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参赛)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参赛)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陈水云
广东云浮市罗定廷锴纪念中学
一、教学背景:
光的传播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但他们对光有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虽然他们整体实力不强,但是他们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光学的基础,是在小学科学课学过的有关基础知识上的延续与补充,是学习光现象以及相关知识所必须的首先要知道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教学难点: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的能力
六、教具仪器: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
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牛奶)、果冻。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实验和演示实验、板书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光速。

学习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实现了教学目标介绍或启发学生如何让光在水中、空气中现形,水中加入少许牛奶或粉笔灰,空气中喷洒烟雾,观察光在水或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并且在课堂中除了丰富的探究实验以外,还增加了很多唯美的图片和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的理解和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去解决相关的物理现象。

不足之处是,学生演示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实验器材较为简陋,由于课堂容量较多,加上图片、视频有点过多,所以巩固练习练得较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