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转变我县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生态特色农业产业进程,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高质量脱贫,筑牢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兴旺基础,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把农业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高效、发展功能齐全、产业体系完善的现代生态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园区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生态、绿色、特色、高效”理念,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规划为引导,政策扶持为引擎,科技示范为引领,创新机制为动力,产业融合为路径,行政推动为保障,以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带、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主导产业示范园、培育示范户为抓手,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产业聚焦。

聚焦主导产业,适度布局区域小众产业。

重点支持已认定的省、市级农业园区,大力提升县级农业园区建设规模和水平,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示范基地。

2.坚持统筹发展。

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科学规划布局,确保产业提等升级,确保X年所有产业贫困户如期脱贫,努力实现贫困农户当年能脱贫、近期能增收、长期能持续,筑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3.坚持市场引导。

优先考虑产业市场风险,瞄准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生产与市场紧密衔接。

4.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旅结合,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农业观光、休闲康养、乡村旅游等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5.坚持科技支撑。

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先进农业机械、普及实用技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专家工作站,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产业大户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强农。

6.坚持带贫益贫。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将带动贫困户脱贫作为政策支持的前置条件,按照带贫益贫能力大小和辐射带动成效,科学合理配套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

按照龙头企业、园区管理办法和产业脱贫奖扶办法(暂行)要求,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三、工作目标聚焦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

即:壮大10个龙头企业,建设提升100个农业园区,培育1000户产业示范户。

按照“县抓龙头、镇建园区、村育大户”的工作要求,突出主导产业地位和区域产业特色,进一步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鼓励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着力“点”上园区建设,以点串线,形成农业产业示范带、示范区。

到X年全县建成重点龙头企业10个,建成重点农业园区20个、县级农业园区80个,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取得国家地标认证产品4个,SC认证2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5个,农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

四、主要任务根据全县产业发展区位优势,重点实施城郊三产融合产业带、X农业田园综合体产业带、蒲河生态种植产业带、旬河流域有机药果产业带和池河流域高效种养产业带建设。

在5大产业带上布局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个县级农业园区、1000户产业示范户,其中:X年培育10个龙头企业、建成10个重点园区、11个镇各抓1个县级农业园区和培育500个产业示范户;X年建成20个重点园区、80个县级农业园,培育1000户产业示范户。

(一)壮大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按照“一业一龙头”思路,扶持壮大现有和即将投产的10个龙头企业,每个企业带动贫困户60户以上,重点引进扶持板栗、食用菌、生态猪肉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落地。

扶持梦阳药业发展壮大,辐射X、X、X、X等初加工点,推进中药材产业升级,全县猪苓种植达400万窝、天麻种植达300万窝;支持秦智核桃油厂扩建基地、提升加工能力、拓展营销渠道,推动全县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年科管核桃5万亩;推进艾班卓魔芋、猕猴桃加工厂投产,签订魔芋订单种植2万亩,发展猕猴桃3000亩;鼓励黄波食用菌种、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年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500万袋;整合绿宝、X、安君、山水等水稻、杂粮种植合作社品牌,发展有机水稻1万亩,杂粮5000亩;提升荣庚、隆源市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发展林麝、梅花鹿养殖大户各20户,饲养量分别达到1000头以上;由绿康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牵头,整合全县蜂蜜加工企业,带动全县养殖中蜂2万箱;提高滨海农产品储存、加工能力,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扶持秦南菌业建立稳定销售平台,年销售香菇产品1500吨以上。

(二)建设100个农业产业园区。

按照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围绕5大产业带布局100个农业园区,其中县抓面积500亩以上市级农业园区20个,由县园区办负责统一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各镇抓面积200亩以上县级农业园区80个,原则上每村1个,不超过2个,由各镇负责编制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市县级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参照市县农业园区认定文件)。

(三)培育1000户产业示范户。

按照中药材5亩以上、林果50亩以上、食用菌2万袋以上、中蜂50箱以上、有机种植10亩以上、特色养殖(林麝、梅花鹿)10只以上,年产业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的标准,培育产业示范户1000户,其中:X镇200户、X 镇110户、X镇110户、X镇50户、X镇40户、X镇30户、X镇150户、X镇130户、X镇60户、X镇60户、X镇60户。

各镇根据各村人口数、产业种类分解到村,编制培育推进方案、建立到户台账,X年2月22日前报县产业脱贫办备案。

(四)推进产业化发展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县经贸局、工业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引导10个加工企业向扶贫产业园区集中,打造农产品加工集群,促进农产品就近加工增值、就地吸纳就业。

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经贸局、供销社牵头组织6个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对接,加大农产品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二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加大林果、蜂蜜、生态养殖等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强“X香菇”“X天麻”“X猪苓”地标产品标准化管控和标志使用管理,扩大国字号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市级园区、龙头企业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做好中省知名品牌申报、认证和管理工作,严把认证后的标准化规范监管,通过品牌建设引领农业标准化。

三是推进农产品营销。

县经贸局牵头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一个中心、五大平台、百家网点”,搭建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精心组织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与碧桂园、永辉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开拓市场,以销促产,形成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流通渠道,全年完成线上销售5000万元。

四是推进三产融合。

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经贸局、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牵头,引导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餐饮康养、商贸流通等紧密结合,构建一二三产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推进香菇小镇、美丽七里、田园X、五彩八亩等三产融合项目。

(五)强化科技支撑。

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总体需要,突出优势产业,建立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支专业技术服务团队。

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牵头支持梦阳药业建成中药材(猪苓)院士工作站,梨子园合作社建成中蜂院士工作站;县供销社牵头支持黄波菌业建成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县林业局牵头建立林麝(梅花鹿)产业专家工作站,核桃(板栗)专家工作站。

以工作站建设为载体,加强与院士、专家的产学研合作,凝聚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一批优秀研发队伍,创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平台,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加强产业技术服务指导,组建首席专家团队、专业技术团队、职业农民团队三支技术服务队伍,从关键技术突破、实用技术推广、入户指导服务方面全方位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实现科技兴农。

五、实施步骤(一)第一阶段:启动实施。

X年X年12月,编制园区建设规划、龙头企业培育方案,下达项目建设任务,实现10个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提升,营销渠道稳定,销售收入增长;抓好10个重点园区,11个镇各抓1个县级园区,培育500户产业示范户。

(二)第二阶段:初步建成。

X年X年12月,按照实施方案和规划目标加快推进,10个龙头企业功能齐全,品牌响亮,实现预期收益;农业园区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县主抓的20个重点园区达到市级农业园区标准,各镇抓的80个园区达到县级农业园区标准;1000户产业示范户产业基础牢固,收入稳定达标。

(三)第三阶段:巩固提升。

X年X年12月,持续推进10个龙头企业、100个园区和1000户产业示范户建设,建成乡村X、产业兴旺支柱企业,样板园区和示范户,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六、扶持办法1.符合《X县产业脱贫奖扶办法(暂行)》(X脱办发〔X〕3X 号)和《X县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奖扶政策规定》(X政办发〔X〕12X号)的,按照现行办法执行。

2.通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认定,达到“六有”,即:有产品加工生产线、有加工能力、有产业基地、有销售平台、有自主品牌、有研发队伍,综合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根据加工能力、辐射带动能力、销售收入,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安排X循环发展、苏陕协作、产业发展基金项目。

重点支持企业加工设备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造品牌、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建立龙头企业监测机制,监测纳税报表、企业财务等,不达标的取消资格,新通过市县龙头企业认定的企业,可以择优纳入扶持范围。

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的工作站,在享受省市扶持的基础上,再对每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给予奖励。

3.县主抓的20个农业园区,按照每个安排涉农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进行扶持;园区规划面积在200亩以上,达到县级园区标准,符合主导产业的由各镇规划建设,每个园区安排涉农整合项目资金200万元给予支持。

农业园区项目要严格依照规划编制合理安排,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明确具体扶持项目和重点,经县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园区道路、电力、通讯、灌溉、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种苗、农业设施等生产补助。

4.每年组织一次表彰奖励,择优推荐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产业示范户,给予资金奖励并授牌。

5.规模达不到县级园区标准的小众产业园区,通过申报产业奖补和村级集体经济注入资金支持发展。

其他农业项目原则上不再扶持。

七、推进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领导小组,由县长X任组长,县委副书记X、副县长X任副组长,产业脱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相关主题