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宠物解剖生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宠物医学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9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综合实践18学时
1.课程性质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是高职宠物医学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其它专业课的核心基础。

本课程是研究正常宠物有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宠物有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通常学习,掌握被皮、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组成,掌握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重点熟悉犬、猫的解剖特征。

本课程与后续的《宠物微生物》、《宠物营养与宠物食品》、《宠物美容与护理》、《宠物饲养技术》、《宠物普通病》、《宠物病理》、《宠物药理》等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宠物解剖生理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要求。

倡导项目课程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本课程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宠物解剖生理》作为一门研究宠物体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的科学,体现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思想和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教育的理念,我们在教学内容建设中建立了课程标准。

理论部分主要讲述宠物有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学习主要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生化机理。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同时配合录像、实体解剖、标本等多种形式进行。

实践教学以学生对犬、猫进行实体解剖为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考核采用笔试与口试、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课程教学方式积极倡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力争做到讲课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结合,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

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了精讲与多练、讲与练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牢固掌握宠物解剖与生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3.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宠物医学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犬、猫有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利用实验室指导犬、猫基本的解剖知识等,能够更好地为《宠物临床诊疗》、《宠物病理》、《宠物营养与宠物食品》等专业课程服务,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1 职业专门能力教育目标
3.1.1 技能教学目标:
(1)熟悉宠物体全身骨骼、关节的名称。

(2)熟悉宠物体全身肌肉、体表淋巴结的名称。

(3)熟悉宠物体全身各器官的形态位置以及在体表的投影位置。

(4)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保养方法。

(5)能识别显微镜下的器官组织切片。

(6)能够准确测定宠物的生理常数(心音、胃肠蠕动音的听取;脉搏检查;呼吸、心率和体温测定)。

3.1.2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犬、猫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

(2)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

(3)掌握犬、猫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各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

(4)掌握犬、猫二者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异同点。

3.1.3 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具有艰苦奋斗、自主立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3.2 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目标
3.2.1学习能力:具有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掌握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能力;通过各种媒体快速获得信息的能力。

3.2.2 工作能力:按宠物医学的生产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具有进行组织管理,开展工作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公共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3.2.3 创新思维能力:能进行宠物医学研究实验、引进、改进生产技术和初步发明创新的能力。

4、合作能力:能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调整合作方式并
不断改善合作关系。

4.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要求
4.1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4.2 学习情境描述
(三)实践教学设计
实训项目名称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本课程标准贯彻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总体上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将全部内容按生产顺序划分成四大模块,依次为基础模块(解剖生理基础知识),共用技术模块(解剖生理基本实验技术),主干技术模块(牛、羊、鸡)及特色技术模块(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的畜牧兽医专业家畜解剖生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以便为将来学习专业课知识奠定基础。

2、在教学顺序安排上:应以生产过程为导向,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本位,按照按照实验难易的顺序,灵活安排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掌握专项技能,理解专业理论,形成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的安排:力求突出重点,尽量贴近生产,做到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单介绍。

将家畜解剖、家畜生理、家畜组织胚胎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机的统一,
这是组织教学内容的核心和难点。

在教学中以牛、羊和猪等三种动物为代表,介绍各个系统中各器官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其余动物,以突出特色技术为重点进行对比性介绍。

(二)教学方法
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必须在强化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完整内涵。

建议:
1.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中,从解释现象、分析机理、解决问题入手,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扩充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

2.学方法上,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指导、答疑和检查等启发式教学为原则,积极采用直观式、观察辨认、问题讨论、典型剖析、布置研究性课题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3.各种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

如资料卡、作业单和挂图、实物、标本、模型、专业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条件
1.标准与规范
(1)师资队伍:应该构建一支校企合作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构成校企团队教学的教学模式。

首先,将企业中的技术能手、专家聘为兼职教师开展教学,而学院的专业教师按生产季节进入企业锻炼和教学,以提高专业水平。

另外,也应将行业和企业中的专家请入学校,参与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指导,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2)教材:除全国统一的实验教材外,本课程组还应结合学生就业地区地域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教学计划及实验指导材料。

2.教学设施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如标本、模型、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复习巩固,有条件的可利用幻灯、录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同学多观察、多动手接触直观教具,利用活体触摸和教学实习过程中对畜禽的解剖以建立家畜机体的整体和活体概念。

3.实训条件
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立起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基地内应有多种家畜、家禽和当地生产中的主要养殖优良品种,校内生产基地应以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为目的,校外实训基地应首选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的企业或私人养殖场,采用产学研结合机制,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训和研究条件。

(四)课程考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有讲课、实验、教学实习、辅导、平时考查及期末考试。

1.讲课:主要讲授一般概念、规律性和理论性的内容,利用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讲清重点、难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实验:包括标本、模型示教、活体触摸和观察,新鲜尸体解剖、实验作业等内容。

做好提示实验内容,联系旧课、总结新课教学工作。

3.教学实习:是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和巩固课程和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解剖技能,根据经费和标本来源,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家畜、家禽,制作一些标本为平时考查成绩之一。

4.辅导: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启发学生用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好解剖学。

5.平时考查:学好骨学与肌学对学好解剖学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因此骨学与肌学两部分内容安排在实验室对照标本进行考查。

期末考试可以除去骨骼和肌肉这两部分内容。

6.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提问、平时测验、考查)应占总成绩的20%,技能成绩成绩(实验、实训、生产实习、机能考核)应占总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占60%。

5.实施建议
(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2)教学组织与设计
(3)课程考核与评价
(4)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