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言表达连贯》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
2.结合练习探究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一、导入课前热身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迟到的爱是夕阳夕阳是迟到的爱未了的情是夕阳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二、考点解析1、自学《学海导航》第77页“考点精解”,了解语言的连贯的考查方式和考查意义。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考查方式:1、排列句序2、复位填充考查意义: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2、自学<学海导航> 第78 页,了解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三、合作探究: 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合作探究一:例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0春季高考题)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例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
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这是1997年的高考试题。
解答本题关键在对叙述角度的认定。
综观所给材料和文句,显然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写的,所以顺着上文最好就是先2说“门外”,然后再说“门两旁”,这样的描述给人一种统一的感觉。
再从下文看,它把对联的内容说了出来,那它前面最好紧接着的就是“对联一副”。
这样看,A项与上下文的衔接似乎都不太好;C项虽与下文衔接得好,但与上文衔接松了一些,因为它不是从“门”说起的,而是跳着的“元代石刻”作话头了。
D项前一句与上文衔接,但后一句上下文衔接就不紧。
因而答案只能是B。
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所谓“陈述对象”就是指句子的主语,在一般情况下,前后的主语一致,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
合作探究二例3.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这是2001年全国卷第6题,包括语意连贯,音节和谐两项要求,答案是D。
句(1)意思是说,深秋季节置身山顶“俯瞰”,下面是俯瞰所见景物,“美景尽览”是总收;如果“俯瞰”像句①那样后续,则读起来不顺口,不和谐。
句(2)全句写“远眺”和“近看”之所见。
“远眺”“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依然是“群山”之景,“白云缭绕”是“群山环抱”之中的景物,故应先“林”后“云”。
例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到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间间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是死症⑥便太浅显A.①③⑥ B. ①④⑤C.②③⑤ D. ②④⑥[点析]B。
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④句能。
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的有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整”和句⑤中的“症”。
因此选B。
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二句式一致,韵律流畅的原则3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
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合作探究三例5选出与下句衔接恰当的一项()()巍峨挺秀的秦岭消失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这幅画面,景色是苍凉,让人倍感压抑,情境是阴沉凄清的,顺序由上而下,所以选A。
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四情调氛围一致的原则选用句式所给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或一种特定的情调和氛围,或冷落萧条,或闲适畅快,或悲凄伤感……对于景物描写的语段,要分析语境因素: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
景物分远、近、动、静;色彩有亮丽、暗淡之别;气氛有热情、凄凉的区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有褒有贬。
所有这些在语段中都应保持和谐一致。
做选用“情调氛围一致”的句式题的方法:( 1 )细读语段,归纳其情调氛围。
( 2 )注意景物及其特征与语段所给景物及其特征的一致性。
合作探究四:例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A、④③②①⑤B、②④③①⑤C、⑤③①④②D、③①④⑤②分析: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
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寓情于物”、“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①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
依次类推,可确定B 项正确。
4点拔:间隔式排列的短语,一定要将其与已提供的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找出二者的关联之处。
合作探究五:例7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 ②④①③B. ①④②③C. ④②③①D. ④③①②答案:C分析:本题显然按照时间顺序,先“听到……广播”,然后再采取行动;同时“像勇猛的战士”是修饰“投入抢收战斗”的,而不是修饰“马上扔下背包”应排在最后。
例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90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这是一道高考题,怎样来选择这六句话的排列顺序呢?首先要寻找这六句话的中心是什么。
通观各句可知是“文化领域却有完全不同的景观”,而这个中心是在与社会经济生活有“无限生机”作比较时提出来的,因此④在前,②在后。
这“完全不同的景观”是具体情况如何?需要作出阐说,于是句①与句⑤从两个方面阐述这“景观”。
这样的“景观”是怎样产生的呢?③⑥两句作出了回答。
这样,一个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严密的语段便组合成功了。
从解题的角度看,句①与句⑤这两个“一方面”谁先谁后呢?因为句③的“问题”作开头,自然就是句①在先,句⑤在后,否则与句③的连贯就有问题了。
因此答案应选D。
例9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5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答案】B本语段的话题是“龙”,这一句应该是解说前一句舞龙的原因,后一句是解说龙的群众基础,所以答案为B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把握中心,理清思路的原则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总主要——次要现象——原因原因——结果表象——本质前后照应四、综合运用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____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有志于学习写作的人,要训练敏锐的感知力。
感知敏锐的人,善于洞察前景,___________。
相反感知迟钝的人,则过于拘泥和死板,___________。
写作者要学会感知,善于透视,___________,从细小事物中得出人生哲理。
①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见微知著②见微知著,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只看到过去,看不到未来④只看到现象,6只看到过去;看不到本质,看不到未来⑤从偶然的事件中发现深刻的意义,从平淡的事件中洞察其必然规律⑥从平淡的事件中洞察其深刻的意义,从偶然的事件中发现必然规律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