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式住宅设计开题报告1

新中式住宅设计开题报告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传统园林在新中式住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search on Traditional Garde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Chinese Style House Environmental Design学院:园艺学院学科、专业:风景园林学研究方向:景观设计规划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通过开题论证日期:年月日开题论证委员会主席签名:开题论证委员会委员签名:一、选题目的及意义1、选题目的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意义重大,但是通过相关的资料搜集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传统园林在新中式住宅园林环境设计中的相关研究不足,深度不够,缺乏案例分析,很难符合现代建筑发展需求,本文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现代中式住宅景观。

结合现有的中式住宅景观案例,摒弃传统园林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局限性因素,给现代中式住宅景观以借鉴作用,古为今用,打造科学舒适中式住宅景观。

同时,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更好的挖掘出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以更好的为新中式住宅园林的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2、选题意义(1)探索新型中式住宅区景观设计方法。

实例考察分析传统园林造园理念与手法,探究其对现代住宅景观的指导性、实践性、艺术性。

(2)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小区环境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空间, 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

(3)提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可以大大提升同行竞争力,形成消费热点有利房地产经济发展。

二、选题依据随着社会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世界文化朝全球化方向发展,西方文化的介入是的人们一味追求异域风情,而对于中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则渐渐忽视。

而传统园林艺术对中式住宅景观具有指导意义,虽然时代不断进步,但传统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天人合一、营造意境、小中见大等思想与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仍具有借鉴作用,而且在现代生活中继承发展为“新中式”风格。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居住的基本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亦是如此,对于现代优秀中式住宅景观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探究传统园林与新中式景观的联系,为更好地改进现代住宅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一)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新中式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09年以后,属新兴领域,仍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目前为止,国内关于新中式景观以及传统园林建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中式景观的设计风格中式住宅景观是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发展,秉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有其独特的建筑和设计风格。

胡洋、刘红薇(2011)认为,新中式景观的设计核心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设计风格体现为“和”,也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王娇(2013)指出,新中式风格是一种把传统中式风格与现代的经典设计元素结合,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迎合现代审美的一种中式风格,尊重原有传统中式风格基础上的简化或者解构重组设计;解辉,付军(2014)认为,新中式风格在布局上讲究开合有序配合,主客、动静结合,同时沿袭传统园林中的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的植物配置模式,处处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2、传统文化对新中式景观的影响在传统文化对新中式景观的影响方面,王晓燕(2012)认为,新中式景观与传统的造园和建筑实践相一致,运用传统的虚实表现手法,使中式建筑在整体风格上充分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神韵与精髓;而徐晓鸥(2012)则指出,文脉是影响新中式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景观中的形态、色彩、材质等都应从文脉中提取;与此同时,李娟等人(2012)提出,新中式景观承载了对中国传统景观继承、创新的伟大使命,必须将传统景观的“神、形、意”在现代设计中完美展现,以实现文化自觉。

3、新中式景观在现代的应用郭恺(2012)以深圳万科第五园的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新华总是设计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张研(2012)则结合中国景观的设计现状分析了中国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此外,郭岚(2010)以中国传统住宅环境的解析为基础理论,来界定新中式传统居住空间景观,认为新中式居住区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代生活需求之间的结合点;而丁雅岚(2012)则以五个不同区域的新中式居住区为具体分析案例入手,归纳出新古典派、折中派以及抽象派三种新中式居住景观的设计风格,并对未来新中式景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4、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展望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得以壮大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建筑方面亦是如此,只有积极创新,开拓出自己的道路,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朱利军(2012)认为,现今,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完整的去探究中华民族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了解其造园手法,去粗取精,结合新技术和新材料,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刘荣(2013)则在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居住区植物景观方面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一是要选择宁静、雅致的植物,二是种植方式要富有中国气息,三十要运用经典造园手法吧植物与其他景观邮寄结合。

(二)国外研究现状相对来说,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且国外的研究大都是集中在住宅景观设计等技术层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Juan Antonio Cortes 所著的<architectural topology—an inquiry into nature of contemporary space>中指出妹岛与在设计方案时用“最简单的与直接的方式”来组织基本空间关系,从而呈现出关于拓扑学(议题的基本组织形式:群集或分区(、集中或分散、紧凑或分裂、缝隙或封闭、室外或室内、限制与联系、连续与断裂。

)新中式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若从类型上来说,可以借鉴拓扑学原理一二。

四、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1.2 选题目的及意义1.3 研究内容1.4 研究方法1.4.1 文献查阅法1.4.2 比较分析法1.4.3 举例分析法1.4.4 辩证批判法1.5 研究思路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2.1 概念界定1.2.1 中国传统园林1.2.2 新中式住宅园林景观概念2.2 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2.2.1 中国古典园林2.2.2 中国近代园林2.2.3 中国现代园林2.3 中国园林发展现状分析2.3.1 当代中国园林的突破2.3.2当代中国园林的困境2.4 新中式住宅园林的产生与发展2.5 传统园林与新中式住宅园林结合必要性第三章新中式住宅园林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创新3.1 新中式住宅园林对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传承3.1.1对传统园林哲学思想的传承3.1.2 对传统园林意境表达的传承3.1.3 造园手法3.1.4 对传统园林空间布局的传承3.2 新中式园林对传统园林的发展3.2.1 概念化再现——抽提与简化3.2.2 现代语言诠释再现——变形与重整第四章案例分析研究4.1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风格分析——以北京颐和园为例4.1.1 景观布局4.1.2 造园手法4.2 新中式住宅园林设计风格分析——以万科第五园为例4.2.1 万科第五园案例概况4.2.2 万科第五园布局4.2.3 传统园林要素运用4.2.4 第五园对现代中式住宅景观的启示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新中式园林设计未来展望5.1.1创作理念:以现代设计语言,延传统之神韵5.2.2创作立意:开拓思路,勇于创新5.1.3创作手法:原则性、适宜性、多样性5.2 结论与讨论5.2.1设计语言的单一化5.2.2内涵层次的表面化5.2.3功能性质的形式化参考文献致谢五、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查阅传统园林相关书籍、网络搜索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中式住宅景观”“发展历程”的方法获取详细资料;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古典传统园林和现代中式住宅景观不同的发展过程,归纳出传统园林对新中式住宅园林设计理念的影响。

3、举例分析法——以深圳第五园为例,了解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住宅景观中的实际运用。

4、辩证批判法——用批判辩证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园林理念与手法在当代的局限性,总结出科学营造现代中式住宅景观方法。

(二)本文采用如下技术路线进行研究首先是理论研究部分:包括古典园林历程、特点及局限性研究;现代中式住宅景观概念、历程;二者结合必要性其次是案例分析部分:颐和园布局、手法分析;拙政园园林特点;第五园对古典园林要素的运用;最后得出结论:现代中式住宅景观设计方法六、预期结果本文拟通过对典型传统园林的分析,结合现代新中式住宅案例——深圳第五园,总结出现代新中式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从而对我国新中式住宅园林发展进行展望。

七、本研究创新点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于深圳第五园的案例分析,对文中的提出的相关观点进行佐证,并从具体案例入手,得出指导以后新中式住宅景观建设的新方法。

八、从事本研究需要的工作条件1、从事本研究,需要传统园林相关书籍、资料以及相关技术理论的支撑;2、深圳第五园住宅景观的具体相关数据及图片,以便案例分析更加深入、更加有说服性。

九、研究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及拟解决办法1、关键难点:由于地域、人文、经济等差异性,从深圳第五园案例推广到整个新中式住宅的景观设计有一定的难度2、解决措施:大量阅读整理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培养自己的敏感度,深入分析案例十、参考文献[1]周晖晖,徐世超. 新中式景观研究现状分析[J]. 美与时代(上),2014,01:39-41.[2]解辉,付军. 新中式景观风格特征及应用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02:61-65[3]赖莉琼. 新中式风格建筑中传统符号的现代表达——兼谈《白地馆》的精神追求与传统符号表述[J]. 艺术科技,2014,04:12-13.[4]刘捷,杨柳青. 浅析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中式风格[J]. 绿色科技,2012,03:58-61.[5]徐晓鸣. 当代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文脉影响[J]. 园林,2012,07:58-61.[6]王晓燕. 新中式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空间美学思想[J]. 城市问题,2012,10:21-24.[7]杨丽倚,李娟,许先升. 新中式景观对传统景观的传承[J]. 北方园艺,2012,01:113-116.[8]郭岚. 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9]张研,张轩. 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1,17:88-89.[10]丁雅岚.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论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D].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1]王娇. 新中式庭院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2]王颖. 新中式园林在现代城市的设计初探[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11-12.[13]林生贵.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的运用方法经验谈[J]. 城市建筑,2013,06:193.[14]纪繁芳. 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6,15:76-77.[15]雷小军. 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论“新中式”室内设计[J]. 科技信息,2010,32:273.[16]林继华,陈琼琳,尹勇. 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探讨[J]. 山西建筑,2010,05:342-343.[17]刘娜,周磊. 谈中国现代城市住宅区中式园林的景观设计[J]. 美术大观,2014,10:124.[18]郑鑫. 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设计[J]. 价值工程,2011,13:98-99.[19]李丽莉,周建华.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的运用方法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5:8605-8608.[20]Juan Antonio Cortes. architectural topology—an inquiry into nature of contemporary space [M]. ELCroquis, 2008.[21]Zhongxin LI. 2015.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ing Elements in Modern Garden Desig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