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于天文》观后感
主讲人:张顺燕
主讲人简介: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1936年生,河北石家庄人。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并于同年留校任教。
研究方向是复分析。
1986年——1988年,1994年访问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华盛顿大学和依利诺斯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1990——1991年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复分析
学术活动年组委会秘书长,并多次出任国际复分析学术会议组委会秘书长。
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著作有《数学
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数
学的源与流》,《复数、复函数及其应用》,《数学的美与理》(十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微积分的方法和应用》(与中央电大朱晓鸽,张
旭红合作),《心灵之花》。
在中央台参与录制了《走近科学》,《百家
讲坛》的有关节目,在中国教育台录制了《今日数学》,《微积分的思想
和方法》,参与录制了《大学书苑》等节目。
教龄44年,主讲过5门以上大课,4门研究生课。
自2000年起对北京大学全校开设素质教育统选课。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数学文化 2.数学史 3.数学方法。
数学源于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我们创造
了灿烂的数学文化。
张顺燕老师的对数学与天文的讲解,使学习了十几年
数学的我对数学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
要的是随着我们对其深入的探索我们会发现数学除了有着其本身的魅力外,更是在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大放异彩。
张老师以我们平时使用的日历引出今天所要讲的主题。
我们现行的历
法分为农历和公历。
农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公历是古罗马
人民的智慧。
接着以诗歌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例,为我们讲
解春节和立春之间的关系。
立春是按阳历定的,春节是按阴历定的。
所以
一般立春在二月五号左右,而春节是飘忽不定的。
接着又以王勃的诗《别人》中的诗句“久客逢余闰”为例,这中的余闰是多长时间。
接着就开始
讲解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按照数学公式运行的。
那么确定一个精确的日历
就需要精确的测量和准确的计算。
通过准确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太阳绕地
球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约为365.242天,一个朔望月是29.5306天。
当我们得到这两个数据就要运用它们怎样来安排年和闰年才是最合理的。
这是就要运用到一个数学工具“连分数”这个过程,用辗转相
除法得到中间的数就是连分数的分母。
对于无理数,我们可以运用渐进分
数找到最佳逼近。
通过这种方法找到阴历的闰年周期和闰月的周期。
张老师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当先贤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找到了宇宙
的奥秘时,要想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就要运用数学知识的帮助了。
张老师以其渊博的
学识向我们介绍了人类是怎样一步一步了解宇宙进而巧妙的运用数学知识来合理的
制定出日历,从而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老师文理
兼收的广博知识,从中国的诗歌中他可以看到深刻的数学原理和物理原理。
反应了张
老师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知识高峰的刻苦精神。
很多人都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个枯燥的
过程,但是在张老师的眼里数学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数学甚至与艺术紧紧相连。
作为
一名数学学习者,如果我们只感受到了数学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像张老师
一样善于思考,把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感受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