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审查评断140422

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审查评断140422

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审查评断邓雪鸿,陈冲,陈嘉慧,陈宣霖,张宇鸿,张也弛二〇一四年四月(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 730107)Reviewing and Judgement onCompetency of Evidence and Probative Force of Testimony of Witnes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ViaDeng Xue-hong,Chen Chong,ChenJia-hui,Chen Xuan-lin,Zhang Yu-hong,Zhang Ye-chiApril,2014(Lanzhou University Law School,Lanzhou,GansuProince 730107)摘要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运用最普遍的法定证据之一。

证人证言有易变性等主要特点,基于主观、客观的原因,很容易失实。

因此,应该加强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评断。

本文从证人证言审查评断导论、证人证言证据能力的审查评断、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审查评断的内容、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审查评断的规则四章展开。

ABSTRACTTestimony of Witness is one of the most universal legal evidence used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which based on a multitud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is apt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 . Therefore , it is of an enormous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reviewing and judgement on competency of evidence and probative force of testimony of witnes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 This thesis contains 4 parts :introduction to reviewing and judgement on testimony of witness , reviewing and judgement on competency of evidence of testimony of witness , substance of reviewing and judgement on probative force of testimony of witness and rules of reviewing and judgement on probative force of testimony of witness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导论 (1)第一节证人证言的概念 (1)一、英美法系中证人证言的概念 (1)二、大陆法系中证人证言的概念 (1)三、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概念 (2)第二节证人的种类 (3)一、普通证人和特殊证人 (3)二、健康证人和残疾证人 (3)三、关系证人和无关证人 (3)四、清白证人和污点证人 (4)五、目击证人和传闻证人 (4)第三节证人证言的特点 (4)一、证人证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4)二、证人证言具有不稳定性 (4)第二章证人证言证据能力的审查评断 (5)第一节概述 (5)第二节证人证言的客观性标准 (5)一、证人证言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二、证人证言必须以一定的客观能为人类所感知的方式表现出来。

(5)第三节证人证言的关联性标准 (5)一、证人证言是否与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有关 (6)二、证人证言对证明案件事实或解决案件中的争议问题是否具有实质性意义 (6)三、证人证言与与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的关联须达到一定程度或水平 (6)第四节证人证言的合法性标准 (6)一、证人证言的主体必须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6)二、证人证言的程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7)三、证人证言的来源必须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 (8)第三章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审查评断的内容 (9)第一节概述 (9)第二节审查证人证言的真实性 (9)一、审查证人证言来源的可靠性 (9)二、证人证言内容的可信度 (10)第四章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审查评断的规则 (12)第一节证人资格规则 (12)第二节非法证言排除规则 (12)第三节关联性规则 (12)第四节直接言辞规则 (12)第五节意见证言规则 (12)第六节交叉询问规则 (12)第七节传来证言规则 (12)第八节优先证言规则 (12)第九节补强证言规则 (12)第十节品格证言规则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6)缺少总的反思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证人证言的概念证人证言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历史不同时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与此同时,证人证言还是一种地方性知识[1],以空间差异为转移。

下面,我们将介绍当代世界主流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证人证言的概念与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概念。

一、英美法系中证人证言的概念英美法系囊括了大量的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关于证人证言各有其立法和学理定义。

但从这些林林总总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些一般特点。

(一)证人证言是且必是证人在法庭上宣誓后以口头方式作出的陈述;(二)证人证言包括当事人证人、第三人证人和专家证人证人证言;(三)证人证言是诉讼关系人之外的第三人和当事人叙述的自己直接了解的实质性事实和和专家证人提供的意见[2]。

诉讼关系人之外的第三人和当事人一般不得就其观察而发表意见或结论。

据此,我们认为在英美法系中证人证言,是指诉讼关系人之外的第三人和当事人就自己直接了解的实质性事实在法庭上宣誓后以口头方式作出的陈述和专家证人就专业知识在法庭上宣誓后以口头方式作出的意见[3]。

二、大陆法系中证人证言的概念德国证据法学界对证人证言一般理解为“感知案件事实的第三人,就其感知的事实向法庭所作的陈述”,这一观点亦体现于立法[4];日本证据法学界认为证人证言是“诉讼的第三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向法院叙述自己所知道的事实”[5]。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较之英美法系宽泛的证人和证人证言概念,大陆法系的的证人和证人证言概念是很狭窄的。

在证人证言的陈述主体方面,证人限于诉讼关系人之外的第三人;在证人证言的外延方面,证人证言限于诉讼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提供的证言。

但在证人证言的内容上,一方面要求证人根据自己亲身感验的案件[1]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M]New York:Basic Books,1985[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97[3]美国证据法学领域的Rolando Carmen教授认为证人证言就是“有生命的证人在法庭上宣誓所提供的口头证据”。

[4]宗玉琨.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65[5] [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刘迪、张凌、穆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30事实提供证言,一方面又一般允许证人根据自己感验的事实作一些必要的分析、判断或推测,不如英美法系严格。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概念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下简称为《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八种法定证据形式,其中第三项即“证人证言”。

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对“证人证言”做出具体定义。

不同于关于证据概念的争论,我国学界对证人证言的理解是较为一致的。

譬如樊崇义认为:“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做的有关案件部分或全部事实的陈述”[6];何家弘认为:“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诉”[7]。

可见,二者的观点大同小异。

但这些定义过于宏观,以下我们将通过与前述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证人证言概念与特点的对比进一步阐释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内涵、外延与特点。

(一)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可以采取口头形式,也可以采取书面形式。

在我国,证人既可以以口头叙述的方式向司法机关提供证人证言,也可以以书面陈述的方式向司法机关提供证人证言,这区别于英美法系中证人证言必须以口头方式陈述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书面形式的证人证言不属于书证。

形式逻辑要求各子项之间没有共同分子,各子项不相容,呈全异关系;母项的每一个分子都属于某个子项,各子项穷尽母项;同一划分必须依照同一根据;同一划分不能越级。

因此,以同一内容证明的材料不可能同时属于八项法定证据形式中的两项或多项[8]。

当书面形式的证据以证人的陈述为内容时,书面形式的证据应当认定为证人证言而非书证。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的陈述主体的资格1.证人不包括诉讼当事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诉讼当事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人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分别属于“被害人陈述”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2.证人必须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这是证人的基本特征,不了解案件情况者不得为证人。

3.证人必须是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6]樊崇义:证据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58[7]何家弘,刘品新.证据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66[8]但以不同内容证明的材料可能属于八项法定证据形式中的两项或多项。

譬如书面形式的证据可能既是物证也是书证。

当书面形式证据以其内在属性、外部形态、空间方位等客观存在的特征证明案件事实的物体和痕迹证明一定案件事实时,它属于物证;当书面形式的证据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一定案件事实时,它属于书证。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关于此项规定,我们应当认识到:因为“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所以“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得作为证人;如果“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并没有造成该人“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那么该人仍然可以作为证人。

譬如,盲人可以提供关于耳闻证据的证言;聋哑人可以提供目睹事实的证言;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神智正常期间可以提供证言;年幼的人可以就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具备了识别能力、能正确表达的事实提供证言。

4.证人必须是自然人在我国,证据必须是自然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