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法国日本经济崛起模式对现在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德国法国日本经济崛起模式对现在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德法日经济崛起模式对
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但综合各种因素衡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也没有改变。

中国实现到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发展模式经济创新科学发展
一法国经济发展的崛起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这个与工业革命共同称为“双元革命”的法国大革命,它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使法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推翻了君主专政,传播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大革命急剧改变了法国的国内政治结构,并形成了由革命意识形态塑造的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最终变更了整个国际政治。

而所有这些变革的起点是“人民主权”观念,在《人权宣言》中,提出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这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对欧洲人民反封建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开始了对欧洲大陆的征战,一场场捷战极大的鼓舞了法兰西民族的自信心,拿破仑也使整个欧洲诚服在他的脚下,这是法国大革命命的延续,见证了法兰西民族的崛起,称霸欧洲,走向世界。

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创始国及重要成员、北约成员(但不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自1958年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历届政府基本沿袭戴高乐制定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

欧盟是法外交的立足之本。

法致力于推动欧洲建设,将欧盟建设成真正独立一极,发挥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多极化,发展、加强欧亚等区域间合作;在大国间左右逢缘,争取有利地位;保持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非援助;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及有关热点事务;加强同亚洲、拉美的政治、经济关系。

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

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
世界第三位。

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

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二德国经济发展的崛起
德国的崛起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当时的德国刚刚完成统一。

名相“卑斯麦”在欧洲大陆上用武力来震撼法国、奥匈帝国这些老牌欧洲强国,又通过和英国和俄国联姻来争取外援。

国内由于战争胜利和民族统一,使民族情绪高涨(类似我们刚刚结束朝鲜战争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人人都对国家充满希望,同时又通过铁的手腕来解决国内共产党和社民党的问题,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劳动改革(如幼儿园、8小时工作、社会福利保险等)来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

这些都为把德国带入了国力发展的高速公路。

德国很多一线的大企业,在这个时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现在国际知名的西门子、博世、宝马、梅塞德斯等都是这个时期建立。

德国的发展不同于当时的英国和荷兰有些和现在的中国相似,全部靠实业来扩展海外市场。

同时德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也是一个比较爱节省和储蓄的国家,高出口、高储蓄率使德国很快崛起。

但是一味的出口过多依赖海外市场和海外资源被英法占据,这也是后来矛盾的焦点和一战的根本原因。

联邦德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复兴,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决定的,主要有:第一,战前德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从而为恢复和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并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同时社会民主党政府正式实行“新东方政策”使联邦德国在东西方关系中取得了主动权与发言权,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可以直接同苏联、东欧打交道,而不必再仰仗美国。

新东方政策使联邦德国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有力的政治态势,使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联邦德国终于以一个经济—政治大国的形象崛起于欧洲大陆。

三日本经济发展的崛起
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

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
立国”这四个字。

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有泽广巳在主持“日本复兴计划”过程中,推行“倾斜生产方式”,不计收益得失,将有限的物质资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四大重工行业,严格限制轻工业发展,部分轻工业由于无法从内循环的重工业体系获得资源而被迫停产。

日本的“产经联”是其技术的精华,事实上,日本的工业发展模式几乎就是产经联的运作模式。

产经联的运作核心包括三块:一块是三菱重工、住友化学、三井物产等大财团,主要生产和提供各门类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

在美国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很快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为了使经济进入战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

力争在钢铁、造船、电力、石油化学、汽车制造、重型电机、合成纤维等方面全面突破。

并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

1964年6月,三菱系统三大重工业企业合并成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从60年代开始,日本实行贸易资本的自由化政策,积极加入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体系。

同时日本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妥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四德法日经济崛起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在启蒙运动下,法国爆发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人具有武士道精神,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明治维新期间更是在太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的带领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民族精神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我国必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地位,树立社会主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竞争力。

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阻碍了社会发展,不容历史所原谅。

当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长跪忏悔,我们看到了德国人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决心,我们也相信他们必将实现和平发展。

跪下来的勃兰特,站起来的是整个德国。

因此,我国必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开展对外竞争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

我国要坚持求同存异,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展示我国负责大国形象,绝对要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

日本十分重视这方面发展,积极向外国学习。

不论是涩泽荣一前往欧洲参加万国博览会,回国宣传新思想,还是日本1871年派使团出使欧美各国,都为明治维新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普及义务教育,派遣留学生,加快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缩短了与西方经济的差距。

在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切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结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经济平稳运行,必须坚持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前,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我国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技研发,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美]•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比较经济体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亻几建涛•经济增长模式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
[4]:[英]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