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1.语言学:语言的基础研究,即研究语言本身的构成及其规律,通常分为语法、语音、词汇语义三大方面,其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小学:人们分析汉字的形体,讲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为“小学”的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言学。

3.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等具体的语言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包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东西。

5.符号是代表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记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6.语言符号:用声音作为形式(或载体),声音的背后蕴含着意义,因此语言符号是(声音+意义)的统一体。

1)语言符号中的声音称为语音。

2)声音传递的信息成之为语义。

3)语音载体又称为能指,语音传达的信息又称为所指。

7.符号具有下列特点:1)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逻辑或经验上是不可推知的。

2)符号的形式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即显性的;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通常是隐性的、抽象的。

3)符号和它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人们约定俗称的,是或然的。

8.语言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符号:1)音位不属于符号;2)语素:语言中的最小的符号;3)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符号(单位);4)短语和句子是符号列。

9.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和渐变性。

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

音义组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線條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有规律的。

3)穩定性: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不可轻易改变。

4)漸變性:语言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发展变化。

10.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2)聚合關係:在符号组合的线性序列上,在某一点上可以相互替换的成分之间形成聚合关系。

A.區別a)组合负责语言符号的线性连接,是横向的;聚合负责相同功能符号替换和类聚,是纵向的;b)组合是显性的,可以直接目视;聚合则是隐性的,需要思维。

B.聯繫a)聚合关系是从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b)组合与聚合一起发挥作用,使得整个语言系统得以有效运转;c)组合与聚合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发生作用。

11.語言的社會功能1)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A.文字: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等:旗语等等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C.身势等伴随动作a)伴随动作在交际中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b)在一定的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些交际任务;c)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的,说话时身势等伴随动作,各民族也有自己的特点;d)交谈时双方的空间距离也有一定讲究2)标志功能——语言是集体的标志3)记录功能——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12.语言是以语音为形式,以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由语法将语言单位组织起来的系统。

13.语言单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

(横向关系)2)聚合关系:通过联想、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之间的替换关系。

(纵向关系)3)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关系:A.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形成的标准,是第一性的B.组合关系又必须得到聚合关系的支持14.语音的物理性质1)音高:声音的高低,受发声体频率的影响;2)音重:声音的轻重或者强弱,受发声体振幅的影响;3)音长:声音的长短,受发音体振动时间长短的影响。

4)音质(音色、音品):声音的特质,受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的影响。

15.音素:从音质的角度,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1)元音: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2)辅音: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16.元音和輔音的區別1)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发出某个音。

2)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某一部分特别紧张。

3)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

17.音位是某一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1)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2)音位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总是属于具体的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

两种不同语言中表面上相同的音位是不相等的。

4)音位的确立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对立原则、互补原则、相似性原则。

18.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代表或具体体现。

1)条件变体:处在同一音位中的几个不同音素,相互处于互补关系之中且语音上相似,这几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2)自由變體: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几个音素是这个音位的自由变体。

19.音位和音位變體的關係1)音位和音位变体是类别和成员的关系,即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概括出来的抽象的语音类别,而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或具体代表。

2)音位总是以变体的形式存在的,变体与变体之间没有主次之分,人们常在众多的变体中选择一个最常见、最易于书写且受邻近的音影响最小的变体来代表整个音位,如/a/音位就是。

20.語流音變:是一种共时现象,是语音成分受到瞬间影响而改变音质或者改变时序等的一种现象,通常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有条件的。

1)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A.顺同化:又称为前进的同化,指前一个音同化后一个音。

(全部同化和部份同化)B.逆同化:又叫后退的同化,它是后一个音影响前一个音。

(同上)2)异化: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为了避免重复,其中一个音变得跟另外一个音不相同或不相似。

3)弱化:在语流中,有些发音的声音强度减弱,不那么清晰。

4)脱落: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即语音形式从微弱变为零形式。

5)增音:在一连串语音流中,常有音素增加的现象。

6)合音:两个音或者两个音节在语流中合成一个音或一个音节。

7)换位:两个音在语流中可相互更换位置。

2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

22.根据语素在词的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语素可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

23.詞綴:即附加语素,附加语素在词根语素之后叫后缀,附着在词根语素前面的叫做前缀,附着在词根語素中间的叫做中缀;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构成新的词。

24.詞尾: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附着形式叫词尾。

25.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1)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

(陽性、中性、陰性等)2)数: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

(單數、複數等)3)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賓格、所有格等)4)体:表示动作活动时间的长短或类型,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5)时: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现在、过去、未来)6)人称: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第三人稱等)7)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

态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一般说来,“性”“数”“格”是名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形容词因为要随着名词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也有这些范畴;“时”“体”“人称”“态”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

26.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有共同的意义领域2)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3)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27.句子中通常可以划分出六大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8.词的几种基本类型1)主谓型(SV):表示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作用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做出说明。

(他来了)2)述宾型(VO):大致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

(吃饭)3)联合型:构成成分在语法地位上是平等的。

(书和笔)4)偏正型: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很好)5)述补型:在述语的后面可以加上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这叫做补语。

由“述语+补语”构成的句法结构叫做述补结构。

(弄清)29.语法结构类型1)孤立语:孤立语也叫词根语,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十分重要,复合词,派生词少。

(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2)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为代表。

(俄语、英语、法语等)A.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B.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C.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3)粘着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

(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芬兰语、维吾尔语等)A.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B.词根与变词语素结合不很紧密,两者有很大的独立性,只是在用的时候临时贴上去,故名粘着语。

4)复综语:又叫编插语、多式综合语,其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

这种结构类型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

(美诺米尼语等)30.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其中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1)定义:A.基本词汇: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生活中都在使用、不容易变化、比较稳固的词。

a)稳定性——基本词汇的词表达与人们时代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

b)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的词是一个民族的人民都在使用的。

c)能产性——基本词汇的词通畅和其它的语素构成新词,而成为新词的词根。

B.一般词汇:一个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称为一般词汇。

a)特点a)非全民常用,或在短时期内为全民常用,但不稳固;b)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构词能力较弱。

b)范围:分为新造词、古词、行业用词、科技术语、方言俚语词以及外来词等。

2)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A.基本词汇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词汇的有些词意义复杂、用法灵活,不易掌握;基本词汇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高。

B.一般词汇所含词的数量要比基本词汇大得多,而且成分复杂,变化也快。

C.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可以相互转化。

31.同音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音相同,意义完全不同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32.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词义只概括反映一类现实现象。

33.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内部有不同的意义,其中的中心意义和其他意义之间有引申和被引申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