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详解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详解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详解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详解知识点一: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平方关系的定理。

(2)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而不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c2=a2+b2, a2=c2-b2, b2=c2-a2,c2=(a+b)2-2ab知识点二: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如图(3)—1和(3)—2所示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正方形。

在(3)—1中,甲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在(3)—2中,乙和丙的面积和=(大正方形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所以,甲的面积=乙和丙的面积和,即:.方法四:如图(4)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知识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求另两边的关系;3.用于证明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的线段。

2.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下列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x2+y2=z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y,z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是会有帮助的: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10、24、26;⑥9、40、41.如果(a,b,c)是勾股数,当t>0时,以at,bt,ct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

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1、在Rt△ABC中,∠C=90°(1)已知a=6, 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2) 在△ABC中,∠C=90°,a=40,b=9,c=(3) 在△ABC中,∠C=90°,c=25,b=15,a=总结升华:有一些题目的图形较复杂,但中心思想还是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或和。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答案】∵∠ACD=90°AD=13, CD=12∴AC2 =AD2-CD2=132-122=25∴AC=5又∵∠ABC=90°且BC=3∴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52-32=16∴AB= 4∴AB的长是4.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2、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解析:作于D,则因,∴(的两个锐角互余)∴(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在中,.∴.总结升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的长,是勾股定理的一个重要应用. 当题目中没有垂直条件时,也经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应用勾股定理.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思路点拨: 图中已有两个直角三角形,但是还没有以BP为边的直角三角形. 因此,我们考虑构造一个以BP为一边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连结BM. 这样,实际上就得到了4个直角三角形. 那么根据勾股定理,可证明这几条线段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又∵(已知),∴.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BE2=AE2-AB2=82-42=48,BE==。

∵DE2= CE2-CD2=42-22=12,∴DE==。

∴S四边形ABCD =S△ABE-S△CDE=AB·BE-CD·DE=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一)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

(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

思路点拨:把实际问题中的角度转化为图形中的角度,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解析:(1)过B点作BE米,CH=0.6+2.3=2.9(米)>2.5(米).因此高度上有米的余量,所以卡车能通过厂门.(二)用勾股定理求最短问题4、国家电力总公司为了改善农村用电电费过高的现状,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电网改造,某地有四个村庄A、B、C、D,且正好位于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现计划在四个村庄联合架设一条线路,他们设计了四种架设方案,如图实线部分.请你帮助计算一下,哪种架设方案最省电线.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思路是:最省电线就是线路长最短,通过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路长,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1)、图(2)中的总线路长分别为AB+BC+CD=3,AB+BC+CD=3图(3)中,在Rt△ABC中同理∴图(3)中的路线长为图(4)中,延长EF交BC于H,则FH⊥BC,BH=CH由∠FBH=及勾股定理得:EA=ED=FB=FC=∴EF=1-2FH=1-∴此图中总线路的长为4EA+EF=3>>∴图(4)的连接线路最短,即图(4)的架设方案最省电线.总结升华: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往往工程设计的方案比较多,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比较从中选出最优设计.本题利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解:如图,在Rt△ABC中,BC=底面周长的一半=10cm,根据勾股定理得(提问:勾股定理)∴ AC===≈10.77(cm)(勾股定理).答:最短路程约为10.77cm.类型四: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的线段5、作长为、、的线段。

思路点拨:由勾股定理得,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等于,直角边为和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是,类似地可作。

作法:如图所示(1)作直角边为1(单位长)的等腰直角△ACB,使AB为斜边;(2)以AB为一条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为1的直角。

斜边为;(3)顺次这样做下去,最后做到直角三角形,这样斜边、、、的长度就是、、、。

总结升华:(1)以上作法根据勾股定理均可证明是正确的;(2)取单位长时可自定。

一般习惯用国际标准的单位,如1cm、1m等,我们作图时只要取定一个长为单位即可。

举一反三【变式】在数轴上表示的点。

解析:可以把看作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了有利于画图让其他两边的长为整数,而10又是9和1这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和,得另外两边分别是3和1。

作法: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找到A点,使OA=3,作AC⊥OA且截取AC=1,以OC为半径,以O为圆心做弧,弧与数轴的交点B即为。

类型五:逆命题与勾股定理逆定理6、写出下列原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正确1.原命题:猫有四只脚.(正确)2.原命题:对顶角相等(正确)3.原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正确)4.原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正确)思路点拨: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

解析:1. 逆命题:有四只脚的是猫(不正确)2. 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正确)3. 逆命题: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正确)4. 逆命题: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正确)总结升华:本题是为了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做准备。

7、如果Δ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50=6a+8b+10c,判断Δ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要判断ΔABC的形状,需要找到a、b、c的关系,而题目中只有条件a2+b2+c2+50=6a+8b+10c,故只有从该条件入手,解决问题。

解析:由a2+b2+c2+50=6a+8b+10c,得:a2-6a+9+b2-8b+16+c2-10c+25=0,∴ (a-3)2+(b-4)2+(c-5)2=0。

∵ (a-3)2≥0, (b-4)2≥0, (c-5)2≥0。

∴ a=3,b=4,c=5。

∵ 32+42=52,∴ a2+b2=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Δ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通过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在证明中也常要用到。

举一反三【变式1】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答案】:连结AC∵∠B=90°,AB=3,BC=4∴AC2=AB2+BC2=25(勾股定理)∴AC=5∵AC2+CD2=169,AD2=169∴AC2+CD2=AD2∴∠ACD=90°(勾股定理逆定理)【变式2】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m2-n2,2mn,m2+n2(m,n为正整数,且m>n),判断△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分析:本题是利用勾股定理的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证明: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变式3】如图正方形ABCD,E为BC中点,F为AB上一点,且BF=AB。

请问FE与DE是否垂直请说明。

【答案】答:DE⊥EF。

证明:设BF=a,则BE=EC=2a, AF=3a,AB=4a,∴ EF2=BF2+BE2=a2+4a2=5a2;DE2=CE2+CD2=4a2+16a2=20a2。

连接DF(如图)DF2=AF2+AD2=9a2+16a2=25a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