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摸底考试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暑假作业检测(共30分)1.将下列成语中的别字找出来并加以订正。

(4分)示例:行迹可疑答:行——形(1)不径而走(2)各行其事(3)胆大枉为(4)黄梁美梦2.古人讲究炼字,追求“平字无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的艺术境界,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一个字,使诗句熠熠生辉。

(4分)(1)海上(▲)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

(李白《独坐敬亭山》)(3)星垂平野阔,月(▲)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好音。

(杜甫《蜀相》)3.传统文化知识选择。

(4分)(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A.乌B.巫C.肖D.萧(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男角B.女角4.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

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4分)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句,悟出的道理是:5. 趣味汉字题(4分)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外,还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

例如:“俗”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即是俗。

但是谁又能脱俗呢?除非不食人间烟火。

还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

请你仿照这种解释,从下面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说说“汉字中的哲学”。

雅趣研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共10分)我是一座桥,又冷又硬,横卧在一条深涧上。

足嵌在这一边,手抓住那一头,躯体被块状粘土牢牢封住。

我礼服的下摆在身体两侧飘动。

深谷里那条盛产鳟鱼的冰冷的小溪奔腾不息。

在这道路崎岖的高山上还从未出现过游客,地图上也没有标出过这座桥。

——于是我便这么跨着,等待着;我不得不等待,一座已经架成的桥,只要不倒塌,就不能不是一座桥。

一天,傍晚时分,我已记不清是第一次还是第一千次,我的思维早已陷入混乱并总在原处兜圈子。

总之是夏季的一个傍晚,水声变得沉闷起来,这时我听见了一个人的脚步声,正向我走来,越来越近。

——桥啊,快伸展你的身躯,无遮无拦的桥架啊,护住这如此信任于你的人吧。

让他不平稳的步履变得稳健,在他失去平衡时要挺身而出,像山神一般将他送至对岸。

他来了,用他手杖上的铁尖头敲击着我,又用它挑起我的衣摆,置于我身上,接着手杖尖捅进了我那灌木丛般的头发,久久停留其间,也许他正肆意地打量着周围。

正当我胡乱地对他作着种种猜测时,他忽然双腿一跃,落在我身躯的正中间,剧烈的疼痛使我禁不住一阵战栗。

这究竟是谁?一个孩子?一个梦境?一个拦路抢劫犯?一个轻生者?一个调查人?还是个破坏者?于是我转过身来想看看他。

——桥在翻身!我尚未完全转过来就崩塌了,我往下坠落,裂成碎块,跌进那些在哗哗流水中始终平静地注视着我的锐利的岩石中。

(卡夫卡)(1)文中的桥具有人的一些品性,从全文看,你认为令人感动、催人向上的有哪些?令人悲哀、使人消极的有哪些?请分别概括说明。

(4分)(2)文章第三段中一连用了七个问句描述桥的心理,作用是什么?(4分)(3)写出《桥》的寓意。

(2分)二、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按时看日出的人王开岭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

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刚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

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

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

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

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

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

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

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

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受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

7.“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结合全文,作者说的“幸运”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4分)8.作者从福楼拜的信中获得了精神启示——“按时看日出”。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按时看日出”的理解。

(6分)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用文的题目是《按时看日出》,文章重点写了人如何看日出,同时写了人经常看日出意味着什么。

写作角度独到,主题开拓深远。

B.文章文笔细腻,意境恬淡,写作中运用了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作者说早晨的静是“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使听觉上无形的“静”变成了视觉上有形的“静”,从而产生美感。

C.文章由福楼拜信中的一句话写起,接着与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对比与反思。

从中昭示人们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做一个有活力,有热量,有激情的人。

D.文章中有许多警策隽永的语句,耐人寻味。

尤其是作者在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大家作一个真正醒着的人,一个精神上苏醒的人。

E.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作者微妙的想象和感受。

他把上班时迎接的阳光称为“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形象又不失深沉,发人深思。

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李应升诫子书①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

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

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

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

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

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

明朝南直隶江阴人。

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1)自分.一死分:(2)祖父母拱璧..视汝拱璧:(3)更.倚何人更:(4)此宜公以.承家以: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2)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自己的儿子。

B.作者针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告诫孩子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

C.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D.作者向来存有誓愿,对于辛辛苦苦积累的家业,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能想多占一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6分)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3.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分)14.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4分)四、写作(40分)15.请以“人生之美在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请先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自选。

(40分)(作文答卷另附)杭实外高中部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摸底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0分)1.(4分)(1)径——胫(2)事——是(3)枉——妄(4)梁——粱(每小题1分)2.(4分)(1)(生)(2)(闲)(3)(涌)(4)(空)(每小题1分)3.(4分)(1)(A)(2)(D)(3) (C)(4) (A) (每小题1分)4.(4分)开放性试题,任选一句写出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