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5.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39】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
A.指导教育实践B.规范教育行为C.揭示教育规律D.制定教育方针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研究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2.【2018-40】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在本题中,该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没有尊重被试学生的权利,没有考虑受训斥组的强化方式会对被试学生造成的伤害,违背了伦理原则。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3.【2011-40】教育研究假设的表述应当避免使用( )。
A.陈述句B.疑问句C.全称肯定判断D.全称否定判断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研究假设的表述语义应简洁,避免采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具有可验证性,即假设表述的语义是明确可操作的,切忌语义模糊和疑问句式。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4.【2015-40】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分住的200问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问,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解析:整群随机抽样即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然后用简单随机、系统随机或分层随机取样方法进行抽取。
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在本题中,宿舍就属于已经分好的整群。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5.【2019-42】下列选项中,符合课题表述规范的是( )。
A.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B.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C.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D.基于网络平台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与探索正确答案:D解析:课题表述应符合科学性、明确性、可行性、价值性的原则。
备选项A、B、C均不符合。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6.【2011-9】以所掌握资料中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这种检索文献的方法是( )。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正确答案:C解析: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7.【2015-41】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
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 )。
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正确答案:A解析:在本题中,专家对文献的版式进行鉴别和评价属于外部评价(外审法)。
即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包括对作者真伪的鉴别和对文献版本的鉴别两个方面。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8.【2013-42】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活动,到某小学开展了分时段分项目的课堂教学的系统观察。
这种观察属于( )。
A.参与性、结构式观察B.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正确答案:C解析:在本题中,某研究者到教室分时段分项目观察所研究对象,并系统记录观察结果。
因此,属于非参与式、结构式观察。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9.【2018-43】某幼儿园教师欲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如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等)进行观察研究。
他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事件取样记录法B.行为核查记录法C.时间取样记录法D.轶事描述记录法正确答案:B解析:行为核对表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划“√”,故这种方法适合对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观察研究。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0.【2013-43】“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
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正确答案:D解析:在本题中,该问题涉及个人隐私,进而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1.【2016-42】从理论上讲,具有最佳区分度的试题的难度值是( )。
A.1.00B.0.75C.0.50D.0.25正确答案:C解析:区分度是保证测量效度的重要条件,它通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
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1.00越好,难度为0.5时,潜在区分度最大。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2.【2018-44】在选拔性考试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极小,表明该题存在的问题是( )。
A.难度低B.效度低C.信度低D.区分度低正确答案:D解析:在本题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极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小,并没有拉开差距,所以该题的区分度低。
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3.【2017-42】在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试图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绪”对实验结果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双盲控制B.纳入处理C.重复验证D.随机取样正确答案:A解析:双盲法即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4.【2010-44】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
A.标准差B.方差C.标准分数D.相关系数正确答案:C解析:标准分数也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当统计量为-1.5时,因此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标准分数。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5.【2014-45】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法可分为( )。
A.现象归纳法、实质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B.事实归纳法、理论归纳法和实质归纳法C.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D.完全归纳法、实质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正确答案:C解析: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又可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6.【2016-45】某初中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
其中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最高的学科是( )。
A.语文:79,3B.数学:85,2C.英语:90,4D.物理:75,5正确答案:B解析: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越小,组内个体离散程度较小,也就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高。
通过计算得出备选项B为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7.【2010-45】在教育研究报告中。
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
A.前言部分B.正文部分C.结论和建议部分D.附录部分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研究报告中,通常要将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原始数据、观察记录等)附在报告后面,即附录部分。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8.【2014-43】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特征的表述是( )。
A.行动过程就是研究过程B.研究过程不需要理论指导C.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D.强调对行动的反思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实际上就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强调对行动的研究和反思。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19.【2007-53】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正确答案:(1)教育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其可以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
其中综合性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而专题性综述则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者研究方法和手段。
(2)文献综述的格式和内容主要包括序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改进建议、趋向预测、参考文献。
(3)文献综述撰写的基本要求:坚持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针对性;提纲挈领,突出重点;注意区别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20.【2019-53】简述教育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它们之间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1)信度与效度是教育测量工具的重要评价指标。
(2)效度,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
它能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3)信度,即可靠性,或一致性、稳定性,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分数)相一致的程度。
大部分信度指标都以相关系数r表示。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一般而言,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
总之,可信的不一定有效,但有效的必定可信。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21.【2007-54】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正确答案:(1)内在效度即指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表明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X。
它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就没有价值。
(2)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历史。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作为实验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出现,可能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差异的因素,尤其是在周期较长的实验中,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②成熟。
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
③测验。
教育实验中前测作为一次学习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成绩,或积极的,或消极的。
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和选择性效应。
④统计回归。
这是在教育实验中有前后测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一种趋向平均数的常态回归。
⑤工具。
指教育实验中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乏一致性,这就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主持实验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或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息的影响。
⑥被试选择。
被试取样不等由于选择被试的程序不当,没有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的方法,因而造成被试组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
⑦被试缺失。
在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研究中,被试的更换、淘汰或中途退出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⑧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及其他。
涉及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材料分析题22.【2013-56】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为该实验设计一个课题名称和研究假设;(2)指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3)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及其格式;(4)该实验在抽样方法上存在什么问题?它会对实验效果产生什么影响? 某中学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