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 是奴隶社会道德的根本目的。 2、忠诚于奴隶主国家是奴隶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 3、在家庭关系中,奴隶社会道德主张男尊女卑, 男主女从 。 奴隶社会道德取代原始社会道德的进步性表现在: 原始社会道德那种朴素直观的形式被系统的理论 思维所取代;原始社会的食人、血族复仇、杀死 俘虏等“不人道”的现象不复存在 。
(三)封建社会道德




中国表现为“三纲五常”;西方表现为道 德与宗教的结合。 特点: (1)在形式上,封建社会道德更加体系化、 理论化。 (2)在内容上,封建社会道德呈现出明显 的等级主义色彩。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的道德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提倡的道德规范。 3、拜金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价值取向。 评价: (1)道德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完备。 (2)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道德对 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自由个性 的无限追求也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面临深刻的危 机。



(2)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为道德的产 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3)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为道德 的产生提供了主观条件。
二、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是原始社会道 德的根本目的。 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原始人 基本的道德观念。 3、勤劳、勇敢、刚强、诚实是原始社会普 遍推崇的美德。 特点:直观性、狭隘性 、外在性


二、道德的特殊本质 第一,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 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 第二,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 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第三,道德不是主体盲目地接受外在约束, 而是要主动提高自身境界。


三、道德的相对独立性(相对于决定性而言) 其一,道德具有的全人类性因素,使道德在自身 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继承性。 道德的全人类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 是各个历史时代共同承认和信守的道德观念和道 德行为规范,其中主要为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二 是各个时代的人们用以表达道德的心理形式和行 为方式。 其二,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存在不一致的 情况。一种表现是道德意识的变化滞后于社会经 济关系的变化。另一种表现是某些道德因素的出 现先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 质和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道德起源的若干观点 1、道德神启说 2、人性本原说 3、进化演生说 4、生命动力说

5、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人成为到主体提供 了自然条件。 b 劳动及其分工的出现,创造了社会关系。 C 劳动创造了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
三、道德发展的规律



(一)道德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二)道德运行的轨迹是曲折上升的。 首先,道德运行的总趋势是上升的。 1.道德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展。 2.道德的知识内容不断加深。 3.道德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 其次,道德运行的轨迹是曲折的。



(三)道德的发展是继承与变革相统一的 辩证过程。 其一,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决 定了道德的批判继承性。 其二,道德的相对独立性是批判继承的客 观依据。
四、道德的特征


争议: 道德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即道德是客体的属性还是主观的认识? 休谟认为:道德是主观的情感反应。 主体性、规范性、价值性、实践性。
第三节 道德的功能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二、道德的作用 课堂答题: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Hale Waihona Puke 名词: 道德的全人类性 问答: 1、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2、道德的发展规律。 3、道德的本质(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4、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一、道德的一般本质(决定性)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着各种道德 体系的性质。 第二,道德的内容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第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第四,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利益决定着各 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