇会降低8%〜10%。

如果每人每天吃一头大蒜,即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3)洋葱具有促进血凝块溶解,降低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外周血管血流量的作用。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中老年人多吃洋葱,可以防止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4)黑木耳近年来研究证实,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防止胆固醇沉积的作用。

同时,还发现黑木耳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脂质过氧化与衰老有密切关系,所以,老年人经常食用黑木耳,可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并可延年益寿。

(5)海带具有软坚散结,利水降压,降低血脂,促进脑血管病患者康复的作用。

经常食用,对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有益。

(6)山楂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和微量元素,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健胃、降压降脂及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