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至多国,并进入了科学模式的探索时期。
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1、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2、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以及其他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4、实践活动。
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以及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收集了一手可靠的材料。
4、试述邓小平两大重要历史贡献第一,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成功的在中国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6、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及其性质、条件、一般目的。
7、科学社会主义:广义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历史条件:欧洲工业革命发展迅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工人运动高涨,登上了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直接思想来源。
主观条件:他们投身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以及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革命活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收集了一手可靠的材料。
9、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条件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3、生产关系的调整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的命运。
10、《共产党宣言》疑难句:“工人没有祖国”的理解。
这句话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国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他们的阶级敌人是共同的,他们解放的条件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强调国际团结的重要性。
“工人没有祖国”,在当时是指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已经过去,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受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压迫,这样的国家不是工人自己的,所以工人没有祖国。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没有祖国,在这样的国家里,无产阶级首先要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争得在本国和本民族的政治统治,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领导阶级。
这就是“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
当无产阶级在本国取得了革命胜利,工人就有了真正的祖国,保卫无产阶级国家,就成为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神圣职责。
11、《共产党宣言》疑难句:“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这里说的“过去”,指的是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即工厂、机器等生产资料。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表现为资本。
“现在”指的是活的劳动力即工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工人过去的劳动所积累起来的生产资料,支配着工人。
工人因为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为资本家劳动。
所以说,过去支配着现在,简言之,资本支配工人。
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不再归资本家所有,工人不再为资本的增殖而劳动,而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而劳动。
过去的已经积累的劳动即生产资料,由工人所支配,成了扩大生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即现在支配过去。
12、1847年春马、恩在确信其领导层愿意改组同盟的情况下,加入了“正义者同盟”,同年6月,“同盟”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接受了马、恩的建议,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拟定了章程,即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
13、共产党宣言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其结构特点:论论证性、战斗性、批判性、策略性。
14、《共产党宣言》疑难句: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资产阶级是依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来打破封建的生产关系,从而取得统治地位。
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在《宣言》发表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已很尖锐,经济危机的爆发,证明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
以前被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又对准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
15、《共产党宣言》疑难句:无产阶级暂时还是民族的。
无产阶级首先要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争得在本国和本民族的政治统治,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领导阶级。
这就是“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
无产阶级只有在民族范围内才能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无产阶级斗争的直接舞台,是在本国和本民族内进行的。
当无产阶级运动取得全球性的胜利时,民族之间的隔阂就会消失,所以它“暂时还是民族的”。
16、《共产党宣言》疑难句:流氓无产阶级是指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有时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
17、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阶段(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世纪和17世纪,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和托马斯·康帕内拉。
他们通过描述一个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对现实进行批判,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
第二阶段(中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里。
通过对私有制的批判和对新社会的向往,反映出他们渴望打破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公有制和平。
第三阶段(后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代表。
猛烈的抨击了资本主义,指出工人阶级的最终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工人解放建立起实行劳动公社制度的社会。
第四阶段: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提出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18、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以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为使命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19、人民民主专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新形式,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
20、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四大成就:1、从欧美运动发展到世界范围内的运动,掀起了两次世界社会主义革命高潮。
2、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3、科学社会主义有经典理论发展到当代理论,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
4、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变革为当代社会主义模式。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21、21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第一,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
(苏联解体,减少了社会主义郭嘉的数量)第二,西欧和亚非拉国家的共产党稳住阵脚并有所发展。
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产生很大的困难,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和起色。
(实力差距、自身发展困难、资本主义的竞争)第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五、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质量和繁荣上。
第六、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自我更新,与国内其他政党求同存异,谋求合作。
22、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动乱的原因是什么?1、政治体制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各国都程度不同地照搬了苏联集权式的体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忽视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忽视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
2、领导人的改革中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严重脱离实际,脱离了人民群众。
3、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经济水平低,人民生活条件差,经济改革收效甚微。
4、社会上,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加之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冲突加剧等是动乱的重要原因。
5、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放弃“科学社会主义”而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导致人民思想上的混沌和惊慌。
23、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24、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享有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
25、文明的特征:以人为中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不断积累的;是一种社会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