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生化指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血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定量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77例前列腺癌患者尿NTx和血ICTP水平。
结果:骨转移组患者尿NTx和血ICTP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以及正常参考值范围(P均<0.01)。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尿NTx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84.7%、(P<0.01),血ICTP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3%、80.3%、86.4%(P<0.01)。
骨转移患者尿NTx与血ICTP 水平与骨转移范围成正相关(r=0.485,0.482,p<001)。
结论:尿NTx和血ICTP对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协助及时诊断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
【关键词】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1] ,骨转移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判断有无骨转移对前列腺癌的分期、判断预后及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目前骨转移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如SPECT、MRI和CT等,但价格昂贵不适合用于监测和随访,溶骨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如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骨代谢生化指标 [2] 。
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前列腺癌患者尿NTx、血ICTP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入组125例,年龄51岁至76岁(59岁±12岁)。
入组患者分为骨转移组(CT或MRI或X线证实骨转移)和无骨转移组(SPECT无骨转移征象)。
骨转移组根据骨痛程度分为3个亚组:无骨痛组(V AS评分为0分),轻度及中度骨痛组(V AS评分为1~6分),重度骨痛组(V AS评分为7~10分);根据骨转移范围(累及骨数目)分为2个亚组:1处骨转移组,2处及2处以上骨转移组(肋骨和肩胛骨为一处,骨盆、脊椎、头颅、长骨各为一处)。
入组标准:诊断均有细胞病理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临床分期为III期或IV期。
排除标准:有骨代谢性疾病;筛选前90天内曾接受过双膦酸盐、激素、钙制剂治疗;筛选前3个月内曾有外伤性骨折;筛选前4周内曾接受过放射治疗;妊娠或哺乳期;严重的并存疾病;其他不适合入组的情况,如精神障碍、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
1.2实验方法:清晨空腹静脉血2ml,室温放置2-3h,以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20℃冻存待测;清晨空腹尿5ml于-20℃冻存待测。
尿NTx采用美国OSTEX公司ELISA试剂盒,血ICTP采用芬兰ORION公司提供(Orion Diagnostica UniQ)ELISA试剂盒。
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
按说明书要求,按严格步骤操作。
根据说明书采用正常值范围(尿NTx 3-65nmol/L BCE/mmol/L Cr,血ICTP为1.5-4.2μg/l)的上限作为临界值:尿NTx为65nmol/L BCE/mmol/L Cr,血ICTP为4.2μg/l。
1.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1.5软件中t检验分析指标间有无差别,分析得出尿NTx和血ICTP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检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2.1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中尿NTx和血ICTP水平骨转移组中尿NTx和血ICT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以及正常值范围(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尿NTx和血ICTP比较(x±s)2.2因目前尚无真正公认的正常值临界值的统一界定标准。
根据文献[3] ,本研究根据ELISA试剂盒说明书采用其正常值范围的上限作为临界值:尿NTx为65nmol/L BCE/mmol/LCr,血ICTP为4.2μg/l。
得出尿NTx和血ICTP 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尿NTx、血ICTP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注: * p<0.05。
2.3尿NTx与血ICTP在骨转移范围不同的患者中的水平多处骨转移患者尿NTx与血ICTP显著高于1处骨转移患者,与骨转移累及骨数目成正相关(p均<0.01),(见表3)。
表3骨转移范围不同的患者中尿NTx与血ICTP比较(x±s)注: * p<0.01。
3.讨论前列腺癌极易发生骨转移,在前列腺与低位腰椎之间存在着一条”门样“静脉系统,它具有压力低,容积大,与肋间静脉、肺静脉、腔静脉及门静脉广泛交通的特点,癌细胞易沿着静脉血流转移至脊柱,并通过交通静脉转移至其他部位。
骨转移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骨转移可以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行骨转移诊断方法存在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理论上讲,骨转移发生时,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明显早于影像学所发现的形态学改变,但传统的骨代谢生化指标中总碱性磷酸酶、尿钙缺乏特异性,受多种因素干扰,限制了它在骨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5] 。
Ⅰ型胶原存在于骨、肌腱和皮肤,是骨组织中唯一的胶原,占骨基质的90%。
必含A2(I)是其特异性降解产物NTx区别于其它组织I型胶原的重要特征。
ICTP是Ⅰ型胶原蛋白降解过程中的另一个特异性产物,只来源于破坏的成熟骨基质,不再进一步分解,按胶原降解比例1/1释放入血。
NTx、ICTP因此可以作为骨代谢的指示剂。
Horiguchi等 [6] 报道ICTP检测是证实骨转移非常好的诊断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2.0%、70.0%和81.6%。
本研究用血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显示出相似的灵敏度(80.3%)、准确度(86.4%)和特异度(83.2%)。
Nakanishi等 [7] 认为与ICTP、脱氧吡啶酚相比,尿NTx是骨转移最有用的诊断方法。
本研究表明骨转移患者中尿NTx和血ICTP都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及正常值范围(p<0.05),且与骨转移范围成正相关,随骨转移累及骨数目的增加而增高,相关系数分别为尿NTx r=0.468,血ICTP r=0.423(p均<0.01);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4.7%,诊断准确度为84.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 。
总之,尿NTx、血ICTP是很有前景的判断是否发生骨转移的生化指标,虽然不能取代骨扫描和传统影像学等现行诊断方法但能以反应快速、简便、可定量等特点弥补其不足,协助及时诊断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
由于能在短期内监测骨代谢状况的变化,提供正在进行的骨吸收的动态信息。
参考文献[1]Kuwahara M,Tochigi4T,Kawamura S,et al.Mass 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a comparative study in Natori,Japan and changchun,china[J].Urology,2003,61(1):137.[2]Kiuchi K,Ishikawa T,Hamaguchi Y,et al.Cross-linked collagen C-and N-telopeptides for an early diagnosis of bone metastasis from breast cancer.Oncol Rep,2002,9(3):595-598.[3]Izumi M,Nakanishi Y,Takayama K,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bone-turnover metabolites in the diagnosis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rcinoma.Cancer,2001 Apr 15,91(8):1487-1493.[4]Birtle AJ,Freeman A,Masters JR,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mestastatic prostate carcinoma and serum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lever<10ug/l:the ”PSA negative”patients [J].Cancer,2003,98(11):2362.[5]邸立军,刘淑俊,宛凤玲,等.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0,7(27):521-522.[6]Izumi M,Nakanishi Y,Takayama K,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bone-turnover metabolites in the diagnosis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rcinoma[J].Cancer,2001,91(8):1487-1493.[7]Horiguchi T,Tachikawa S,Kondo R,et efulness of serum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ICTP)as a marker of bone metastasis from lung cancer[J].Jpn J Clin Oncol,2000,30(4):17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